轉自:上海證券報

私募基金正經歷艱難時刻。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7月新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數量不足800只,創今年以來新低。與此同時,截至7月末,百億級私募數量降至107家。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市場震盪加劇,多家明星私募業績折戟,私募基金進入整固期。未來,頭部私募不僅要提升專業性,而且還要在人才建設、投後服務、預期管理等方面多下功夫,這樣才能重獲投資人的信任。

產品發行數量創今年以來新低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7月共有480傢俬募管理人備案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合計備案產品776只。

拉長時間來看,7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數量創今年以來新低。據統計,今年1至6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備案數量分別爲2270只、1877只、2766只、2740只、826只和942只。

“目前私募基金髮行艱難,主要原因在於2020年或2021年購買私募產品的投資人大多體驗較差,因此對私募基金的信任度有所下降。比如,有的投資人以往觀察一隻私募產品兩週便可作出投資決策,現在觀察兩個月後還在猶豫。”滬上某主觀多頭私募市場人士透露。

據第三方平臺統計數據,2022年,被低迷的市場行情拖累,私募管理人平均收益爲負,正收益佔比僅爲三成。今年前七個月,儘管私募管理人平均收益爲正,但是正收益佔比不足七成。

百億級機構數量減少

增量資金難覓,諸多私募的存量規模也在縮水,百億級私募機構數量明顯減少。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百億級私募數量爲107家,較5月底的114家減少了7家。具體來看,上海新方程私募、千合資本、泓澄投資、遂玖資產、白鷺資產、聚寬投資、伊洛私募等私募掉出了百億級梯隊。

從公開資料來看,掉隊的百億級私募大多在業績或合規方面做得不好。比如,截至8月4日,泓澄投資旗下多隻產品近2年回撤近30%,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出現負收益;截至8月4日,白鷺資產旗下部分去年7月成立的產品,淨值跌至1元以下。

另外,去年11月,上海證監局對上海新方程私募及其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出具警示函。警示函顯示,上海新方程私募存在個別員工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個別產品未按基金合同約定向投資者披露定期報告等違規行爲。

“近兩年,市場波動加大,投資主線不明朗,因此許多在市場高位發行產品的百億級私募業績顯著回撤,甚至出現了合規風險,投資人對百億級私募的信任度下降,很多百億級私募因遭遇贖回而掉出頭部梯隊。”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謝詩琦坦言。

自省自查 重獲投資人信任

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意識到,今年大概率是私募基金髮展的整固期,私募管理人須自省自查,在穩住淨值的同時做好投後服務、預期管理、合規建設等工作。

“私募行業本質上是金融服務行業,在銷售產品前,管理人應清晰地描述產品風險收益特徵,注重投資人適當性問題,很多私募正是因爲在市場高位瘋狂募資而失去投資人信任的。與此同時,在投資人購買產品後,管理人應及時準確地向客戶報告產品運行情況,特別是在基礎市場和產品淨值出現波動時,進行密切的溝通可以避免投資人低位離場,從而提高賺錢概率。”鉅陣資本首席投資官龍舫認爲。

謝詩琦也表示,隨着市場參與者結構的變化,私募投資需要與時俱進,摒棄路徑依賴。另外,近年來市場波動加大,私募管理人可以通過衍生品、量化等方式平滑淨值波動,並加強客戶預期管理和投後服務,引導投資人長期持有。

謝詩琦還提示,除了不斷提高專業能力,作爲行業標杆,百億級私募應在合規運營、風險控制方面提升水平,獲得投資人的信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