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記者 陶力 上海報道

“在真與美之間,數學是最短的。”

9月的一個傍晚,一場數學領域的重磅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壇展開。當天,2023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正式出爐,瞿霄宇、李一笑、郝天澤、張盛桐獲得代表最高榮譽的四座金獎,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2歲。而正在北京大學讀大二的瞿霄宇,也刷新了阿里數學競賽最年輕金獎獲得者的紀錄。

這是全球最大的在線數學賽事,不設門檻、全程在線,自2018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累計吸引25萬人報名,北大青年數學家韋東奕便是首屆賽事的金獎得主之一。在現場陣陣的掌聲中,多名獲獎者在現場的感言中表示,自己純因熱愛與興趣才選擇數學。

也的確,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關於數學,這場競賽的發起人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表示:“其實,我特別支持數學,數學非常重要……我感到很抱歉,這麼多年,我們給予基礎數學的關注不夠,所以決定爲數學乾點什麼。”

而他的思考,更多是從公益如何做說起。“對阿里巴巴來講,我們的錢應該投在哪兒?我們的錢就應該投到人類進步上去,特別是像數學這樣的基礎科學上面。在基礎科學上,我們希望有所作爲。”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差距。今年以來,承辦這場競賽的達摩院動盪消息層出不窮。

11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阿里巴巴達摩院獲悉,爲了進一步推動量子科技協同發展,達摩院聯合浙江大學發展量子科技,達摩院將量子實驗室及可移交的量子實驗儀器設備捐贈予浙江大學,並向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開放。

此前,有媒體報道,由於預算及盈利等原因,達摩院量子實驗室或已解散,共計裁減30餘人。對於與浙江大學合作之後的人員安排,有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浙江大學會接收量子實驗室的人員,但仍是“雙向選擇,公開競聘”的原則和流程。

就在上半年,達摩院還解散了旗下的自動駕駛團隊。此番調整,是否意味着達摩院在佈局方面的縮減?進退之間,達摩院何去何從?技術情懷

公開信息顯示,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的前身是量子計算實驗室,由阿里雲與中國科學院於2015年7月共同成立。2017年9月,世界頂級量子計算科學家、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施堯耘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2018年年初,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里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加入該實驗室。同年10月,達摩院成立,把量子實驗室歸入旗下。

爲了長期投入,達摩院配置了國際領先的量子實驗專用儀器設備,建成Lab-1、Lab-2兩座硬件實驗室,具備量子計算軟硬件全棧開發能力。2018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達摩院開始研發超導量子芯片和量子計算系統。

“我們必須緊密結合芯片與應用的開發,才能最快地讓量子計算落地。”彼時擔任阿里巴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主任施堯耘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量子硬件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最初的硬件也必須針對特定的應用進行優化。

他透露,達摩院量子實驗室還希望在5年內實現量子計算的應用演示,以展示量子計算在解決一些高價值實際問題上相對經典計算的優勢,此後推出基於量子計算的商用系統,通過顛覆性的計算力爲阿里巴巴的客戶與社會大衆帶來更大價值。

近5年過去了,量子實驗室也做出了一些成果,並不能說沒有成績。但是,顯然與此前的預期有不小的距離。

在阿里巴巴內部,達摩院也一直代表了一種情懷,以及文科生馬雲對技術的膜拜。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雲棲大會在杭州開幕,阿里巴巴宣佈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3年計劃投資1000億元。不同尋常的命名,也沿襲了馬雲一貫的武俠情懷。在金庸小說中,達摩院作爲武學最高研究機構,代表了修爲的最高境界。

彼時,馬雲表示自己是不懂技術的,正因爲不懂,所以比任何人都支持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BAT裏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創始人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

此後的幾年中,計劃投入的1000億資金中,一部分已經投入到與高校的合作中,共建了大批聯合項目。達摩院由全球實驗室、高校聯合研究所和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三部分組成,高校的合作是最快開展的一部分。

按照計劃,達摩院開始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覆蓋亞洲、美洲、歐洲等地。同時,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聖馬特奧、貝爾維尤、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馬雲表示,希望阿里未來的利潤是由技術產生,而不是市場規模所帶來。1000億元人民幣是達摩院的啓動資金,後期達摩院要實現自營自理,活得比阿里要久。

今年5月,在阿里巴巴集團宣佈拆分消息後,達摩院隸屬於阿里巴巴集團六大業務集團之一的“雲智能集團”。也有媒體報道稱,達摩院自動駕駛團隊裁員,其中近百人轉入菜鳥集團,部門劃歸於菜鳥CTO下屬技術團隊,其餘近200人將內部轉崗或者裁員。

眼下,達摩院官網顯示,其全球工作地點爲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四大國內城市,海外僅保留了美國西雅圖、森尼維爾、紐約三大城市以及新加坡。

對於斷斷續續的裁員消息,一名內部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裁員的情況確實存在。“壓力還好吧,不算特別大,也沒有營收的KPI壓力。”取捨之間

事實上,阿里巴巴整個集團今年的決策都處於“搖擺”之中。就在3月,馬雲回國後不久,阿里即啓動“1+6+N”史上最大規模組織變革,所有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其中,菜鳥、阿里雲以及盒馬成爲衝刺資本市場的“急先鋒”。然而,從高調宣佈拆分,到財報中寫道“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完全分拆”,不過短短的半年時間。

11月16日,阿里巴巴發佈2024財年第二財季(截至9月30日)業績,該季度阿里營收2247.9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雲智能集團收入爲276.48億元,同比增長2%,增速在多個業務集團中明顯放緩。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阿里集團CEO吳泳銘表示,阿里集團將在阿里雲戰略方向上保持長期堅決的投入,同時雲智能集團仍會繼續保持獨立公司運作方式,採取董事會授權的CEO負責制。

毫無疑問,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投入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備受關注的達摩院能否獨善其身?或許,短期內不追求全面獨立運作,也不急於一時的盈利,也有助於大模型這樣的潛力業務慢慢發展。

“眼下阿里巴巴自身的發展也遇到瓶頸,再花巨大成本去投入這些燒錢的研究有點難。況且,職業經理人也很難保持當年的情懷了,需要對實際的業務負責。”達摩院一名離職的技術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中國互聯網公司還沒有真正完成創始人接班換代,能否不計成本投入到技術裏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從放棄自動駕駛再到量子計算,達摩院的方向發生了哪些變化?該機構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達摩院將更加聚焦數據科學領域的AI for Science、AI基礎技術和新型計算等方向,已形成了醫療AI、智慧育種、決策智能、語言技術、視覺技術、視頻技術、計算技術、RISC-V及生態等研究團隊,希望通過科技解決社會重大問題。

上週,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一個名爲“PANDA”的胰腺癌早篩 AI 模型正式亮相,基於阿里達摩院的醫療AI技術,數家知名醫院首次提出以“平掃CT+AI”進行大規模的胰腺癌早期篩查。

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向全球醫生和研究人員開放。PANDA模型已在醫院、體檢等場景被調用超過 50 萬次,幫助醫生髮現多起臨牀漏診的早期胰腺腫瘤病例。這是達摩院研究AI醫療的一個縮影,如何進行商業化落地仍需等待時機。

留下來的人仍在努力探索中。許良曾經在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從事研發,眼下他已經去了一家新勢力車企做智能駕駛系統架構師,他仍然會關注達摩院的動態。自動駕駛實驗室裁員的那條新聞背後,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歷史的巨人在轉身的時候,雖然動作很緩慢,卻也會發出巨大的聲響,只是看你能不能聽到、有沒有發覺。如果一個團隊不能短期產生價值,企業就會考慮這個團隊存在的價值 。”

他認爲,光景好的時候,大廠和被資本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還會多一些耐心。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和活下去的壓力相比,這種“長期主義”的耐心就顯得非常“奢侈”,以至於大部分企業都會選擇斷臂求生,只保留一顆最核心的種子,等待來年開春的時候能夠生根發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