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證監會官網公告,山東海王星辰醫藥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海王星辰)上市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爲中信證券,派出機構爲山東證監局。

這意味着,在從美股退市幾年後,這家知名連鎖藥店再次開啓上市之路。

海王星辰與A股上市公司海王生物、港股上市公司海王英特龍一樣,都是張思民控制的企業,海王星辰也或將是成爲張思民與“海王系”旗下第三家上市的公司。

海王星辰發家於深圳的社區零售藥店,據其官網,從1996年的第1家社區零售藥店開始,海王星辰到如今實現了4000多家健康連鎖藥房分佈在全國70多個一、二線城市的嬗變,線上線下擁有超過8000萬的會員。其中,海王星辰有80%以上門店均爲社區藥店。

作爲一家知名連鎖藥店,早在2007年海王星辰就曾赴美上市,也是第一家成功在美股上市的中國連鎖藥店。在當時,海王星辰已在全國62個城市擁有2002家店,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連鎖藥店,也是國內零售藥店的唯一霸主。

不過在2011年,海王星辰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門店效益與管理能力無法相匹配。對此,海王星辰在當時表示,關注門店的生產率,通過減少行政費用、優化門店管理設法達到更高的運營效益。

但事與願違。海王星辰最終沒能平衡好門店規模與效益間的關係。在2015年,海王星辰宣佈從美國退市。次年8月,海王星辰被張思民的全資控股公司收購正式完成私有化退市。

而2015年也成了中國連鎖藥店們的一個分水嶺,從這年起,大參林、益豐大藥房、老百姓、一心堂等相繼登陸A股資本市場,也憑藉決融資開始了門店的規模化擴張之旅,如今被視作國內四大連鎖藥店。

在同行不斷擴張之時,曾經的零售藥店霸主海王星辰卻陷入了收縮。據海王星辰2015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海王星辰新開38家門店,關閉59家門店。

更爲致命的是,正如海王星辰自己意識到的那樣,海王星辰門店的效益與質量難以保證。成爲了質檢黑榜的“常客”。據《北京商報》2017年的報道,2016年10月,瀋陽市大東區沈鐵路海王星辰藥店因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被大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整改通知書》,責令該藥店立即停止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行爲;2016年8月,成都市醫保局信息顯示,有135家定點零售藥店因違規被曝光,其中四川海王星辰健康藥房被點名13次。違規行爲主要包括“營業場所擺放日用品和主副食品、使用個人賬戶金刷卡銷售個人賬戶支付範圍外的商品”等。

退市後,業內曾猜測海王星辰將回歸A股、或是直接注入已A股上市的海王生物。不過如今看來,海王星辰最終選擇了再次獨立上市。

同爲“海王系”公司,在私有化後,海王星辰的業務開始與海王生物發生緊密聯繫。2015年6月,海王生物與海王星辰達成在藥品配送、採購、DTP藥房服務、網絡營銷等方面的戰略合作。海王生物歷年年報中也披露,海王星辰也是海王生物的主要客戶。

實際上,現在零售藥店行業競爭與海王星辰當年面對的已不能同日而語。在這7年時間中,海王星辰與此前的後來者們的距離被越拉越遠,甚至已跌去前五的位置。據2023年中國品牌力指數,海王星辰位列第八。現在在它前面的是老百姓、大參林、一心堂等。

連鎖藥店前期着重門店擴展數量,後期則重視門店運營質量。特別是,海王星辰當年倚重的規模化的門店數量也已被後來者們遠遠甩開。截至2023年上半年,海王星辰官網披露門店爲4000家,而老百姓、大參林、益豐大藥房等這些曾經的後來者們的門店數量已踏入“萬店時代”。

界面新聞統計各大連鎖藥店2022年年報發現,截至2022年年末,一心堂門店共有9206家;大參林門店共有1004家;益豐大藥房共有10268家;老百姓門店共有10783家;健之佳門店共有3763家。

事後看來,海王星辰的發展模式存在幾大問題,一是店面佈局較爲分散,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像大參林的核心市場在華南,一心堂的核心市場在西南,而海王星辰卻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優勢基本盤區域。

但真正核心問題或是海王星辰的門店在擴展模式上選擇錯誤。有零售藥店業內人士曾向界面新聞介紹,若開直營店,上市連鎖藥店需要重新派人熟悉市場,還得與區域龍頭競爭,不如直接併購當地連鎖藥店龍頭,由當地的原班人馬經營。這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開拓市場,且回報可能相對較低。

在此之前,海王星辰就是採取自主擴展模式,通過開設大量直營店來擴張門店數量,而像老百姓、大參林、益豐大藥房等後來者們則採取併購和加盟模式,直接收購已具有穩定的消費羣體、盈利狀況良好的門店,來擴張自己的門店數量。

而這兩年,包括健之佳、漱玉平民等區域性連鎖藥店龍頭也紛紛上市,無論是自行擴張還是併購,留給海王星辰的空間都越來越小。或許,這也是海王星辰會選擇在當下這一時間點啓動A股IPO、藉助資本力量重新擴張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