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週二公佈數據稱,以美元計,10月,中國出口金額同比下降6.4%,降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3.0%,增速由降轉升,比上月加快9.3個百分點,是自今年3月以來首次恢復正增長。

數據發佈前,界面新聞採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0月,出口同比下降3.0%,進口下降5.0%。

分析師表示,低基數和國內經濟企穩是進口增速轉正的主要原因。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從量價看,今年10月,主要商品進口數量增速多數環比回升,且回升幅度明顯高於進口價格,說明國內需求企穩向好,且恢復面不斷擴大是進口增速回升的主因。另外,2022年10月進口同比增速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低基數對進口同比讀數形成一定支撐。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表示,進口表現強於預期,一方面是因爲內需明顯回暖,帶動鐵礦石、能源、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增加;另一方面,相對於出口價格,進口商品價格整體降幅收窄明顯。

海關數據顯示,10月,主要進口商品中,原油進口金額同比增長8.4%,增速較上月擴大8.4個百分點,進口量同比增長13.5%,較上個月下降0.2個百分點;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金額同比增長22.1%,增速較上月擴大18.1個百分點,進口量同比增長4.6%,較上月擴大3.1個百分點;銅礦砂及其精礦金額同比增長34.9%,增速較上月擴大28.1個百分點,進口量同比增長23.6%,較上月擴大25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在研報中表示,今年刺激經濟的政策已陸續落地,國內工業復甦節奏已從政策端逐漸轉向內生端,四季度內生修復會帶動工業需求繼續回暖,進口增速有望繼續改善。

出口方面,通脹壓力和地緣政治衝突繼續困擾着全球經濟復甦,外需疲軟導致出口跌幅擴大。

周茂華指出,面對通脹壓力,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持續緊縮,給其國內需求帶來負面影響,近期歐美經濟數據不夠理想和我國出口數據走弱互相印證。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數據顯示,10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爲47.8%,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其中,歐洲製造業PMI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至44.6%,環比由升轉降;美國製造業PMI較上月下降2.3個百分點至46.7%。

海關數據顯示,10月,我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美國、東南亞聯盟和歐盟。其中,對美出口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對東盟出口下降15.1%,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12.6%,降幅比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

主要商品中,服裝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0.2%、集成電路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6.6%。不過,汽車出口依然逆勢增長,10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金額同比增長45.0%,增速比上月略降0.1個百分點。

周茂華表示,由於外需反覆,四季度我國出口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預計不影響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實現。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爲全年經濟目標實現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