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馮堯

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隨後商務部以及中汽協接連公開發聲,對這一行爲提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面對歐盟方面一意孤行,國內新能源車企目前尚保持沉默。但在不少機構看來,汽車電動化應是長期趨勢,中國電動汽車優勢明顯,汽車出口延續偏強應是基準判斷,產業最終會走向產品力的競爭。

不過,在業內看來,此舉短期內或會對國內電動車出口造成有限影響,因爲國內車企在歐洲市佔率目前普遍偏低。而對於上海超級工廠貢獻主要產能的特斯拉,由於在歐洲電動車市場擁有近兩成市佔率,其在短期內或受到一定影響。

商務部、中汽協發聲

歐盟委員會10月4日發佈公告稱,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隨後,商務部首先作出回應,表示歐方發起此次反補貼調查僅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商務部同時認爲,歐方要求中方在極短時間內進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嚴重損害了中方權利。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中方曾明確表示,歐方擬採取的調查措施是以“公平貿易”爲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爲,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並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此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也公開表示:“歐方此舉將嚴重擾亂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對此我們表示遺憾和堅決反對。”

中汽協方面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這與歐盟發展方向完全一致。中國市場是衆多歐盟車企最大的海外市場,歐盟車企也都見證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成長之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絕不是靠補貼來支撐保護的,這是非常清楚的事實。

中汽協公開表示,中歐汽車產業是夥伴而不是對手,汽車產業的發展要靠公平競爭而不是保護主義。

實際上,早在9月13日,歐盟委員會網站便披露,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第四次“盟情諮文”時表示,歐盟委員會將啓動一項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據悉,歐盟委員會將調查是否徵收高於歐盟標準10%稅率的懲罰性關稅,調查時間將長達13個月。

對中國車企而言,歐洲可謂新能源汽車出口市場一方沃土,相較於美國27.5%的高額關稅,歐盟對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爲10%。據瞭解,反補貼調查的範圍適用於所有中國製造汽車,不僅包括中國本土品牌,也包括特斯拉、雷諾、寶馬等在中國生產的國際品牌。

機構看淡

記者此前曾就這一事件對多家在歐佈局的車企進行採訪,但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嵐圖等新能源車企對這一事件均保持緘默,並未作出回應。

不過,在機構看來,這一行爲目前對中國汽車出口長期影響有限。

按照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數據,2023年前7個月,歐盟電動汽車合計銷售128.3萬輛,我國向歐盟出口電動載人汽車約33萬輛,佔比25.7%,其中約有11.9個百分點來自合資和外商獨資品牌,包括特斯拉、大衆、寶馬、奧迪、奔馳等。

而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佔比約13.9%,佔比較高的品牌包括名爵(4.8%)、沃爾沃(3.7%)、極星(2.3%)、智馬達(1.7%)等。包括比亞迪蔚來、長城等國內本土車企市佔率均不足1%。

在記者此前採訪的人士看來,本土車企在歐洲市佔率普遍較低,出口主力在東南亞市場,即便歐洲銷量受衝擊,也不影響整體銷售情況。國盛證券則認爲,即使歐盟加徵反補貼關稅,參照歷史經驗,對合資和外資品牌加徵關稅稅率也會偏低。

此外,該機構還分析,今年前7個月,以我國對歐盟電動汽車出口約33萬輛,出口金額約93.7億美元計算,國內對歐盟出售電動汽車均價約2.84萬美元/輛。而據艾媒智庫數據,截至2020年底,歐盟27國+英國平均汽車價格約3.2萬美元/輛。

而且,國內車企針對不同國家汽車出口均價差異較大,比如對意大利、法國等汽車出口均價都在2萬美元/輛以下。國盛證券認爲,即使加徵部分反補貼關稅,在部分國家我國電動汽車價格優勢可能仍然存在。

因此,在業內看來,即便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會對中國汽車出口帶來衝擊、但相對可控。同時從產業鏈角度觀察,歐盟汽車產業鏈的優勢在於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智能汽車起步偏晚,相比之下中國電動汽車技術優勢明顯,

在機構看來,近年歐洲汽車巨頭持續加大跟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合作,比如大衆和小鵬汽車合作,也能部分規避歐盟貿易政策對我國汽車出口的負面影響。

國盛證券認爲,汽車電動化應是長期趨勢,中國電動汽車優勢明顯,汽車出口延續偏強應是基準判斷。野村東方證券也認爲,長期視角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最終會走向產品力的競爭,需要滿足電動車使用“更快速”、“更安全”、“更智能”、“更便宜”。

誰會躺槍?

不過,在短期內,歐盟反補貼調查仍會產生一定短期影響。按照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數據顯示,在歐洲14個主要國家純電動汽車分品牌中,特斯拉市佔率最高,達到18%。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爲46.4萬輛。這就意味着,特斯拉上半年全球交付量88.9萬輛電動車中,超過50%都來自上海超級工廠。今年早些時候,有歐盟官員發表言論稱,在歐洲銷售的所有電動汽車中,近五分之一是在中國製造。

此前有市場消息稱,特斯拉已有意將對歐出口的產能轉移至美國工廠,或能避開反補貼調查造成的影響。不過對於這一說法,特斯拉方面並未作出回應。而緊隨特斯拉的是大衆,市佔率爲14%。

同時,在市場看來,反補貼調查或成爲中國車企出海的加速器。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爲,如果歐盟啓動反補貼制裁,中國車企勢必將加速在歐洲本地化建廠進程和本地化運營。

記者此前採訪的一位業內人士也直言,最壞打算是,中國車企若要大規模攻入歐洲市場,將選擇在歐建廠來解決問題。

上汽集團7月初曾宣佈,目前正計劃在歐洲地區建立整車工廠。而比亞迪也曾在9月初的慕尼黑車展期間曾表示,考慮在歐洲建立其首個整車工廠以實現生產本地化,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選址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