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約翰遜當選新一任衆議長,在衆議院會議廳宣誓就職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只有耶穌能保證當上衆議長。”美國前總統特朗普10月23日談及美國國會衆議長選舉“難產”時如是說。他的話裏有揶揄,也有施壓的成分。

兩天後,在衆議長選舉新一輪投票中,共和黨籍候選人、路易斯安那州衆議員邁克·約翰遜獲得221名共和黨人的全票支持,當選新一任衆議長。

此前,自前任衆議長麥卡錫遭罷免後的三週裏,衆議長選舉“難產”成爲美國政治的新醜聞。由於共和黨佔多數,衆議長肯定從共和黨內推選。一段時間以來,從國會多數黨領袖斯卡利斯,到司法委員會主席喬丹,再到多數黨黨鞭埃默,共和黨內衆議長候選人如走馬燈般變換。他們或因票數不夠遺憾出局,比如志在必得的喬丹三輪表決都闖關失敗;或自知無法獲得黨內足夠支持而主動退選,比如斯卡利斯和埃默。在此過程中,特朗普一度被人推爲候選人,他本人也藉機炒作了一把。

約翰遜的當選出人意料,因爲他政治資歷相對很淺,政治聲望與知名度很低。51歲的約翰遜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消防員。約翰遜步入政壇前,曾當過律師和電臺節目主持人。2016年,約翰遜首次當選國會議員,但從未在衆議院擔任過高層領導職務。

同此前被提名議長的三名重量級共和黨“大佬”相比,約翰遜的政治“咖位”少了不是一丁點。很多國會成員都表示,他們沒有接觸甚至沒有聽說過約翰遜。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在選舉時稱,他此前“沒有見過約翰遜”,埃默也表示不認識他。美國新聞網站Axios刊文稱,“約翰遜是1883年約翰·卡萊爾以來,美國140年來從政經驗最少的衆議長”。媒體統計發現,美國當選衆議長的人,平均要在議會滾打18年左右。

對於約翰遜及其家人來說,當選衆議長可謂“幸福來得太突然”。在當選前一週的一封信裏,約翰遜告訴共和黨的同僚們“從未渴望過這個職位”。然而,埃默退出後,他考慮再三決定參加競選。

約翰遜沒想到投票過程極其順利,他獲得國會共和黨衆議員全票支持成功當選。一切來得太快了,約翰遜家人都無法及時到場慶賀。在宣誓就職後,約翰遜在全院發表的首次講話中笑稱,“我的妻子今天不在這裏,因爲她無法及時趕上航班,這件事發生得有點太突然。”

約翰遜緣何能成爲“黑馬”?其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西方選票政治決定着,除非出現衆望所歸的候選人,否則“出頭鳥”往往首先“折翅”。美國衆議院應有議員435人,現有議員433人,其中共和黨陣營221人,民主黨陣營212人。無人缺席且未獲民主黨人支持的情況下,共和黨人贏得議長全院表決需拿到至少217票,這意味着他們最多隻能承受4人“倒戈”。從斯卡利斯到喬丹,再到埃默,在共和黨黨內資歷與聲望都遠超約翰遜,但“朋友多敵人也多”。斯卡利斯和埃默在選前“摸底”過程中,一看拿不到足夠票數支持,知難而退宣佈退選;得到特朗普力挺的喬丹曾志在必得,歷經三輪投票依然壯志未酬,原因是共和黨內部鬥爭激烈。

儘管特朗普在共和黨內一手遮天,但並不能一統江湖。斯卡利斯和埃默作爲共和黨溫和派,都不能獲得黨內極右翼保守派的支持,埃默還被特朗普貼上“名義共和黨人”標籤。喬丹是特朗普的“鐵桿”,但也因此遭到溫和派的強烈抵制。“大佬”相爭,“小蝦”得利。約翰遜平易近人行事沉穩,沒有因爲過於張揚而揹負政治包袱,因而能被多方接受。科羅拉多州共和黨衆議員肯·巴克說,約翰遜能夠當選“可能因爲他是共和黨內敵人最少的人”。可見從保守派到溫和派,約翰遜兩邊通喫。

其二,大勢決定着共和黨“拖不起”,國會衆議院也“等不及”,都期待選不出衆議長的鬧劇早日終結。對共和黨而言,如果因爲內鬥遲遲選不出議長,導致衆議院長時停擺,不僅無法對公衆解釋,還會浪費共和黨的多數優勢。長期來看,持續內訌還會造成嚴重內傷,甚至危及明年大選。衆議長“難產”意味着衆議院不能正常運轉,議事程序“停擺”,任何法案都無法磋商、表決,而政府預算、支持以色列等問題都迫在眉睫。

其三,約翰遜也是特朗普的人。當前,特朗普在共和黨內政治影響力無人能及,約翰遜也得到特朗普的背書。約翰遜曾公開表示,自己是前總統“可信賴的盟友”。在特朗普任職期間,約翰遜擔任衆議院最大保守派的黨團“共和黨研究委員會”主席,並在特朗普第一次被彈劾期間加入特朗普的辯護團隊。在衆議院週三舉行議長投票前,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帖稱,他強烈建議共和黨人爲約翰遜投票,並儘快完成選舉議長。

不過,由於資歷淺、人脈不廣,與各方沒有深的淵源,約翰遜在接下來的政治“紙牌屋”中能否應對自如,尚需觀察。畢竟,麥卡錫是前車之鑑。

供圖/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