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認爲,在財政擴張逐步發力、融資支持政策落地相互配合的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經營壓力、融資難度有望繼續緩解

文|唐郡 陳洪傑 張欣培 

編輯|張威 楊秀紅

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全國工商聯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涉及信貸、債券融資、股權融資、跨境融資等,亦被市場稱作“民營經濟25條”。

民營經濟素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其被認爲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近日發文表示,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困境始終存在。因此,政策在支持力度方面有待加強。

央行官網信息稱,《通知》旨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引導金融機構樹立“一視同仁”理念,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

“金融支持在助推民營企業發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下一步應繼續從優化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資本市場等方面採取措施,進一步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其中,銀行業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在保持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銀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2023年前10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0.49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如何保持合理的淨利潤亦受到各界關注。

《通知》提到,要強化正向激勵,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具體舉措包括加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力度。臨近年末,疊加國債增發等因素影響,多位分析人士認爲,央行年內可能通過降準等方式釋放流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在房企融資方面特別着墨,稱要主動做好資金接續工作。抓好《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銀髮〔2022〕254號文)等政策落實落地,保持信貸、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合理滿足民營房地產企業金融需求。

“總的來看,《通知》延續了此前對民營企業融資的一貫支持,在多個維度加強了支持力度,在需求不足具有跨週期特徵的背景下,本輪民營企業融資支持的政策發力正逢其時。”中金公司認爲,在財政擴張逐步發力、融資支持政策落地相互配合的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經營壓力、融資難度有望繼續緩解。

加大信貸投放,

提升民企貸款佔比和首貸力度

民營企業(包括小微企業)之所以不易從金融機構獲取充足的貸款,重要原因在於經營風險相對較高、信息透明度較低,是信貸的薄弱環節。

“支持民營經濟25條”明確了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目標和重點: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覈中的權重,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佔比等。

上述《通知》還稱,健全適應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特點的組織架構和產品服務,加大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重點領域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滿足民營中小微企業的合理金融需求等。

近期披露的三季度數據顯示,銀行業整體上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加大了支持力度,增速多超過平均貸款增速。不過,相關部門和機構並未完全披露銀行對民營企業具體業務的信貸數據。

“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業務貸款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向了國企或者地方政府城投企業,信貸結構需要優化。”一位股份制銀行東部某分行人士表示。

目前,監管部門披露的稍微全面的數據是普惠金融。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8.74萬億元,同比增長24.1%,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高出整體貸款增速13.2個百分點。“這表明近期金融對以民營企業爲主的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持續處於高位。”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

不過,小微企業仍是國民經濟中亟待補強的薄弱環節。數據顯示,10月製造業PMI指數(採購經理指數)中的小型企業景氣度爲47.9%,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持續處於收縮區間,而且明顯低於製造業整體景氣水平,也不及近年小型企業歷史平均景氣水平。

王青認爲,從進一步夯實經濟復甦基礎、穩定就業大局出發,當前有必要繼續增加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其中推動金融資源向民營小微企業傾斜,是當前一個重要的政策發力點。本次《通知》發佈,意味着未來一段時期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將繼續保持在20%以上,顯著高於整體貸款增速的水平。

當前金融支持民營企業更明顯的短板體現在房地產市場。近期房地產開發貸增速下滑勢頭已有所企穩,但仍顯著低於整體貸款增速近7個百分點。王青稱,房企中的民營企業面臨更爲嚴峻的信貸環境。

在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上,《通知》稱,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開展首貸客戶培育拓展行動,加強與發展改革和行業管理部門、工商聯、商會協會對接合作,挖掘有市場、有效益、信用好、有融資需求的優質民營企業,制定針對性綜合培育方案,提升民營企業的金融獲得率等。

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2019年之後,國有大行集體下沉支持小微企業,但它們的大部分客戶集中在原有存量客戶以及中小銀行客戶,出現了局部飽和的局面。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開始着手提升首貸戶和信用貸的佔比,也是爲了優化金融供給,更好的滿足民營企業的成長。

此外,《通知》還談及,合理提高民營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民營企業貸款盡職免責機制,充分保護基層展業人員的積極性。但同時提到,切實抓好促發展和防風險,例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民營企業的可持續性,依法合規審慎經營,以及健全信用風險管控機制,加強享受優惠政策低成本資金使用管理,嚴格監控資金流向等。

早在2018年,原中國銀保監會曾要求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盡職免責機制,幫助銀行機構及其員工敢貸願貸,支持民營企業。

“地方分支銀行最擔心的是放款之後,萬一難以回收,就會被追責,這是壓在基層的一塊大山,也是不敢貸、不願貸的原因之一,希望在更高層面完善貸款免責機制落地。”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稱。

深化債券市場建設,

暢通民企債券融資渠道

近年來,民企在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呈現萎縮態勢,尤其是2023年以來,中國民企信用債淨融資額降到歷史低點。

本次《通知》提出要深化債券市場體系建設,暢通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渠道。

一是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具體包括,支持民營企業註冊發行科創票據、科創債券、股債結合類產品、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轉型債券等,進一步滿足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領域民營企業資金需求。

支持民營企業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推動盤活存量資產。優化民營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註冊機制,註冊全流程採用“快速通道”,支持儲架式註冊發行,提高融資服務便利度。

二是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作用。鼓勵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市場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過擔保增信、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直接投資等方式,推動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擴容增量、穩定存量。

三是加大對民營企業債券投資力度。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各類養老金、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積極科學配置民營企業債券。支持民營企業在符合信息披露、公允定價、公平交易等規範基礎上,以市場化方式購回本企業發行的債務融資工具。

四是探索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研究推進高收益債券市場建設,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建設高收益債券專屬平臺,設計符合高收益特徵的交易機制與系統,加強專業投資者培育,提高市場流動性。

實際上,近年來支持民企拓寬融資渠道的政策頻出,尤其2018年民企融資進入發行緩慢期後,監管層推出了多項政策支持優質民企發債。

效果已初步顯現。截至今年6月末,交易所市場共創設民營企業債券信用保護工具99單,支持61家民營企業實現債券融資675億元;合計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42單,增信支持33家民企債券融資332億元。

進入2023年,支持民企債市融資的相關政策也在不斷推出,釋放積極信號。2023年7月14日,交易商協會召開民企融資座談會,專門聽取有關擴大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服務範圍、更好促進民企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2023年7月27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表示,正研究推進高收益債券市場建設。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建設高收益債券專屬平臺;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提出將民營企業債券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擴大至全部符合發行條件的各類民營企業,以及推動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

相關政策的落地,爲改善民企債券市場融資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不過,曾剛認爲,從實際效果來看,因機構發行擔保增信債券需要反擔保資產,僅有部分優質民企依靠資產抵押實現債券融資,總體而言擔保債券發行的總體規模較小,受益的民企數量較少,難以滿足衆多民企的融資需求。

“民企債券市場融資困境的成因衆多,需要多方施策、久久爲功。”曾剛表示,就長期而言,需要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投資者保護和落實資本中介責任,以培育健康高效的債券市場,讓其充分發揮融資功能,有效配置資源,以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擴大優質民企融資規模

一直以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在助力民營經濟發展上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註冊制實施以來,優化了上市條件,允許“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等上市,使得一些優秀的企業登上資本市場舞臺。

本次《通知》也提出,要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擴大優質民營企業股權融資規模。

其中包括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併購重組。“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赴境外上市,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繼續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研究優化併購重組‘小額快速’審覈機制,支持民營企業通過併購重組提質增效、做大做強。”《通知》指出。

要強化區域性股權市場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服務。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突出私募股權市場定位,穩步拓展私募基金份額轉讓、認股權綜合服務等創新業務試點,提升私募基金、證券服務機構等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積極性。支持保險、信託等機構以及資管產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自願的前提下,投資民營企業重點建設項目和未上市企業股權。

政府在引導資金髮展民營企業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通知》表示,發揮股權投資基金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的作用。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支持更多社會資本投向重點產業、關鍵領域民營企業。積極培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早期投資力量,增加對初創期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投入。完善投資退出機制,優化創投基金所投企業上市解禁期與投資期限反向掛鉤制度安排。

數據顯示,私募基金持續發揮促進民營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功能,截至2022年末,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在投中小企業項目8.47萬個,在投本金2.59萬億元。

根據統計,在滬深兩市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上市公司佔比達到了64%。截至11月27日,定位於“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主陣地”的北交所,在開市兩年多來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232家,總市值4172.44億元。作爲服務於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重要平臺——新三板,其掛牌公司數量達到了6273家,其中創新層1888家,基礎層4385家。

一批批民營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藉助資本市場服務促進了自身創新發展;私募股權、基礎設施REITs在推動民營企業發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業內人士認爲,目前資本市場已經形成了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私募股權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應充分發揮各板塊之間的互補性與協同性,爲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豐富的上市與併購重組渠道。

加大外匯便利化,

暢通境外融資渠道

“截至2023年9月,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達14.33萬億元,佔外貿總值的52.9%,是中國外貿主力軍,”中信建投證券楊榮撰文稱,“民營企業對跨境融資和國際業務的需求在持續攀升。”

《通知》強調,要加大外匯便利化政策和服務供給,通過提升經常項目收支便利化水平、完善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政策、優化跨境金融外匯特色服務,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境外融資是實現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的重要路徑之一。”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表示,《通知》強調“擴大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範圍”,尤其具有現實意義,科創企業因其“輕資產、高成長”的特徵較難獲得信貸支持,擴大試點範圍可以有效緩解其融資需求。

2022年5月31日,中國政府網公佈《國務院關於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包括進一步拓寬企業跨境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額度試點。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江蘇、湖北、海南、重慶等多地已經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不受淨資產規模較小的限制”,已覆蓋了全國約80%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約28萬家。

此外,通過搭建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外匯局陸續推出8個融資類應用場景和3個便利化類應用場景,助力以中小企業爲主的近10萬家涉外企業累計獲得融資金額超2900億美元、付匯金額超1.2萬億美元。

在經常項目便利化水平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全國已累計辦理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超427萬筆,金額超1.9萬億美元。

爲支持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2023年1月-9月,銀行和支付機構憑交易電子信息爲跨境電商辦理外匯收支約6.5億筆。優化市場採購結算渠道,支持聯網信息平臺備案商戶在線自助辦理收結匯。2023年以來,備案商戶在線自助辦理收結匯約佔70%,惠及中小微商戶超9萬家。

楊榮表示,《通知》要求:一方面支持“引進來”,完善跨境投融資和資本項目便利化政策,擴大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範圍;另一方面支持“走出去”,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爲優質民營企業提供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服務。這將有助於擴大民營企業經營範疇,推進其業務的國際化,獲得經濟全球化的紅利,助力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優化配套政策,

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

破解融資的難題,除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機構強化服務,還需要完善信用體系、擔保體系等。

上述《通知》提到了,完善信用激勵約束機制:例如完善民營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健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推動水電、工商、稅務、政府補貼等涉企信用信息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向銀行業金融機構開放查詢,緩解信息不對稱;健全失信行爲糾正後信用修復機制。

“國有企業不缺資金,我們對該類企業的貸款利率不足3%,收益很低。我們也想多做一些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業務,但它們的很多數據散落在各個部門,很難得到完整的信息,窺見它們的經營全貌。”一位國有大行山東分行人士稱。

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也是優化融資配套政策重要舉措。《通知》顯示,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體系引領作用,穩定再擔保業務規模,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理釐定擔保費率,積極培育民營企業“首保戶”,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增信支持力度。建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資本補充和風險補償機制,進一步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增信分險作用。

鄭州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天宇在2023年兩會期間提交的一份《關於支持城商行發展科創金融的建議》提出,由地方政府以財政補貼、風險補償基金等形式設立科創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建立多層次風險分擔和補償支持手段,形成程序規範、高效便捷、風險共擔的保障體系;推動地方政府、城商行、保險機構、融資擔保機構加強合作,引入多渠道、各類型資金參與收益分享與風險分擔,有效緩釋信貸風險;適當提高擔保機構風險容忍度,探索完善科創金融再擔保機制。

“銀行既要支持實體經濟、民營經濟,也需要考慮商業化運作,若一味擔當政治任務,難以可持續發展。頂層設計需要指導好銀行增強金融承載力,設計好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保障相關的財政資金能夠到位。”一位城商行高管稱。

《通知》還談及了,強化正向激勵,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民營經濟的積極性。例如加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力度,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將再貸款優惠利率傳導到民營小微企業,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強化財政獎補和保險保障等。

在王青看來,接下來的重點是強化落實。特別是要加大財政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協調配合,將財政激勵效應向銀行、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充分傳導,有效解決金融機構不敢貸、不會貸問題。

“在房企融資方面,我們判斷,今年底明年初銀行將有效增加對民營房企的信貸投放,繼三季度末房企開發貸餘額同比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之後,四季度該指標有望持續改善。這一方面會有力支持保交樓,更重要的是會緩解年末房企流動性壓力,起到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作用。”王青稱。

(作者爲《財經》記者)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