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大商所、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聯合主辦,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特別支持的第17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暨農畜產業(衍生品)大會在大連召開。在3日的深加工論壇上,多位嘉賓結合深加工企業的現狀和發展,提出了經典套保模式及多種風險管理方式,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求。

期貨日報記者瞭解到,在玉米期貨之後,大商所先後於2014年和2019年上市了玉米澱粉期貨和玉米期權。數據顯示,2023年1—9月,玉米期貨、期權及玉米澱粉期貨累計成交量1.93億手,佔大商所市場份額的10%;日均持倉量224萬手,佔大商所市場份額的15%。與此同時,產業客戶參與度持續提升,1—9月產業客戶持倉佔比近40%,同比提升35%。

另外,大商所重視通過交割服務產業發展,目前共設立玉米交割庫34家,交割區域覆蓋全國66%以上的玉米產量和全國44%以上的銷區銷量;共設立玉米澱粉交割庫21家,覆蓋產量佔比近70%。2022年,玉米和玉米澱粉期現貨價格相關性分別爲99%和95%,套保效率分別爲97%和90%。

“經過大商所多年對市場的培育及提供的多種服務模式,現在玉米深加工企業能夠更好對沖下游需求端和上游供應端的價格變化風險、平衡庫存、優化生產計劃。成熟的期現結合能力會促使更多產業鏈延伸客戶參與其中,從產區輻射到銷區。”寶城期貨農產品研究員畢慧說。

黑龍江金象生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侯國利表示,原料價格的上漲,導致部分深加工企業利潤被擠壓。未來玉米原料供給和價格波動面臨更多不確定性,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形勢嚴峻,勢必面臨持續性的結構調整和優化。

隨着玉米深加工結構性調整,企業人士也積極優化風險管理方案。“玉米和玉米澱粉的合理價差大約爲-350元/噸,在保管玉米現貨並持有玉米期貨空單時,如果出現交易機會,即兩者價差明顯大於這一數值時,就可以平掉玉米空頭頭寸,改爲空澱粉期貨。”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供應鏈發展部副總經理王獻東說。

從參會企業分享情況來看,玉米深加工也是利用期貨和期權比較成熟的農產品板塊之一。比如通過靈活運用期貨工具,企業可以優化採銷管理,在基差採購、澱粉套保、玉米與澱粉套利上操作,彌補低迷行情下的加工利潤,進而擴大生產規模。多位參會人士表示,基於期貨和期權工具的基差貿易、含權貿易,是現貨貿易的升級,爲企業增加了銷售手段和銷售競爭力。無論是保底價、最高價、二次點價,還是常年一口價,都可以藉助期貨和期權工具實現,這明顯增強了企業的採銷能力,有助於企業穩定甚至增厚利潤,特別是在行情不佳的時段對企業更具價值。

據悉,深加工方面,未來大商所將在產品創新方面持續發力,繼續縱向延伸玉米產業鏈,推進乙醇等品種研發和玉米澱粉期權上市,進一步完善玉米產業鏈相關產品避險體系,豐富企業風險管理“工具箱”;在提升市場運行質量方面永葆動力,動態跟蹤產業發展及現貨市場格局變化,積極響應產業訴求,持續完善期貨合約規則,優化市場機制,提升市場效率,增強市場服務能力;在產業服務方面形成合力,持續優化“保險+期貨”模式,滿足更廣大農戶羣體的風險管理需求和產業的風險管理需求,並強化市場培育與引導,形成服務企業參與利用市場的內外部合力,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讓產業企業在市場價格形成中發揮主導作用。

與會圓桌嘉賓人士認爲,期貨市場是我國糧食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玉米系列期貨、期權品種將繼續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防範農業風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