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  12-01 22:01 投訴
閱讀數:1005

​​
在有一期綜藝節目《十三邀》裏, 主持人許知遠請來一個特殊嘉賓。

他是年輕人喜愛的“高齡網紅學者”,卻因命途多舛自稱爲“破破爛爛的廢料”。

他生來癱瘓,終生飽受死神的威脅;後又背井離鄉,受盡漂泊之苦。

漫長歲月裏,他親歷過戰爭,目睹過殺戮,直面過太多危難時刻。

但就是這個極具“破碎感”的人,最後榮獲全球華人終身成就獎,備受海內外學者敬仰。

他就是當代著名史學家許倬雲。

在節目裏,許知遠好奇,他是如何度過人生危機的?

老先生回答說:往裏走,安頓自己。

人生艱難,越是被逼得走投無路,越要去心中探索。

往裏走,絕不是逃避,而是通過內修來安頓自我。

後來,許倬雲將這種生存智慧集結成冊,寫成了一本名爲《往裏走,安頓自己》的隨筆集。

看完這本書,你就會明白,哪怕命運百般爲難,人也可以憑自己完成救贖。

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力量,扛住生活的難,擺脫迷茫的苦,治癒內心的傷痕。

1

安頓好自己的身體

許倬雲在書裏不止一次回憶往昔。

幼年時,他因早產和營養不良,肌肉嚴重萎縮,骨骼發育畸形,無法正常走路。

兄妹們在滿院子撒歡的時候,他只能躺在牀上,死死地盯着天花板熬時間。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他看不見。

但暑日的悶熱,冬天的嚴寒,卻無數次折磨得他想死。

他本以爲命不久矣,然而就在5歲那年,人生出現了轉機。

這年,醫生告訴他:再熬兩年就可以動刀,你大有痊癒的希望。

這句話,像一束光突然照亮生活,燃起了許倬雲強烈的求生欲。

他不再蜷縮在屋子裏,而是每天用小手撐着竹凳一寸寸地挪來挪去。

活動一天後,喫得下飯菜,睡得着覺,筋骨舒展了,體格也跟着強健了不少。

兩年時間轉瞬即逝,眼看日子就要好起來,可就在他以爲能做手術時,抗戰全面爆發。

所有人只能先忙着逃命,根本沒醫院接收他。

許倬雲又急又氣,只能苦苦熬着等着。

之後多年,他四處避難,忙於生計,又外出求學。

直到20年過去,纔等來了手術,卻又因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讓他落下了終身殘疾的病根。

然而這一次,飽受摧殘的許倬雲,即便心有不甘,也不再像兒時那般自暴自棄,而是積極康復訓練,想盡一切辦法滋養生命。

他在書裏寫道:“我們的身體,是最寶貴的東西,千萬不要糟蹋。”

無論高矮胖瘦,美醜老幼,身體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重要資源。

如果消極頹廢,肆意消耗,耗盡自己的精氣神,我們又哪來力氣應付人生的磨難?

等身體垮了健康沒了,年紀輕輕就一身病痛,又如何與生活抗爭。

只有安頓好身體,激活生命能量,纔不會輕易被命運擊潰。

愛護身體,規律作息,健身運動,合理飲食。

認真過好每一天,先有健康的體魄,一切纔有了可能。

2

安頓好自己的慾望

看書時,老先生的幾個提問,直擊心靈。

你有沒有貪婪過?奢望過?有沒有過非分的要求?

細想一下,似乎每個人都有着數不盡的“想要”。

想要風光的生活,想要更多的財富,想要更大的名望,想要更高的成就……

可現實的殘酷就在於,你想要的越多越得不到,奢望越高越痛苦。

年輕時的許倬雲,也曾盼着成爲人上人,有花不完的錢,享不完的福。

可命苦的他,只能跟着父母在戰火中逃亡,焦慮又迷茫地熬着。

一次,他逃難到一處偏僻的山村,和一羣窮苦的農民住在一起。

他本以爲大夥會愁眉苦臉,言語間全是對命運的抱怨,卻不料身邊的每個人都怡然自得。

家裏的男人,每天下地,插秧,抽水,耕種。

傍晚時分,太太們便來與他們相聚,提着飯籃子,茶水壺,遙遙地從小路上向他們走來。

之後,一家人在田野裏席地而坐,一邊喫飯一邊閒話家常。

許倬雲在一旁聽着,忍不住問:你們不覺得日子苦嗎?

農人笑笑說:小老百姓不求啥,一家人齊齊整整就好。

原來,人活着不求大富大貴,最重要的就是平安幸福。

斷掉不切實際的念頭,知足一點看淡一點,平凡的生活中,處處都是小確幸。

書中有句話:“每個人都有抓不到的雲,做不成的夢。”

與其苦苦糾纏,倒不如讓這些雲,這些夢,飄然遠去。

而後,面對真實的處境,接納自己的命數,不好高騖遠,不幻想連篇。

慾海巨浪滔天,人一不小心就會被拖拽下水,在窒息的洪流中喪命。

我們要做的,是止息雜念,用一種內在的鎮定,抵擋住誘惑的侵擾。

向裏走,安頓好自己的念頭,你將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自由與輕鬆。

3

安頓好自己的內心

在書裏,許倬雲還講起自己“找對象”的趣事。

剛拿下博士學位那會,他從芝加哥回鄉探親。

幾個嫂子提起他的終身大事,一個勁兒地嘆氣,都勸他隨便找個鄉下人,生個一兒半女,也算給祖宗一個交代。

試想,一個身高不足1米五,駝背瘸腿的男青年,聽到這話,必定又氣又惱。

但經歷過風浪的許倬雲,早已練就一顆強大的心。

他聽罷,非但不惱,反而很自信地說:“我有文化,也能教書,肯定可以找到一個好姑娘。”

果然,7年後,他迎娶了孫曼麗,一個有文化,有見識,又敬他愛他的人。

其實這一路走來,許倬雲在他人異樣的眼光中,遭受過不少非議。

他出國留學,有人質疑他的生活能力;他上臺講課,有人說他是想出風頭;他走文學道路,有人覺得這是癡人說夢。

身爲孱弱的殘疾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在人羣中激起漣漪,引來不絕於耳的議論。

每當這時,他都反覆提醒自己穩住,斷不可被他人牽着鼻子走。

他在書裏寫道:

“爲什麼你覺得活着累?累就累在無法安頓自己的心啊。”

是啊,人之所以總是惶惶不安,根源都在心神不寧。

別人的幾句嘲諷,就動了氣,外界的丁點指責,就灰了心。

今天聽這人建議,明天受那人規勸,拿不定半個主意,做什麼都沒定見。

鬧哄哄的日子裏,亂糟糟的聲音中,內心不安的人,活似無根之草,被八方來風吹得暈頭轉向。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只有把心穩住,泰然自若,才能在生活中站穩腳跟。

4

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周國平說:“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靈魂安頓好。”

曾經的我們,以爲幸福是衣食無憂,快活行樂,功成名就。

可活着活着就會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靈魂的安穩。

一個人只有先安頓好心神,才能化解一個個憂愁。

在書裏,許倬雲坦誠地說起過自己的諸多不安。

世界風起雲湧,格局變化萬千,他憂慮百姓的安危,對未來也頗感焦慮。

再想想自己,他同樣怕離別,害怕死亡,害怕理想無法實現,害怕厄運再次來襲。

然而,面對靈魂的動盪,許倬雲也自有應對之法——讀書。

通過沉浸的思考來豐盈精神世界,安撫內心躁動。

小時候,他無法入學,就拿着父親的四書五經反覆看。

別人眼中枯燥的文字,像小精靈般從書中跳出,陪他熬過一個個悽清的夜晚;

留學後,他舉目無親,一有空就躲進圖書館暢讀名著。

那生動的情節,細膩的表述,前衛的思想……也似一雙雙溫暖的手擁抱着他。

就這樣,他的書越讀越多,心越來越靜,靈魂越來越安穩。

在書裏,他對年輕人說:

我從舊時代走來,如今和你們一起活在新時代。外界看似風起雲湧,但天和人都沒有大變,一切都在安定冷靜中度。

這種安定冷靜,是一種精神上的從容不迫,是一種能在喧鬧中平息內心的智慧。

如果你現在正因瑣事煩憂,不妨找個僻靜之地,看一本書,聽一首音樂,真切地感受一下自我。

你會發現,人一旦安靜下來,心中自然會生髮一股力量,不再懼怕生活中的風雨。

5

書裏,還有個很驚險的故事。

許倬雲去美國留學時,坐船出發,在大海上漂盪了數月。

一日,天降暴雨,狂風大作,無數巨浪張牙舞爪地翻滾而來。

生死一線之間,衆人慌亂不已,有人號啕大哭,有人盲目跳海,有人發瘋般咆哮。

而行動不便的許倬雲,爲了不落水,只能把自己牢牢綁在柱子上。

巨大的顛簸中,他一直默唸“穩住穩住”,而後緊閉眼睛,屏氣凝神。

幾個小時後,風浪過去,他死裏逃生,順利躲過了一劫。

很多年後,他感慨道:

應對風浪與顛簸,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從內在安頓自己。

真正的幸福,外求不得,只能往裏走,去平復心緒,去養護身心,去滋養靈魂。

人生起伏無常,生活多有變故,我們不免陷入一種難以言說的恐慌。

但別怕,學會往裏走,在心裏築起一座避風港,風浪再大,你也能穩坐釣魚臺。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瑾山月

 ​​​​

發佈於 安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