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温玉军 肖相如频道 2023-12-05 07:02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 #肖相如师门弟子特辑 47个

导读:温玉军是肖相如老师的六期弟子。厥阴的本质是什么?一起来看。

 | 作者:温玉军(肖相如师门六期弟子)

在师门的组织安排下,《伤寒论讲义》学习结束了,感觉收获很大,非常感谢肖老师及师门各位老师。学习心得体会简要如下: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

其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发现了许多特异性方证,这是医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伤寒论》得以流传的真正原因。

狭义伤寒是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外感病,《伤寒论》讨论的是狭义伤寒。

20多年前,曾经学过四大经典,后来基本上再没有看过,当时自己觉得《伤寒论讲义》学的还可以,现在看来,不过是皮毛而已,非常肤浅,简直不值得一提。

六经病是对伤寒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的概括,每个病理阶段各具特征,太阳病是伤寒初期的表证阶段,其性质为表、寒、实证,阳明病为伤寒的邪热极盛阶段,其性质为里、热、实证。

少阳病是伤寒有邪实向正虚变化的过渡阶段,其性质半实半虚,半寒半热,实多于虚,热多于寒,太阴病是伤寒阳气虚衰的开始阶段,其性质是脾阳虚证,少阴病是伤寒正气虚衰的严重阶段,其性质是心肾虚衰,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其性质是阴阳气不相顺接,临床表现为厥证(热厥和寒厥)。

从事临床20多年,虽然知道中医有各家学说以及门派之分,但学习了《伤寒论讲义》之后,还是有不少耳目一新,从未听说的观点,比如:传统的中医教科书将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的区别方法是——恶寒和发热孰轻孰重来区分,本人从事临床很多年了,从未质疑过它的不对,但是临床上,风寒表实证发热有的达40度或以上。

《内经》:“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乃散”,而有时风热感冒发热并不是很高,如银翘散证,听了肖老师的课程以后,回想一下,确实有这样的现象,怪不得临床上大部分疗效总是不确切。治愈时间较长。

还有:温病初期是不恶寒的,所以不是太阳病,不是表证,但温病初期可以兼有恶寒(桂枝汤治疗),此时的恶寒不是温病本身的表现,而是兼有表证,是肺热兼表证。不恶寒的才用银翘散治疗。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认识到了桂枝本为解肌,解肌它是一种缓和的自然的达到汗出邪去的治疗方法,所以在临床中,凡是脾胃虚弱而又感受寒邪的,都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本人也看过不少书,关于桂枝汤的解肌之阐述,这也是第一次,还有内科杂病中,凡是符合营卫不调的病机的异常出汗,汗多等疾病也可以用桂枝汤治疗。

阳明病篇中的阳明病:身热,汗自岀,不恶寒,反恶热,就可以看作是温病来治疗。

脾约不是麻子仁丸证,是太阳阳明,麻子仁丸可以表现多种证型,如白虎汤,三个承气汤等。认识并掌握了少阳病不是半表半里,以及往来寒热形成之原因。

太阴病的特征,归纳为腹满时痛,时发时止,隐隐而痛,喜温喜按。

学习了表里同病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否则失治误治不可避免。

少阴病是伤寒的危重阶段,表现为全身性的虚衰,学习到少阴篇,需要鉴别的方证明显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有些方证病机、主证有交叉有区别,如格阳、戴阳证,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等等),需要强化背诵记忆的汤证更多了。

厥阴病,重新认识了: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这才是厥阴篇的提纲,因为厥阴病讨论的主题是厥,此条阐述了厥的病机、特征,揭示了厥的本质。

而326条,强调这条原文是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提纲,属于乌梅丸的主治范围。

厥阴是二阴交尽曰厥阴,厥阴为阴极阳生,极而复返的阶段,厥阴病则是阴极而阳不能生,阴阳气不相顺接。

热厥和寒厥是厥阴病的本证。

热厥是因邪热深伏,阻隔阳气,致阴阳气不向顺接而形成厥,所以热厥为内真热而外假寒,是真热假寒证,是实证、热症。

寒厥,寒厥是阳气虚脱或外越不能固摄阴气,阳脱阴竭而形成四肢厥逆,形成的原因有二:

(1)是有太阴阳虚,少阴阳虚发展而成的寒厥;

(2)是由热厥转化而来的寒厥(此观点由肖老师独创提出,与感染性休克微循环衰竭期相似)。 

前者由于太阴少阴阳虚,没有及时纠正,没有发热的过程,是阳虚不能固摄津液,出现呕吐、下利清谷、小便清长,不断耗散津液,阴竭阳脱形成了寒厥。

病机单一,这个跟西医的失液性休克很相似,治疗比较容易,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就能治愈。

而后者是先有发热,形成热厥后不断的消耗阳气,热邪不仅耗损津液,同样也耗损阳气,如果治疗失治误治,阳气更衰,寒厥更重,直至阳脱阴厥,这种由热厥转化而成的寒厥很难治疗,阳气很难恢复,一般是死症。

此时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作用不大。山西李可的破格救心汤可以试用。

霍乱篇中,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用五苓散及四逆汤治疗,再一次体现了同病异治。

《伤寒论讲义》学习至结束近6个月,通过预习、听课、做课后作业,等于认真地学习了一遍《伤寒论讲义》,掌握了不少知识,再次感谢师父的辛苦的付出。

同时,觉得还有明显的不足,具体地说:就是一部分重要的条文(包括主之条文)很快又不能准确地背诵了,对一些有难度条文的翻译,如果不看讲义的注释,则翻译不准确,还有不少的方证的鉴别,不是掌握得很清楚,没有完全强化记住。

我想,肖师父说过:《伤寒论》的学习,要做到:

1.背诵原文。

2.掌握特异性方证。

3.要透彻的理解张仲景的原意。

自己离这个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经典原著的学习,从历代名医的经历中已经验证,大多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达到熟炼的掌握经典,并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本人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伤寒论的学习,现在虽然结束了,但是以后,还要经常反复很多次地阅读及背诵主之条文。

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终身的学习了。所以读经典,跟名师,勤临床,这条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我坚信,自己的理论和临证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END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师门大讲堂,作者温玉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她学《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写得真实好用!

《伤寒论》应该怎么拓展应用?医者但师其法,不泥其方


肖相如:试试动态理解伤寒论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
选择留言身份

人划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