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11月16日,根據中國民航局消息,包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標準和建議措施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0最新修訂版日前正式生效。這標誌着北斗系統正式加入國際民航組織(ICAO)標準,成爲全球民航通用的衛星導航系統。

有關分析認爲,這對於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有利於推進北斗系統在民航領域的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應用。

又一個重要發展節點

30年前的一個晴天,我國銀河號貨輪在波斯灣執行運輸任務時,因要接受美國登船檢查貨物而被單方面關閉了GPS,而後不得已漂泊數十天。隔年,也就是1994年,國家批准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邁出了北斗系統“三步走”發展規劃的第一步,隨後在2004年和2009年又依次開啓了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工作。

從2000年底完成兩顆北斗一號衛星發射,到2017年11月5日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一起,北斗三號第一和第二顆組網衛星完成了“一箭雙星”的發射,北斗系統的服務範圍完成了從僅面向我國到亞太區域,再到全球領域的轉變。此次北斗系統正式加入ICAO標準,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又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節點。

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中國民航首次以自身團隊爲核心,成功推進我國自主創新的複雜系統納入ICAO標準,對於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相關國際標準化工作也爲中國民航培養了一支專業、精準、高效的工作團隊,爲後續持續推進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標準制定積累了豐富經驗。

“北斗系統正式加入ICAO標準,成爲全球民航通用的衛星導航系統後,一方面,其高精度、可靠的定位和導航服務,可以進一步提高飛行安全;另一方面,其能提供更精確的航線規劃和可靠的航空交通管制,使民航運行更順暢高效,增強了運行效率。”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對北京商報記者說。

此外,解筱文指出,北斗系統的破局,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國內衛星導航技術和服務向國際市場拓展。根據《2023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5007億元,同比增長6.76%。其中,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3480億元,同比增長7.54%,佔總產值的69.5%。

市場滲透率仍待提高

公開資料顯示,北斗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爲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且具備短報文通信能力,定位精度爲分米、釐米級別,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後,北斗系統是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其還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被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四大供應商。

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孔得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北斗系統作爲後發系統,在技術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是世界上首個具備全球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爲特定用戶提供全球隨遇接入服務,實現“雙向通信”,這是其他系統不可比擬的。

在汶川地震和四川雅安地震時,救災部隊正是憑藉着北斗終端機中的短報文通訊技術打通了震區內外的聯絡通道。據悉,短報文技術類似於手機短信。最初北斗一號及北斗二號只支持傳輸120個漢字,北斗三號建成後,北斗導航系統已經支持傳輸1000個漢字,還可傳輸語音和圖片。

不過,孔得建指出,北斗系統較GPS起步較晚,在衛星導航全球市場份額佔有率還不高,在全球應用推廣和產業化國際發展方面還面臨着比較大的挑戰和壓力。根據公開資料,爲了給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進行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製GPS,歷時20年,於1994年全面建成。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爲,北斗系統在精度和短報文通信上具有優勢,而美國GPS在應用成熟度和服務體系上很突出。“美國GPS是成熟生態,我國的北斗系統是新進入者,其生態和用戶使用習慣還在培育當中。”

產業規模有望達萬億

根據自然資源部測繪標準化研究所整理的數據,2017-2022年,北斗產業產值逐年遞增,分別爲2550億元、3016億元、3450億元、4033億元、4690億元、5007億元。據2022年11月發佈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白皮書預計,按照目前北斗系統的產值增加速度,2025年產業規模有望達萬億元。

從北斗系統三大組成部分(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來看,用戶段在北斗導航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可以進一步分爲上游、中游和下游。

據悉,上游包括芯片、板卡、模塊和天線等組件;中游是產業發展的重點,主要覆蓋車載終端、系統集成、國防安全終端、GNSS接收機、GIS數據採集器、移動終端等領域;下游是運營服務領域,主要面向特殊市場、行業市場和消費市場等,涉及數據採集、監測、監控、指揮調度等方面。

此前,在第二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峯會上,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表示,目前“北斗+”和“+北斗”廣泛應用於交通、通信、農業、氣象、電力等領域,助力各行各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形成了深度應用、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局面。

盤和林指出,北斗系統在國內的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遠程通信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數字化應用結合上,例如,無人駕駛需要高精地圖導航作爲輔助。在國際市場上,得益於短報文技術,爲國際海運、探險等領域的用戶提供了不少幫助。

“未來,北斗系統將合作共建衛星導航服務平臺,聯合推動國際搜救、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等特色服務國際應用,滿足國際用戶多樣化應用需求。同時,還將開展衛星導航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合作,加大與東盟、阿盟、非盟、拉共體等區域組織合作力度,發佈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精準農業、數字交通、防災減災等北斗應用解決方案,在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重點示範應用。”孔得建說。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實習記者 程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