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張一帆

“2024年下半年開始,鋰電行業將一直會有比較好的產能利用率提升。” 11月21日,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博士在2023高工鋰電年會上做出如上分享。

2023年,產能階段性過剩的問題困擾着鋰電池產業。不過,近期業內逐漸看好明年年中開始,產業整體產能利用率的提升。不過,產能週期的回暖,不代表着鋰電行業將重複前兩年“萬馬奔騰”的發展模式,集中度提升以及利潤重新分配或將是下一階段的主旋律。

2023年,近兩年開工的項目陸續投產,鋰電供給端產能釋放保持較高水平,鋰電池產業鏈整體處於階段性產能過剩階段。張小飛在會上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鋰電行業四大主材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普遍跌至60%以下,部分企業甚至已經跌到40%以下。

在此背景下,鋰電產業鏈產品今年普遍出現較大降幅。根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院數據,今年以來,鐵鋰電池(儲能用)單價最低已經降至0.45元/KWh,較去年年底降低超四成。在上半年,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價格跌幅均在三成以上,溼法隔膜價格下跌超25%。產品下跌,疊加前期積累的庫存壓力,鋰電企業今年以來利潤表現普遍承壓。

市場的週期波動,延緩了新增項目的落地進度。雖然今年以來2023年動力及儲能電池行業依然有超2000億元規模的新增投資規劃出爐,但是據記者在2023高工鋰電年會上溝通獲悉,不少鋰電設備產業企業均感受到前期招標的項目落地放緩,有企業直言,“在今年的一些階段,我們發現甚至沒有投標機會可以爭取。”

“招投標放緩究竟是好是壞,其實見仁見智。”張小飛在會上分享的2020年至2027年鋰電產能利用率圖表顯示,當下處於鋰電產能利用率接近谷底的階段,“因爲季節性因素,產能利用率的下行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在明年下半年開始預期會有比較好的提升。”

無獨有偶,上週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朱玥也發佈研報表示,鋰電將在春季復甦。朱玥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鋰電行業將進入供給最過剩階段,行業有望迎來拐點。

他分析稱,“展望2024年,由於2024年一季度終端需求預計環比下降20%至30%,各環節將進入供給最過剩階段,對應稼動率最低、單位盈利底部;二季度起隨需求環比回升、供需好轉,行業有望迎來拐點。”

雖然業內看好鋰電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回升的拐點到來,但是產業發展的結構與模式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圍繞“降本增效”“技術迭代”“全球佈局”等核心關鍵詞而發聲的集中度提升,被與會企業認爲是核心關鍵詞。

在張小飛前述分享的鋰電產能利用率圖表中,除了產能利用率之外還有另外一條一直向下,但斜率趨近於平的直線,那是鋰電池價格走勢線。“隨着技術進步與產能擴大,鋰電行業整體還有很大的降本空間。製造業是怎麼樣摳一分一毫的?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張小飛稱。

“講產能,講價格變化,最終迴歸到行業發展和最基礎的工作,就是技術和質量的能力,”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在會上表示,“2023年本質上是行業的分化年,好的向上,不好的向下。車廠的競爭中過去90%的參與者已經退出了,只剩下這幾家在迅速成長,他們選擇供應商的範圍就會比較小,所以行業的集中度會進一步增加。”

一個小的剪影也印證了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大趨勢。2023高工鋰電年會上發佈的數據僅關於“CR6”即“集中度前六的企業”,過往高工鋰電年會往往會關注至“CR10”甚至“CR20”。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已經在發生。

除了集中度提升,行業利潤的重新分配也是業內共識。去年曾是熱議話題的“碳酸鋰價格”在今年幾乎無人提及,作爲對比,去年及今年會議召開時,碳酸鋰價格分別約爲60萬元/噸、14萬元/噸。

以碳酸鋰的價格變化爲標誌,產業鏈的利益分配繼續在良性迴歸,行業利潤回到了整個產業鏈。“整個產業鏈的利潤分配在資本的作用下拉平,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行業裏面誰能走得出來?靠你的技術和質量能力。這時候行業裏面就進入到一種良性發展的可能性。”劉金成稱。

當日舉行的2023高工鋰電年會還發布了《2023中國大圓柱鋰電池行業發展藍皮書》(簡稱《藍皮書》)。《藍皮書》預期,到2027年,全球大圓柱鋰電池市場出貨量將達到300GWh,未來5年市場增長空間將超35倍。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2年全球大圓柱電池出貨量8GWh。其中,中國大圓柱電池出貨量約5GWh。

成本與安全性是大圓柱鋰電池的主要優勢。《藍皮書》測算,綜合對比來看,在單體電芯方面,以4680大圓柱爲例,在相同材料體系下,隨着大圓柱生產效率超300PPM,生產良率達98%。對比方形電池,單Wh成本有望低0.02元/Wh,以0.5元/Wh電芯成本爲例(含三費),電芯成本約降低4%。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吳輝林表示,我國大圓柱電池有望先在儲能市場起量,動力上量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以後,基於國內鋰電池成本以及配套產業鏈等優勢,我國大圓柱競爭力優勢明顯,2027年以後全球佔比有望超過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