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北京醫師協會首批健康科普導師、駐京部隊某部三甲醫院原對外宣傳中心主任許愛素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大康復疼痛艾素

編輯 | 施桂娟

近期,正是枳椇子上市的季節。枳椇子以其獨特的口感深受大衆喜愛,也成爲不少人童年的回憶。然而,枳椇子的魅力卻不止於此。民間流傳着“千杯不醉枳椇子,一杯醉倒鬧羊花”的諺語,讓不少人對其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那麼,什麼是枳椇子?它們真的能解酒嗎?

什麼是枳椇子?

枳椇子,別名木珊瑚、雞距子、雞爪子、拐棗子、萬壽果,爲鼠李科植物,其形態像幹樹枝,果實爲紅褐色,通常在10—11月成熟。枳椇子在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等地均有生長,其豐富的地理分佈也證明了其廣泛的適應性。

枳椇在中國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詩經》記載:“南山有枸,北山有楰”,這裏的“枸”指的是枳椇,這也是我國對枳椇的最早記載。枳椇子作爲一種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內涵的植物,其藥用價值也備受關注。同時,枳椇子的口感獨特,也被廣泛用於烹飪中,成爲一道道美味佳餚。

來源 / CCTV10《健康之路》

枳椇子應該怎麼喫?

枳椇子應該在符合節令的時間食用,即霜降之後(並非節氣的霜降,而是真正有霜降下來的日子),此時果實和果柄都已成熟。在採摘後,讓枳椇子放置一段時間再食用,可避免酸澀,讓口感更佳。

就食用的部位來看,主要食用的是果柄。而在果柄末端連接的圓球是枳椇的果核,這是具有藥用價值的枳椇子,可留下來使用。對於枳椇子的食用,可以嘗試將其與其他食材搭配烹飪,如煮粥、煲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食用枳椇子前,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意見。

枳椇子真的能解酒嗎?

《本草拾遺》記載:枳椇子“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枳椇子還被認作是中草藥中的“解酒神器”,真的是這樣的嗎?

相傳,金元時期的醫家李東垣研發了一種“茶料”,能除煩渴、解酒毒、醒脾胃。製作方法很簡單,杵碎的枳椇子12克,葛花9克,並將其放入玻璃煮鍋中,加清水浸泡10分鐘,水開後再熬煮15分鐘,放溫涼後即可飲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通過細胞實驗、動物實驗的方法對“葛花-枳椇子”藥對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實驗結果顯示葛花聯合枳椇子用於酒精性肝損傷模型的效果優於單獨使用,可以降低飲酒後不同時間點血液中的酒精濃度。

特別提示,脾胃虛寒者,如存在腹痛腹脹、胃寒胃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等情況的人羣,不建議飲用葛花和枳椇子製成的“茶”。並且酒精會對健康帶來多種傷害,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一般不建議大家飲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