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繼2022年遞上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成績單後,進入2023年的中國飛鶴似乎依舊沒有走出頹勢。

2023上半年,中國飛鶴營業收入同比微增0.6%至97.35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28.8%至16.19億元,期間淨利率降至16.63%,是港股上市以來首次淨利率下探至20%以下。

市值蒸發超1700億港元

其實,中國飛鶴在2019年上市之前,已在美國股市呆了十年,市場遇挫讓其對賭失敗,也進而導致股價持續低迷不得已私有化。

外加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外資奶粉佔據國內主流市場,國內奶粉品牌長久的低谷期。彼時的中國飛鶴無論是在市場,還是品牌影響力都沒有太大進展。痛定思痛後,2015年中國飛鶴砍掉低端產品,做起了高端化定位。

2020年,中國飛鶴創始人冷友斌曾在採訪時直言:“飛鶴奶粉折成公斤價,全世界最貴。”他還斷言,消費者的認知是“好的就是貴的”。

當時中國飛鶴的毛利率已超70%,而同期貝因美澳優等同行的毛利率還在50%左右。

爲了立住高端品牌的形象,中國飛鶴每年可以毫不吝嗇的拿出幾十億砸入營銷開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廣告詞響徹大江南北。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上市至2022年,中國飛鶴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合計超220億元。

“全世界最貴”的飛鶴奶粉的確是幫公司賺了很多錢。

2016年至2020年,中國飛鶴的營收規模由37.40億元增至186.2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9.38%。同期淨利潤由2016年的4.06億元增至2020年的74.3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05.50%。

受益於業績增長,2019年上市後,中國飛鶴股價開始“起飛”,由上市首日的6港元/股左右漲至2021年1月曆史高價25.7港元/股,市值一度衝至2200億港元,趕超彼時的蒙牛乳業液。上市公司市值不斷攀高,也將冷友斌送上了黑龍江首富的寶座。

只是登頂之後,中國飛鶴就開始陷入長久的震盪下滑。

或爲穩定股價,展現對於企業發展的信心,冷友斌曾於2021年8月以每股平均14.66港元的價格增持共計2000萬股飛鶴股份,總金額約2.93億港元。

但增持並沒有成功提振市場信心,沒有制止“跌跌不休”的股價趨勢。截至2023年9月20日,中國飛鶴收4.49港元/股,較歷史高價已下滑近8成,市值蒸發超1700億港元。

該股價早已跌破2019年港股上市時7.5港元/股的發行價,中國飛鶴如今怎麼了?

壓貨策略持續反噬

作爲中國奶粉市場的領頭羊,如今的中國飛鶴已難複製此前迅猛的增長態勢。

2022年,中國飛鶴迎來上市以來的首次營收、經歷雙雙下滑。營收同比下降6.4%至213.11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28.07%至49.42億元。

對此飛鶴給出的理由是,主要受人口出生率下降所致。九成營收來自嬰幼兒配方奶粉,基本盤的大小確實決定了中國飛鶴的成長空間,但這只是其一。

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業績持續頹勢,或早已是“命定”。

2017年起,中國人口出生率便持續出現下滑,2020年已不足10‰到了2022年已降至6.8‰。

但從這期間中國飛鶴的營收情況來看,2017年、2018年營收增幅分別爲57.56%、76.55%。到了2019年至2020年期間,隨不敵此前的高增幅,但依舊保持在20%至30%左右。

根據業內人士反映,這期間中國飛鶴保持業績穩定增長的祕訣,或是向下“壓貨”。

《全球財說》在翻看中國飛鶴股吧時發現,2019年以來,有多名飛鶴的經銷商發帖表示飛鶴業績恐怕早已透支,經銷商的庫存很大,超過3個月的銷量,有的甚至達到5個月。

“銷量都是在經銷商壓貨壓出來的”。

其實這也是奶粉行業曾存在的普遍現象。過去幾年,嬰配粉市場開始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奶粉企業爲了搶佔市場,開始採用中間商“壓貨”的形式來加速擴張。

不過,任何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往往避免不了陷入“內卷”,薄利多銷讓企業的盈利能力也經受着更大的考驗。2021年,中國飛鶴淨利潤增速出現港股上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同比下降7.61%至68.71億元。

然而,在公共衛生事件以及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雙重重壓下,壓貨策略開始逐漸失靈,渠道危機顯現。

於是在2022年,中國飛鶴推出“新鮮戰略”,承諾對於電商渠道的產品從出廠到奶瓶最長不超過28天。同時,暫緩對經銷商出貨,實則是爲了控制庫存,並打擊市場竄貨行爲,沒賣掉庫存之前不允許進行新的配貨。

這一計劃有利於縮短產品庫存週期,但對飛鶴銷售情況做出更高的“要求”,即規定時間內賣不出去,將錯過對消費者承諾的“28天新鮮期”,反而增加存貨。

實際情況似乎確實如此。結合數據來看,推出“新鮮戰略”的2022年年末,中國飛鶴存貨達歷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5.8%至19.94億元。同時,存貨週轉天數較上年同期增長10.92天至90.87天。2023年上半年,中國飛鶴存貨又進一步增至20.18億元,存貨週轉天數漲至106.96天。

可以看出,飛鶴奶粉確實沒那麼好賣了。

350億銷售目標,前路霧茫茫

中國飛鶴的紅利期,結束了嗎?

可以預知的是,隨着嬰幼兒奶粉國標趨嚴,“好的就是貴的”的定價邏輯,早已站不住腳,換言之產品的高價帶有一定的泡沫性。

2020年,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劉森淼曾表示,“奶粉價格在中國賣得挺不合理,大家都是做這個行業的,幾十塊錢的成本,賣到四五百、五六百,纔有人買,這是什麼原因?大家心裏都明白。”

以2022年飛鶴主要對超高端奶粉產品“星飛帆”系列的大幅降價,也能佐證飛鶴的高價奶粉產品沒有以前更容易被寶媽羣體們接受。

更致命的是,與動輒幾十億的營銷投入相比,中國飛鶴在研發方面的重視程度可謂一般。2020年-2022年,研發費用分別爲2.65億元、4.26億元、4.93億元。

不過有趣的是,在中國飛鶴宣傳稿中,總是可以看到“乳製品行業科研領頭羊”相關字樣。在2020年冷友斌曾自信“我們的研發絕對全世界第一”,因此百般被詬病,質疑其高端發展或後勁不足。

“重營銷、輕研發”,讓中國飛鶴不得不直面產品核心競爭力缺乏問題。同時在“高手如雲”的乳業賽道,中國飛鶴的壓力只多不少。

僅僅是作爲乳企龍頭的伊利,在2022年斥62億巨資將澳優乳業收入囊中,其“奶粉及奶製品”業務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35.21億元,同比增長12.01%,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均超過中國飛鶴。同時宣傳上“硬剛”飛鶴,打出金領冠“超級配方更貼閤中國寶寶”的營銷口號。

然而,對手已經打到家門口,中國飛鶴的第二曲線還沒有建成。

隨着在人口紅利消失,在嬰配粉市場大盤不斷萎縮的背景下,行業玩家們紛紛在近兩年加碼佈局成人奶粉市場,搶奪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化紅利。

2021年開始,飛鶴推出了以提高免疫力、心血管健康和骨骼健康爲目標的成人奶粉。後續又推出小羊妙可、佳瑞妙可、加愛等三款羊奶粉產品。此外,還有針對兒童羣體的液態奶。

不過,根據目前中國飛鶴的營收結構來看,上述三個新業務營收佔比合計不足1成,對整體業績影響甚微。

此前,中國飛鶴在2020年年報中曾定下“2023年要達到350億元”的銷售目標。若要完成,意味着下半年需要實現超250億元的銷售業績。但以上半年的業績情況來看,該目標恐實現渺茫。

未來,中國飛鶴要如何調整實現破局,還需拭目以待。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