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1.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檢察院訴吳小街鎮政府不依法履行水污染治理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2.湖北省咸寧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濱湖港黑臭水體行政公益訴訟案

3.江西省樟樹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飲用水菌羣超標行政公益訴訟案

4.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虎跳門水道非法傾倒固體廢物行政公益訴訟案

5.山東省齊河縣人民檢察院訴高某寶、王某城等人污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6.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檢察院訴區自然資源局不依法履行農用地復墾監管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7.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訴吳某某等十四人破壞草原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8.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保健食品虛假宣傳行政公益訴訟案

9.浙江省新昌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

10.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盲盒食品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案

11.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醫療機構違法配製中藥製劑行政公益訴訟案

12.江蘇省如東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噪聲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

安徽省蚌埠市

淮上區人民檢察院訴

吳小街鎮政府不依法履行

水污染治理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 鄉村人居環境 綜合治理 終結訴訟

【要旨】

針對影響羣衆美好生活的鄉村黑臭水體等污染頑疾,經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履職,行政機關仍未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責,社會公共利益持續處於受損狀態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民檢察院訴訟請求全部實現的,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定終結訴訟。

【基本案情】

2021年9月,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吳小街鎮渡橋村、八大集村等多條溝渠內隨意傾倒大量養殖糞便、生活垃圾和農作物秸稈等破壞水生態環境,水體惡臭刺鼻,嚴重影響當地人居環境和羣衆生活質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調查和訴訟】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淮上區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轄區吳小街鎮鐵路橋溝、八大集溝等長達5000米的溝渠存在水污染問題,於2021年9月7日立案。通過現場調查、無人機巡查、快速檢測等方式查明,佔地約8畝的某養殖場糞便未經處理直排鐵路橋溝,其他多條溝塘存在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問題,水體氨氮26.1mg/L,化學需氧量122.6mg/L,溶解氧0.6mg/L,氧化還原電位-202mv,屬於黑臭水體,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2021年9月15日,淮上區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四條、第五條以及《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第六條等相關規定,依法向淮上區吳小街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吳小街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要求其依法履行屬地環境保護職責,採取有效措施治理相關溝渠水污染,加強人居環境整治。2021年11月10日,吳小街鎮政府書面回覆稱,已對涉案溝渠進行全面清淤和垃圾清運,加強養殖戶政策法規宣講,禁止糞便垃圾隨意亂倒;建立常態化的巡查制度,加大對污染人居環境問題的排查整治力度。

淮上區院針對整改情況開展跟進調查發現,涉案養殖場的畜禽糞便土坑滿溢後仍直排鐵路橋溝渠,臭味刺鼻;八大集村溝僅部分整治,其餘水體仍垃圾遍佈,氣味難聞。吳小街鎮政府未能全面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社會公共利益持續處於受損狀態。經指定管轄,2022年3月22日,淮上區院依法向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訴求判令吳小街鎮政府繼續履行對案涉水體水污染治理職責。案件審理過程中,吳小街鎮政府積極履職,籌集資金1000餘萬元對轄區鐵路橋溝等水體進行清淤、消殺、溝岸改造等綜合整治,依法關閉案涉養殖場,明確村莊溝塘的村級河長,壓實河長巡查管護責任。淮上區院跟進調查,確認案涉多條溝渠水質均已符合地表水標準。

鑑於吳小街鎮政府已依法履行職責,受損公益得到有效修復,訴訟目的全部實現,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於2022年5月18日依法裁定本案終結訴訟。

【典型意義】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檢察機關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通過無人機巡查、快速檢測等手段查明水體污染案件事實,綜合運用訴前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生態環境治理職責,使當地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整治,人民羣衆的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本案亦豐富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方式,對於行政機關已依法履行職責,檢察機關訴訟請求全部實現的,除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外,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定終結案件。

湖北省咸寧市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濱湖港黑臭水體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長江大保護 黑臭水體治理 結案標準

【要旨】

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精準把握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職標準,對整改措施和效果跟進監督,經過調查,對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確已解決的,可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基本案情】

濱湖港位於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官埠橋鎮,也稱濱湖港渠道,爲斧頭湖流域中淦河三級支流。多年來,濱湖港中下游水體呈黑色,散發刺鼻氣味,蚊蠅滋生,常有大量垃圾漂浮於水面。與濱湖港相通的匯水溝內水體亦呈灰黑色,溝渠內生活垃圾和綠色藻類漂浮,嚴重影響羣衆生產生活。據測算,經由濱湖港向斧頭湖排放的總磷,約佔斧頭湖磷外源輸入的1/5,是斧頭湖總磷超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1年4月,湖北省咸寧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咸寧市院)在對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所涉問題線索整改情況開展跟蹤監督時發現該案線索。經初步調查,2017年,濱湖港黑臭水體治理納入“咸寧市淦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工程EPC總承包”項目,濱湖港治理工程於2018年3月開工,2019年4月竣工驗收,基本消除了黑臭。但由於濱湖港上游雨污合流問題未得到徹底解決,檢察機關在實地調查中發現水體再次返黑返臭。2021年8月16日,咸寧市院對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咸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咸寧市住建局)和咸寧市生態環境局分別立案。咸寧市院通過實地勘查、走訪村民、詢問行政機關相關人員等方式,發現造成濱湖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爲城鎮雨污管網不完善,大量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水直排濱湖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城鎮排污與污水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和行政機關三定方案,咸寧市院分別於2021年8月20日、8月27日向咸寧市住建局和咸寧市生態環境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咸寧市住建局依法履職,完善濱湖港片區污水管網系統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督促咸寧市生態環境局強化監管,推動濱湖港各項整治方案按時按質落實到位,消除濱湖港水污染。

咸寧市住建局於2021年10月19日書面回覆稱,該部門加快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內源治理、生態補水等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建設,努力改善濱湖港水質。咸寧市生態環境局於2021年10月26日書面回覆稱,該部門已加密濱湖港水質監測頻次,每週對水質進行分段監測,加大對非法排污行爲的打擊力度。至2021年底,咸寧市住建局實施生態補水工程;對涉水範圍內的部分企事業單位內部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啓動生態濾池工程並於2023年3月正式驗收。截至目前,治理工程均已投入使用。根據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多次水質監測數據分析,濱湖港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均值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總體水質持續好轉。咸寧市院對整改情況進行跟進監督,認爲行政機關已依法全面履行職責,案涉公益損害問題全部得到整改,遂於2022年3月10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主動從環保督察線索“回頭看”中排查出黑臭水體治理反覆的“老大難”問題,立足檢察職能,通過持續跟進監督,推動問題徹底整改。本案中,檢察機關準確把握終結案件條件,對於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全面履行職責、環境污染“頑疾”是否得到有效治理,持續跟進調查,確保整改落到實處。本案的整改方案也爲老城區雨污截留整治和水環境綜合治理提供了有益樣板。

江西省樟樹市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飲用水菌羣超標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農村飲用水安全 協同履職 源頭治理

【要旨】

針對農村飲用水菌羣超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問題,檢察機關在查明導致水質不達標原因後,綜合運用圓桌會議、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爲進行查處的同時,推動多個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協作配合,共同開展整治工作,助推農村飲用水工程設施建設,實現源頭治理。

【基本案情】

江西省樟樹市經樓鎮大路村地理位置較爲偏遠,當地村民日常飲用水主要來源於各家各戶井水。該村附近的大型生豬養殖場長期直排污水,相鄰的七里水庫存在糞水養魚現象,致使地下水被污染,農村飲用水安全存在較大隱患。村民連續多年向有關部門反映飲用水被污染問題,但相關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1年7月,江西省樟樹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樟樹市院)收到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線索後,依法立案調查。經樟樹市衛健委取樣檢測,發現經樓鎮大路村水井水質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羣超標,不符合GB5749-2006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相關菌羣超標,有可能存在腸道致病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危險。檢察機關通過無人機航拍、實地走訪、依法調閱行政機關執法卷宗等方式對污染源以及行政執法情況開展調查,查明位於大路村的某牧業有限公司經樓生豬養殖場(以下簡稱經樓生豬養殖場)於2013年成立,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排七里水庫,且在水庫長期用糞水養魚,檢測水庫及直排廢水水樣COD、氨氮、總磷均超標。因大路村水源屬於淺層地下水,被污染的水庫水體流經村莊滲透至土壤及地下水,影響農村水源環境。2018年,相關行政機關已經檢測發現大路村地下水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羣超標情形,但僅採取向水井不定期投放漂粉精片藥劑方式進行消毒殺菌。2021年5月以來,宜春市樟樹生態環境局對經樓生豬養殖場進行生產污水厭氧處理,但收效甚微。

2021年9月6日,樟樹市院邀請樟樹市生豬養殖和水庫污染整治辦公室(簡稱生豬整治辦)、樟樹市水利局、宜春市樟樹生態環境局、經樓鎮人民政府等相關行政機關以及人大代表召開圓桌會議,對大路村出現飲用水衛生隱患進行分析,釐清各方職責以及監管難點。同年10月19日,樟樹市院依法分別向宜春市樟樹生態環境局、樟樹市水利局、經樓鎮人民政府發送檢察建議書,建議宜春市樟樹生態環境局調查評估大路村地下水補給區環境狀況,篩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風險,並責令經樓生豬養殖場停止排放污水;建議樟樹市水利局、經樓鎮人民政府依法全面履職,強化聯動執法,保障農村飲用水源安全。

收到檢察建議後,相關行政機關高度重視,樟樹市政府明確由生豬整治辦牽頭,各行政機關配合形成整改方案。宜春市樟樹生態環境局、經樓鎮人民政府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責令經樓生豬養殖場停止排放超標廢水,並升級環保設施。經樓生豬養殖場隨即投入190餘萬元對固液分離設備進行檢修、升級生化系統、增設防澇設備、增加氧化塘工藝,確保養殖區所有污水進入廢水處理系統,並全部實現達標排放。經樓鎮政府對七里水庫加密檢測,禁止糞水養魚,積極宣傳指導村民對地下飲用水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樟樹市水利局針對大路村分散式供水,水源屬於淺層地下水、易受污染問題,決定採取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方式徹底解決村民飲水問題。在樟樹市政府的支持下,水利部門籌集50多萬元建設資金進行供水管網延伸,並於2021年底實現自來水通水進村。

2021年12月,樟樹市衛健委對該村地下水質進行檢測,各項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22年1月,樟樹市院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各行政機關和村民代表對整改效果進行查驗評估,發現大路村已經全部鋪設了自來水管道,村民已經開始飲用乾淨的自來水,鎮政府還組織對該鎮15個村和1個居委會進行供水一體化改造,保障村民飲水安全。因案涉問題全部整改,受侵害公益得到有效保護,樟樹市院於2022年1月13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農村飲用水安全事關農村羣衆身體健康,是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標誌。檢察機關對羣衆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的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充分運用多種調查手段,深入查實問題癥結,找準監督主體,通過圓桌會議釐清行政機關各自職責,督促行政機關履職盡責,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規範排污行爲和養殖行爲,並推動水利部門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助推區域範圍內農村供水水質實現穩定達標,有效根治了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隱患。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虎跳門水道非法傾倒

固體廢物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跨市傾倒固體廢物 數字技術賦能 人民監督員監督

【要旨】

檢察機關針對跨市域非法轉運傾倒固體廢物導致受損農用地難以及時修復,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問題,通過持續跟進監督,確保土地復墾整治效果。

【基本案情】

珠海市斗門區“永業圍島”非法佔用農用地傾倒固體廢物案系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查組交辦的線索。該島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入海口虎跳門水道珠海、江門兩市交界處、斗門區南門泵站二級水源保護區域內。自2021年3月起,陳某堅等人爲牟取不法利益,從外市轉運廢土、砂石等固體廢物傾倒到“永業圍島”,嚴重破壞島上土地資源、生態環境,並污染水源。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1年9月,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將上述線索交由廣東省珠海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珠海市院)辦理,珠海市院經研判,採取“市院統籌指導,屬地基層院立案辦理”的一體化辦案模式,將線索交由珠海市斗門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斗門區院)辦理。

2021年10月27日,斗門區院立案後,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動配合,通過巡河調研、登島查看、無人機航拍、數字衛星遙感監測等方式,查明陳某堅等人存在非法佔用農用地、搭建臨時碼頭、洗砂、傾倒固體廢物等多個違法行爲。因該島地理位置特殊且交通不便,成爲職能部門的監管盲區。經第三方鑑定,“永業圍島”被非法佔用農用地107.387萬平方米、非法傾倒固體廢物10萬餘噸。涉案農用地因被外來固體廢物等砂石物體覆蓋且部分已被壓實,原有土地排灌系統遭到破壞,種植功能完全喪失,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2021年11月初,鑑於該案尚未進行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鑑定,且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週期長,受損的農用地難以及時修復,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斗門區院積極督促推動相關職能部門與陳某堅等人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協商工作。經過協商,陳某堅等人承諾支付相關費用,並按照第三方復墾方案對涉案地塊進行整治復墾。

至2021年12月初,陳某堅等人仍未履行承諾支付相關費用,涉案地塊生態修復及整治復墾工作尚未開展。爲防止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2021年12月6日,斗門區院分別向負有監管職責的自然資源部門、屬地政府、水務部門制發檢察建議,要求相關部門嚴格依法履職,及時查處陳某堅等人的違法行爲,加快開展生態修復及耕地復墾工作。相關行政機關採納檢察建議,依法履行職責,促使陳某堅等人除承擔125萬元應急處理等費用外,還按照第三方復墾方案中規定的修復成本,自籌資金250多萬元進行整治復墾。目前,375萬元資金已全部到位,均用於“永業圍島”生態修復與農用地整治復墾,島上的非法構築物、機器設備、違建碼頭等全部清理清拆完畢,107.387萬平方米農用地已恢復功能、10萬多噸固體廢物已完成清理。

2022年4月29日,斗門區院邀請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特邀檢察官助理等擔任聽證員,圍繞“永業圍島”整治復墾工程驗收後續監管等問題進行聽證。聽證員一致認爲:各行政機關仍需持續監管,確保整治成效。2022年6月2日,在聽證人員的見證下,復墾工程驗收專家組上島實地勘察,經實地考察和查閱驗收資料,認定島上農用地符合種植基本標準,驗收報告通過,但涉案土地仍比較貧瘠,需施肥改良土壤;復綠種植林木生長情況需進一步跟進觀測等意見,建議加以持續跟進監督。斗門區院根據專家意見,進一步督促相關行政機關責令陳某堅等人持續進行土壤改良等修復工作。

2023年6月,經自然資源部門和相關專家驗收確認,補種林木生長良好,存活率達到90%以上,土壤肥力與排水能力顯著提升,復墾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因涉案問題全部整改,受損公益得到保護,斗門區院於2023年6月28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針對跨市域非法轉運傾倒固體廢物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爲,利用數字衛星遙感技術取證固證,精準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能動履職,以“檢察公開聽證+全流程‘回頭看’”持續跟進整改復綠工作,使昔日的“固廢島”蝶變爲有效治理的“示範島”。

山東省齊河縣人民檢察院訴

高某寶、王某城等人污染環境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危險廢物處置 民事責任主體 連帶責任

【要旨】

針對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件,檢察機關啓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辦案程序,因證明標準和責任承擔要求不同,刑事被告人與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被告範圍並非完全一致,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侵權人可作爲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被告,就公益損害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基本案情】

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高某寶、張某連、高某甲等3人明知王某城等12人不具備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格,仍委託其非法收購51家機動車維修個體工商戶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王某城等人將收購的廢機油分別運輸至濟南、德州轄區內6個縣(區),貯存在自制油罐中,其在收集、運輸、貯存、處置廢機油的過程中未採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調查和訴訟】

2022年10月,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齊河縣院)在辦理王某城等人污染環境刑事案件中發現,王某城等人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遂於2022年10月26日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立案並開展調查。因該案污染地點涉及濟南市和德州市多個縣(區),德州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德州市院)根據黃河流域(山東)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與濟南市檢察機關召開座談會,通報案件辦理情況、移送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檢察機關引導偵查機關固定關鍵證據;督促生態環境部門採取應急處置措施,防止污染進一步擴大;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貯存油罐污染範圍、污染程度以及生態環境修復所需費用、服務功能損失費用等進行鑑定、評估。經鑑定,廢機油屬於具有毒性、易燃性危險特性的危險廢物,生態環境修復費、環境功能性損失費以及鑑定費共計170萬餘元。

本案中非法銷售廢機油的51名個體工商戶刑事部分犯罪情節輕微,到案後能夠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自願認罪認罰,齊河縣院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齊河縣院經審查認爲,雖然51名個體工商戶未被起訴,但其明知王某城等12人不具備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格仍予以銷售,應就造成的公益損害承擔相應民事責任。2023年2月23日,齊河縣院對非法委託收購廢機油的高某寶等3人、非法收購廢機油的王某城等12人和51名個體工商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上述人員就收購、銷售、運輸、貯存、處置廢機油造成環境污染所產生的生態環境修復費、環境功能性損失費、鑑定費共計170萬餘元,承擔連帶責任。同年4月12日,齊河縣人民法院召開庭前會議,各被告均表示自願承擔相應賠償費用並達成調解協議,其中高某寶等3人每人支付203030元,王某城等12人在13000元至47500元範圍內、51名個體工商戶經營者在13000元至18000元範圍內分別支付相應的賠償數額。當日各被告與生態環境修復公司簽訂修復協議,委託其處置危廢,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工作,並將170萬餘元全部繳納至專設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提存賬戶,待修復完成並驗收合格後,作爲生態環境修復費用予以支付。

爲進一步推動污染現場修復治理工作有序進行,2023年4月19日,德州市院聯合齊河縣院就修復方案內容組織召開聽證會。同年4月28日,德州市院組織召開生態環境修復方案專家諮詢會,邀請濟南市人民檢察院、濟南市生態環境局代表共同參加。經徵求專家意見,最終明確除濟南一污染地塊因拆遷無法原位修復採取異地修復外,其餘污染現場均採用原位修復方式恢復生態原貌,另對無法直接修復的環境功能性損失,通過補植復綠方式在修復示範基地開展替代性修復,恢復受損環境。

修復過程中,德州市院會同濟南市檢察機關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公益訴訟志願者對修復過程進行全程監督。截至目前,檢察機關跟進監督查明修復工作已全部完成,經檢測均符合國家標準。

【典型意義】

跨區域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件,存在環境污染嚴重、共同侵權人多、環境修復地點多等特徵,檢察機關發揮跨區域協作優勢,橫向聯動,一體推進,通過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刑事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依法追究刑事被告人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侵權人的民事責任,有效落實了“損害擔責、全面賠償”環境侵權追責原則。辦案過程中,對受損環境難以直接修復的,通過補植復綠方式在修復示範基地開展替代性修復,使受損環境公共利益得到全面修復。

山東省日照市

嵐山區人民檢察院訴

區自然資源局不依法履行

農用地復墾監管職責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 土地資源保護 恢復原狀 農用地復墾

【要旨】

針對農用地種植條件遭受嚴重破壞的違法行爲,行政機關經檢察建議督促仍不依法履行職責,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持續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應當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依法查處非法佔地行爲,實現農用地全面復墾。

【基本案情】

青連鐵路項目建設過程中,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付家官莊村村旁農用地作爲項目取土場進行取土作業,項目建設結束後,土地復墾義務人一直未履行復墾義務;村委將涉案土地租賃給日照市某物流有限公司建設廠房用於儲存木材等貨物,造成130餘畝農用地種植條件被嚴重破壞。嵐山區國土局(2019年1月機構改革後爲嵐山區自然資源局)未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

【調查和訴訟】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嵐山區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該案件線索,並於2021年4月19日立案調查。嵐山區院通過走訪村委會、青連鐵路項目部、日照市自然資源局等職能部門,瞭解鐵路工程建設取土及工程完工後復墾方案等情況;通過無人機勘察及實地查看,瞭解涉案土地現狀。經查明,2016年3月,經用地人申請,日照市國土部門作出《臨時使用土地批准書》,批准同意將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付家官莊村村側土地用於青連鐵路項目的取土場,使用期限爲2年,使用期限屆滿後恢復土地原狀,及時申請復墾驗收,並歸還原單位。期滿後,復墾義務人一直未進行復墾。2020年1月,村委就涉案土地與日照市某物流有限公司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租賃期限10年,該物流公司在涉案土地上建設了廠房用於儲存木材等貨物。涉案土地性質爲農用地,嵐山區自然資源局(以下簡稱區自然資源局)作爲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對於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非法佔用農用地以及未進行土地復墾的違法行爲未依法進行查處,侵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2021年5月14日,嵐山區院向區自然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局及時對非法佔用農用地的行爲進行查處,並督促土地復墾義務人恢復土地原狀;如土地復墾義務人不復墾,或者復墾驗收中經整改仍不合格的,由該局依法代爲組織復墾。區自然資源局一直未書面回覆嵐山區院。

2021年7月19日,嵐山區院跟進調查發現,涉案現場的違法佔用土地情形仍然存在,被佔用損毀的農用地仍未復墾,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持續處於受侵害狀態。

2021年10月19日,嵐山區院依法向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嵐山區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區自然資源局履行監管職責,責令復墾義務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復墾;依法對碑廓鎮付家官莊農用地被非法佔用行爲進行查處。

案件審理期間,區自然資源局積極督促復墾義務人開展土地復墾工作,並於2021年10月27日對日照市某物流有限公司作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爲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拆除建築物,恢復土地原狀。同時,區自然資源局加強對臨時用地監管,在簽訂協議和足額收取復墾保證金等方面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臨時用地批後監管長效機制,確保臨時用地到期後及時復墾,恢復土地原狀。2021年12月,復墾義務人通過追加覆土厚度、土地翻耕、維修田間道路、田塊內清理石塊等方式,按照耕地標準對涉案土地進行復墾。

2022年4月13日,嵐山區法院對該案公開開庭審理,區自然資源局完全認可檢察機關提出的訴訟請求並提供其依法履職的相關證據材料。2022年5月11日,嵐山區院對本案土地復墾效果進行公開聽證,涉案違法違規佔用土地行爲已整改,被損毀的涉案農用地已全部復墾完畢。因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全部得到實現,2022年5月16日,嵐山區法院根據檢察機關的建議,作出准予撤訴裁定。

【典型意義】

針對復墾義務人未依法復墾和物流公司非法佔用農用地等違法行爲,行政機關均未依法履行職責,致使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持續處於受侵害狀態。檢察機關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後問題仍未得到解決的,依法提起訴訟,通過“訴”的確認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體現司法價值引領,切實加強農用地資源保護。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

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訴

吳某某等十四人破壞草原生態環境

民事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民事公益訴訟 野生動物資源價值損失 生態服務功能損失 連帶責任

【要旨】

對非法狩獵、收購、出售、運輸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爲,違法行爲人在承擔刑事責任後,檢察機關依法可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追究參與非法狩獵、收購等環節的違法行爲人的共同侵權責任,實現對侵害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爲的全鏈條打擊和受損公共利益的一體保護。

【基本案情】

2019 年5月,吳某某、王某花爲獲取非法利益,明知其收購的百靈鳥雛鳥系他人非法狩獵所得,仍向河南、山東等地的王某國、孟某某、李某某販賣百靈鳥雛鳥3364只,造成2208只百靈鳥雛鳥死亡或脫離草原。其中,購買祁某等8人非法狩獵的百靈鳥雛鳥181只,李某波駕駛車輛幫助運輸1357只。

【調查和訴訟】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錫林郭勒分院(以下簡稱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在辦理吳某某、王某花等人涉嫌非法狩獵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案件中發現該線索。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審查認爲,百靈鳥與草原有着緊密的生態鏈關係,吳某某、王某花等14人非法狩獵、收購、出售、運輸百靈鳥的行爲,導致百靈鳥脫離草原生態環境,造成該處草原百靈鳥種羣數量減少,破壞了草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於2020年3月3日以民事公益訴訟立案審查。

2020年5月9日,錫林浩特市人民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對吳某某、王某花等人判處刑罰。2020年5月28日,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在正義網發佈公告,公告期滿沒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2021年2月,經張家口鼎盛林業司法鑑定中心鑑定,涉案百靈鳥雛鳥爲蒙古百靈,每隻價值1000元,2208只死亡或脫離草原百靈鳥雛鳥共計國家野生動物資源價值損失220.8萬元。經評估,每隻蒙古百靈鳥雛鳥生態服務功能價值107.025元,吳某某等人非法狩獵販賣的3364只百靈鳥雛鳥造成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損失計36.01萬元。

2021年4月19日,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向錫林郭勒盟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吳某某、王某花共同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和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損失256.81萬元,祁某等12人在各自非法狩獵、收購、運輸百靈鳥的範圍內與吳某某、王某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吳某某、王某花、祁某等14人在錫林郭勒盟級以上媒體公開向社會賠禮道歉。

2022年6月28日,錫林郭勒盟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法院審查認爲,百靈鳥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錫林郭勒盟境內全年禁獵。每年5月至6月是百靈鳥雛鳥繁殖期,也是百靈鳥種羣繁衍的重要季節。吳某某、王某花等十四人非法狩獵、收購、出售、運輸百靈鳥的行爲,人爲造成草原上百靈鳥種羣較少,造成草原生態環境損害。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爲,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吳某某、王某花共同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和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損失256.81萬元,祁某等12人非法狩獵、收購、運輸百靈鳥的數量範圍內與吳某某、王某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14名被告在錫林郭勒盟盟級以上媒體上公開向社會賠禮道歉。

【典型意義】

野生動物既是國家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涉及非法狩獵、收購、運輸、出售等多個環節,檢察機關全面落實最嚴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在一體追究違法行爲人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和生態環境責任的同時,明確各環節責任主體在各自範圍內的連帶賠償責任,有力打擊非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產業鏈條,實現野生動物資源司法保護效果最大化。

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保健食品虛假宣傳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保健食品 虛假宣傳 老年人權益

【要旨】

針對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採用虛假宣傳、欺詐銷售的方式騙取老年人高價購買,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爲,檢察機關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依法查處,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規範保健品市場經營秩序。

【基本案情】

2021年下半年,石家莊市部分門店經營者將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通過會議、講座、健康諮詢、免費領取雞蛋等形式,進行虛假宣傳;違規使用疾病治療用語,誇大產品功能,誘導、欺騙老年人,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1年7月,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石家莊市院)發現石家莊市橋西區時光街、長安區豐收路、新華區泰華街部分門店存在組織老年人收看養生講座、免費領取雞蛋等方式銷售“保健食品”,並存在違規使用疾病治療用語,誇大產品功能等問題,涉嫌虛假宣傳、誤導和欺騙消費者。

2021年8月13日,石家莊市院啓動立案調查,依法對門店違規銷售行爲進行取證,複查涉案產品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覈查經營者營業執照信息,覈對食品生產許可證信息、特殊食品信息是否與備案相符,商品包裝信息是否符合國家規範,對虛假宣傳、違規使用醫療用語等情況進行論證。查明相關經營主體存在違規銷售保健食品、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法律法規,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查明石家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問題負有監督管理職責。

2021年8月17日,石家莊市院向石家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對涉案經營者涉嫌虛假宣傳等違規經營行爲依法查處;對通過會員、會所等隱蔽方式,以會議、講座、專家義診等形式,對食品、保健食品誇大宣傳,欺詐、誤導消費的行爲依法整治;對全市保健食品經營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打擊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銷售,以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欺詐和誤導消費者的行爲。

收到檢察建議後,石家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開展整改,一是針對檢察建議書中提及的14家經營門店進行檢查,關停4家,並責令經營不規範的門店立即整改。二是在全市開展爲期40天的“打擊食品、保健食品誇大療效、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爲專項執法行動”,要求各縣(市、區)相關部門集中執法,重點查處保健食品經營者無照營業、超範圍經營,以及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等行爲。2021年10月,石家莊市院開展“回頭看”,發現全市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坑害老年人的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案涉問題得到整改。2021年10月30日,石家莊市院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隨着我國老年人數量不斷攀升,“保健品坑老”現象時有發生,通過“贈送禮品”“打親情牌”等方式誤導消費,利用會議、講座等形式進行虛假宣傳。檢察機關在實地調查、確認違法、釐清責任的基礎上,以訴前檢察建議的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推動職能部門開展專項綜合治理活動,規範了保健食品市場秩序,共同守護好老年羣衆的“養老錢”。

浙江省新昌縣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工地食堂 食品安全 公開聽證 優化審批

【要旨】

因多個行政機關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不到位,致使建築工地食堂長期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侵害衆多建築工人合法權益的,檢察機關可以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協同履職,促使建築施工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保障廣大建築工人舌尖上的安全。

【基本案情】

2021年8月,浙江省新昌縣(以下簡稱新昌縣)多個鐵路、公路、房地產開發等工程建設項目的建築工地食堂爲建築工人提供有償就餐服務,普遍存在從事直接接觸入口食品人員未取得健康證明或健康證明已過期、未配備食品安全管理員、對採購的食品及原料未查驗合格證明、食品處理區衛生髒亂等情形,其中部分食堂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未被納入行政監管,存在存放使用過期食品、調料,未按規定進行食品留樣情況,危及廣大建築工人身體健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1年8月,浙江省新昌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新昌縣院)在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中發現本案線索,並進行初步調查查明,新昌縣12個在建工程建設項目共開設建築工地食堂18家,施工企業通過自聘工作人員爲近3000名建築工人提供就餐服務,均不同程度存在服務人員未辦理有效健康證、未落實食品來源索證索票要求、供餐人數超過100人的食堂未進行食品留樣,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以及存放使用過期食品、調料等不符合食品經營安全標準的情況,其中5家食堂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3家食堂存放使用過期食品、調料,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四十五條及《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九條等規定,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新昌縣院於2021年9月1日分別對新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新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新昌縣交通運輸局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經新昌縣院調查發現,因建築行業主管部門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信息不暢,致使多家建築工地食堂未納入行政監管。由於部分建築工地食堂開設在較偏遠山區,無法確定具體經營地址,施工企業工地食堂難以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致長期無證經營。爲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新昌縣院主動加強與相關行政機關溝通協調,於2021年9月3日邀請人民監督員、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作爲聽證員,組織相關行政機關及多家建築企業、建築工人代表進行公開聽證,圍繞如何優化建築工地食堂經營審批許可程序、提升建築企業及食堂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強化行政監管職責等問題展開討論並形成一致意見。新昌縣院結合聽證會意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條、第五十七條規定,認爲新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具有監督管理職責,新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新昌縣交通運輸局作爲建築工地食堂集中用餐單位的行業主管部門,具有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職責,並向上述三個行政機關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書,建議新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18家建築工地食堂加強監管,督促施工企業落實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依法查處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違法經營行爲;建議新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新昌縣交通運輸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依法履行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職責,強化對施工企業及食品管理服務人員的宣傳教育,提高施工企業對建築工地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並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協作配合,增強行政監管合力,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收到檢察建議後,被監督行政機關對全縣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聯合整治。新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查處行政違法案件3件,責令不符合經營條件的4家建築工地食堂停止經營,由具有資質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訂送餐。對地處偏遠且具體地址不明確的建築工地食堂,依法簡化地址證明材料,以工程項目施工許可地作爲登記經營場所,並對責令整改後符合開辦條件的5家工地食堂,按照“一地一證”原則爲施工企業核發了食品經營許可證或“三小一攤”登記證,對其餘工地食堂存在的違法經營行爲責令整改到位。新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新昌縣交通運輸局將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納入施工企業文明施工日常巡查內容,指導督促開設建築工地食堂的施工企業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與市場監管部門共同組織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督促施工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同時,被監督行政機關聯合建立信息共享、聯合檢查、共同監管、應急處置等長效機制,堵塞行政監管漏洞,爲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提供製度保障。

2021年11月,新昌縣院對整改情況跟進監督,走訪了案涉建築工地食堂及部分新開設的建築工地食堂,確認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已落實到位,建築工人就餐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相關問題已按要求整改完畢。新昌縣院於2021年11月25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建築工人是城鎮化建設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爲建築工人主要用餐場所的建築工地食堂,具有經營時間短、分佈區域廣、流動性強等特點,極易成爲行政監管盲區,產生食品安全隱患。檢察機關通過公開聽證、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書等方式,督促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建築行業主管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助推簡化優化建築施工企業辦證審批程序,促進建築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有力保障廣大建築工人合法權益。

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

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盲盒食品安全隱患

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盲盒食品安全 食品經營新業態 消費者知情權

【要旨】

檢察機關針對食品盲盒銷售中未公示食品安全相關重要信息侵害消費者知情權,以及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職、加強監管,規範盲盒食品生產經營秩序,督促盲盒經營者承擔其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基本案情】

位於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富民路的某食品商鋪在某外賣網絡平臺入網經營售賣“幸運盲盒”,內裝帶小包裝麻花、蛋白素肉、小玩具等,但盲盒外包裝和電商平臺銷售界面詳情一欄中均未對盲盒內食品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存儲條件等重要信息作任何說明、提示,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2年3月1日,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四川自貿區檢察院)接到羣衆舉報後,經初查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對案涉實體店鋪和網絡外賣平臺銷售的食品盲盒、外包裝、產品詳情描述、銷售量、消費者評論等開展調查取證。查明該店鋪的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相關規定,銷售的食品盲盒未在標籤、標誌中標註食品成分、保質期等信息,可能導致消費者在未充分了解與食品安全有關信息的情況下誤食變質食品、接觸過敏原等,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2022年3月1日,四川自貿區檢察院召開專家諮詢座談會,組織四川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及成都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就食品盲盒規範經營的法律法規依據及進一步規範管理舉措進行論證。與會人員一致認爲食品盲盒經營有待規範,銷售中未公示與食品安全相關的重要信息,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2022年3月7日,四川自貿區檢察院向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行法定監管職責,要求相關食品盲盒經營主體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對侵害消費者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知情權的行爲進行整改。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收到檢察建議後,立即進行整改,約談案涉店鋪負責人,將違規銷售的食品盲盒下架;並於2022年3月10日開展食品盲盒專項檢查,另外發現3家企業存在食品盲盒銷售包裝標識不合規、銷售臨期產品等問題,當即責令商家整改,並向其宣傳食品安全、消費者知情權相關法律規定。

2022年4月27日,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向四川自貿區檢察院作出書面回覆稱已按檢察建議全面整改,並向轄區內食品銷售商家發出《天府新區關於食品“盲盒”規範經營及食品安全風險防範的重點提示》1000餘份,明晰食品盲盒合規經營要點。截至2022年5月,四川自貿區檢察院多次跟進監督,確認案涉店鋪已全部將違規食品盲盒下架,案涉問題得到整改,遂於5月20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食品盲盒作爲食品經營新業態模式,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也易成爲市場監管的薄弱環節。檢察機關針對食品盲盒銷售違反披露商品信息法定義務、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發揮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作用,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同時注重規範引導和社會自治,促使盲盒經營者遵守法律、自我約束、誠信經營,保障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江蘇省無錫市

梁溪區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醫療機構違法配製

中藥製劑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用藥安全 違法配製中藥製劑 專業人員協助調查

【要旨】

檢察公益訴訟辦案中需要對相關證據進行查封、扣押的,可以商請行政機關協助。對於涉及中藥配方、製劑等專業性強的案件,檢察機關可以綜合運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參與辦案、諮詢專家學者、聘請專業人士參加公開聽證等方式提升調查能力。

【基本案情】

江蘇省無錫市某專科醫院(以下簡稱某專科醫院)在未取得醫療機構製劑許可證的情況下,提前按照固定處方煎制中藥液。在該醫院醫師向患者開具“一人一方”的中藥處方後,藥師未按照醫師開具的處方調劑藥品,而是將前述中藥液交付患者服用,致使藥方與製劑中所含中藥不一致,存在用藥安全隱患,危及不特定患者的身體健康,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22年3月,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梁溪區院)在履職過程中發現上述線索,認爲某專科醫院的行爲可能侵害社會公共利益,遂於3月22日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

梁溪區院全面啓動調查程序,邀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開展詢問、勘驗、調查等工作。兼任檢察官助理會同檢察官調取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營業執照、執業醫師名單及資格證書、中藥供貨商的相關資質等證據;詢問行政相對人、證人等,諮詢專業人員、相關部門對有關行政法規及中藥方面專門問題的意見。梁溪區院針對“中藥液”“固定處方單”“中藥飲片處方籤”等案件關鍵證據易被銷燬的特點,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協商,由其對相關證據進行查封、扣押。

針對某專科醫院的行爲是醫療機構無證配製中藥製劑還是代煎中藥、是否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問題,召開公開聽證會,邀請省經方專業委員會、市中醫藥管理局、省藥監局無錫檢查分局等單位專業人員作爲聽證員參與聽證。聽證員在檢察機關示證的基礎上,對醫院有無製劑許可證、涉案中藥液的生產流程及保存情況、煎制的中藥液的固定處方來源、中藥處方的開具及藥房取藥的過程等問題發表意見。通過集中評議,一致認爲某專科醫院的行爲屬於醫療機構無證配製中藥製劑,存在藥品安全隱患,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隨後,梁溪區院對醫院未取得醫療機構製劑許可證配製並銷售中藥製劑、未按照規定調劑處方藥品等違法事實應由哪個機關進行監管的問題,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開展訴前磋商,結合法律法規、三定方案和職權清單、專家諮詢意見等,明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藥品負有監管職責,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對處方開具、調劑、保管負有監管職責。

2022年5月5日,梁溪區院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分別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對某專科醫院違法配製中藥製劑、藥師違規調劑處方藥品的行爲依法進行調查和處理,強化對醫療機構配製中藥製劑的監管。

2022年7月5日,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函覆檢察機關,全部採納檢察建議內容。同年8月9日,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對藥師未按規定調劑處方藥品的行爲作出警告的行政處罰。8月10日,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專科醫院無證配製中藥製劑的行爲作出沒收違法所得490966.02元、罰款300000元的行政處罰。

2022年8月31日,梁溪區院跟進調查,確認某專科醫院已停止違規配製中藥製劑,中藥製劑均已改爲對外採購。同時,梁溪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以整治該案存在的問題爲契機,對梁溪區所涉62家機構常態化開展聯合專項監督執法,查處相關違法行爲12起,規範中醫診療及中藥製劑配製行爲,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因案涉問題得到整改,社會公共利益得到維護,梁溪區院於2022年9月14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藥品安全關係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醫療機構應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和相關操作規程,所開具的處方和調劑的藥品應當匹配,以確保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在辦理藥品安全等專業性強的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綜合運用邀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商請行政機關協助、提供專家意見等方式開展調查覈實,有利於提高調查取證能力,確保精準監督。

江蘇省如東縣人民檢察院

督促整治噪聲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風力發電噪聲 新能源產業

【要旨】

新能源發電企業產生噪聲污染,影響人民羣衆生活環境的,檢察機關可以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並持續跟進監督整改落實情況,確保社會公共利益得到維護。

【基本案情】

2017年蘇州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籌建南通如東農業開發區風電場項目,項目位於S221省道沿線,共有風力發電機組12臺,分佈於如東縣下轄兩個鎮區。其中,位於某鎮環漁村的5颱風電機組,建設位置臨近村民生活區。2022年9月,風電機組竣工並投產運行。5颱風電機組24小時不間斷運行,產生噪聲長期影響村民正常生活,尤其夜間嚴重影響周邊村民睡眠質量,致使村民身心健康受損。如東縣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12369環境保護舉報熱線等平臺均多次收到關於該地風電機組噪聲污染投訴。區、鎮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多次組織村民與蘇州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協商,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調查和督促履職】

江蘇省如東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如東縣院)藉助如東縣域治理大數據中心,彙總了各平臺近年來噪聲舉報數據發現該線索,通過現場走訪,發現某鎮環漁村風電運行噪聲污染持續時間長、羣衆反映強烈。2023年4月13日,如東縣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二條第二款、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立案。

案件受理後,如東縣院協同南通市如東生態環境局共同開展現場調查。爲確保噪聲強度監測結果準確性、可參考性,先後多次、多時段、多點位對不同風速情況下室內外噪聲進行監測、記錄,監測風電機組運行噪聲日間、夜間等效聲級均超出國家排放標準。夜間風機產生的噪聲尤爲明顯,導致村民難以入眠。風機機組24小時不間斷產生噪聲,嚴重影響周邊羣衆生活。在現場調查基礎上,如東縣院會同南通市如東生態環境局、屬地鎮政府、環漁村村委召開圓桌會議,深入瞭解風機噪聲產生原因、影響因素。

綜合現場調查情況、噪聲監測報告等證據,證實蘇州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未採取有效降噪措施,風電機組產生的噪聲超過國家排放標準,已嚴重干擾周邊村民正常生活,侵害社會公共利益。2023年5月4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如東縣院向屬地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加強對噪聲污染的監管,督促相關企業採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減輕噪聲污染,提高本行政區域聲環境質量。

屬地鎮政府收到檢察建議後積極履職整改,督促蘇州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爲風電機組周邊27戶村民安裝雙層隔音玻璃,減少噪聲輸入;對風機及葉片進行全面檢查及技術改進,通過定期清潔、潤滑等舉措最大限度減輕噪聲等措施;在晚9點至次日早上6點時間段,將風電機組運行功率降低至800千瓦時以下,控制風機噪聲輸出。

如東縣院聯合南通市如東生態環境局對整改效果進行跟進調查,按照不同監測條件,在風機周邊佈置多個噪聲監測點,監測結果符合國家排放標準。村民住房隔音玻璃安裝完成後,如東縣院於2023年8月11日召開噪聲污染防治行政公益訴訟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益心爲公”志願者、環漁村村民代表對整治推進情況進行了評議,各方對屬地鎮政府督促風電企業噪聲污染整治情況予以認可。案涉問題得到整改,社會公共利益得到維護,如東縣院於同日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典型意義】

以風電爲代表的清潔能源建設有助於地方能源轉型、經濟發展,但其伴隨的噪聲污染影響人民羣衆良好生活環境建設。檢察機關通過全面調查取證、召開圓桌會議研究整改措施、督促負有監管職責的部門依法履職,並持續跟進監督整改情況,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羣衆生活的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