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政策組合拳中,融資保證金比例下調,爲做多“投資端”的一大改革。

8月27日晚間,經證監會批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發佈通知,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調整將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後實施。

調整後,融資交易的槓桿率從1倍提高至1.25倍。在業內看來,這是證券交易所首度下調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提振交易情緒,預計市場兩融規模有望持續提升,盤活存量資金。

“結合前期一攬子政策的指引,未來可以進一步關注擴大融資融券標的範圍、降低融資融券費率、將ETF納入轉融通標的進展等。”中金公司研究部稱。

首度下調融資保證金比例

融資保證金比例,是指投資者融資買入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交易金額的比例,決定了投資者融資買入交易槓桿率。

例如,當融資保證金比例爲100%時,投資者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100萬元買入證券。而當融資保證金比例降低至80%時,客戶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125萬元買入證券。融券保證金比例不變,仍維持不得低於50%的要求。

因此,此次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調整後,融資交易的槓桿率從1倍提高至1.25倍。

“這意味着保持原有保證金水平不變,兩融投資者能夠獲得更多融資額度,更好滿足投資者融資需求,提振兩融交易意願,更好實現‘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政策目標。”國泰君安策略團隊稱。

銀河證券也稱,在槓桿風險總體可控的基礎下,適度放寬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於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盤活存量資金。本次調整同時適用於新開倉合約及存量合約,投資者不必了結存量合約即可適用新的保證金比例。

國泰君安策略團隊認爲,從歷史上看,證監會活躍資本市場的常規政策措施主要在降低印花稅,支持股份回購,以及適度調整IPO、再融資節奏等,此前幾乎未通過兩融交易環節的制度創新來提振市場,而此次首度調低融資保證金比例,並將此作爲政策“組合拳”之一,政策措施超市場預期,同時也彰顯了監管層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

自2010年3月兩融業務開通以來,證券交易所僅在2015年11月上調過一次融資保證金比例。彼時因市場回暖,融資交易額快速上升,融資餘額也出現顯著增長。爲降低新開倉融資合約槓桿水平,證券交易所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比例由之前的50%提高至100%。調整後,新開倉融資合約的槓桿水平,將由最高不超過2倍,降低至最高不超過1倍。融券保證金比例不變,仍維持不得低於50%的要求。此調整自2015年11月23日實施。

根據Wind數據,2015年10月份~11月份,A股市場融資餘額從9000億不斷攀升至1.2萬億元。在融資保證金比例提升後,到2016年1月份,融資餘額重回9000億元級別。

“覆盤2015年保證金調整後的融資行爲和市場表現可發現,保證金比例的調整確實能夠引導融資行爲,並帶來融資餘額的明顯變化,政策有效性明顯。 以此經驗,我們認爲本次融資保證金比例調降將有效提振市場融資信心。”國泰君安策略團隊稱。

對市場影響幾何?

那麼,此次融資保證金比例放寬,將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截至8月25日,場內融資融券餘額15568.71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爲14694.58億元,融券餘額爲874.13億元。今年開市首日(1月3日),場內融資融券餘額爲15451.47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爲14495.03億元,融券餘額爲956.44億元。

年初至今,A股融資融券餘額經歷過先升後降的過程,其中在4月份時高峯,總體窄幅波動,表明市場交易活躍度較低。

“在槓桿風險總體可控的基礎下,適度放寬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於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盤活存量資金。”證監會稱。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也在研報中稱,本次融資保證金比例的放寬,將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合理交易需求,有利於提升兩融餘額規模,促進兩融業務發展。同時,在槓桿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下調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提振交易情緒,活躍資本市場。預計市場兩融規模有望持續提升,進一步活躍市場交易。

民生證券策略團隊則認爲,近期市場的平均擔保比例高達260%以上。與此同時,由於不同股票可折算的保證金不同,股票平均折算率在56%左右,當下實際折算保證金約爲2.87萬億,對應1.48萬億兩融,保證金比例仍高達193%,因此保證金比例下調,目前總量上看並無直接影響,但由於不同個體融資需求不同,存在相當數量已經觸達上限的個體,配合折算比例的放開等政策,未來有望形成增量資金。

對於具體板塊影響而言,“根據2015年11月23日融資保證金比例上調政策實施的情況來看,TMT板塊對降槓桿反應相對較快,而金融板塊、地產板塊一週後反應程度相對較深。上述行業均對融資保證金比例調整較爲敏感,此次融資保證金比例調降,有望促進相關行業上漲。”銀河證券研究院策略分析師 、團隊負責人楊超分析稱。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