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萬向信託部分產品停息延期風波引發市場關注。

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12月8日,萬向信託召集部分投資者召開內部溝通會,萬向信託總裁王永剛等公司高管人員參會,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作出解釋說明。

總裁緊急回應

多位投資者向記者透露,萬向信託-健康教育2號(六盤水紅橋醫院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健康教育2號”)、萬向信託-健康教育4號(六盤水紅橋醫院醫養融合項目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健康教育4號”),今年8月份分別發佈了收益逾期公告,並於11月24日向投資者發佈項目後續運營、建設方案(草案),但該草案並未得到投資者認可。

此外,投資者告訴記者,近期延期的“健康教育2號”“健康教育4號”產品只是萬向信託逾期產品的一部分。

根據投資者提供的相關公告信息,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萬向信託已有約30只產品因存在收益兌付延期、單季信託收益無法分配、信託計劃提前終止等情況向投資者正式發佈相關公告。其中,風險項目多數集中在房地產、基建等領域。

12月8日,王永剛在萬向信託召開的投資者溝通會上表示:“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也符合監管部門的各項監管指標。”

對於今年下半年萬向信託多隻產品逾期問題,王永剛向投資者分析稱,一部分原因是今年房地產市場走勢與該公司的預期、預判相差很大。

同時,他表示:“目前出險房地產項目的底層抵押資產都是充分的,包括土地、住宅、在建工程等。每一個風險項目情況都不太一樣,各有各的矛盾,我們要一個個有針對性地分析、化解。

對於延期項目的處理,王永剛稱:“每一個項目都有風險管理部牽頭和信託經理共同成立一對一專門工作小組,公司所有人員都在全力以赴應對風險項目。”

此外,王永剛坦言:“我們項目是比較多,但是金額都很小,大部分項目都在一億元以下,處理起來相對容易,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把風險項目處理好。”

信息披露滯後 未充分告知風險

多名投資者表示,萬向信託健康教育系列產品在銷售時,並未明確向投資者告知該項目可能產生的風險,反而多次向投資者保證可以放心購買。因此,在產品出險後大多投資者都無法接受。

“當初健康教育2號產品推廣的時候,銷售人員說該項目是由萬向信託作爲大股東自營全控的,出現問題萬向信託會資金託底。”一名來自佛山的投資者向記者表示。

也有萬向信託的客戶經理告訴投資者:“這是公司自己主導的項目,無論如何是要保障兌付的。

客戶經理口中的“萬向信託自營主導”,即產品的交易對手貴州省萬華醫療置業由萬向信託(代表信託計劃)持股70%,該公司係爲開發六盤水紅橋醫院而設立的項目公司。董事長、財務總監由萬向信託委派,所有賬戶和印章,均由萬向信託控制。

同時,記者查詢“健康教育2號”產品推介書發現,該產品被列爲低風險固定收益類,適合投資者類型爲“保守及以上”

該信託計劃於2019年12月成立,分A、B兩類募集資金,其中,A類信託單位資金用於認繳出資貴州省萬華醫療置業70%的股權而應繳納的註冊資本1.06億元;B類信託單位資金用於向萬華醫療置業發放信託貸款;兩類信託單位資金均用於六盤水紅橋醫院項目開發建設。

“健康教育4號”產品於2021年11月成立,信託資金用於向貴州省萬華醫療置業發放信託貸款,信託貸款資金均用於六盤水紅橋醫院醫養融合項目的開發建設。

在信託計劃推介書中,4號產品有較爲明顯的標紅的風險提示說明,但在2號產品的介紹中,風險信息僅有幾行小字帶過。

業內人士指出,根據監管部門相關規定,信託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承諾最低收益,應對信託產品存在的風險作出明示,充分履行風險告知義務。

此外,有投資者認爲,萬向信託並未在項目出險第一時間向投資者披露真實信息,反而有隱瞞之嫌。“健康教育2號產品7月份還告知我們沒有任何問題,4號產品6月份還在發行和募集,8月份就突然說不能兌付本息了。”

記者查詢發現,7月6日萬向信託向投資者發佈的“健康教育2號”產品的資金管理報告顯示:“截至本報告期末,受託人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或不利情況。”

但8月28日,萬向信託在健康教育2號臨時信息披露公告中告知投資者:“醫養項目是特殊的長期資產,需要長期投入運營並在完善相關配套的基礎上方能實現項目價值最大化,同時,信託計劃自成立後也一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地產政策調控、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影響,項目整體運營和銷售未達預期。因此將A、B類各期信託單位的期限均延長6個月。”

房地產佔比過重 風險難掩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近期萬向信託產品頻頻逾期,與該公司“重倉押注”房地產業有一定關係。

據萬向信託2022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該公司信託業務方面,房地產業的信託資產分佈佔比58.4%,較上年末下降1.68個百分點。

此外,在自營業務方面,萬向信託在房地產領域的資產分佈佔比不降反升——由2021年末的34.48%上升至2022年末的44.87%,房地產領域分佈金額也由16.61億元,上升至21.77億元。

同時,記者還發現,該公司自營資產不良率近年來持續上升,2020年至2022年分別爲13.37%、42.90%、51.67%,在同業中處於較高區間。

華東地區某信託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信託業此前業務模式、合作對手單一,路徑依賴比較嚴重,多是以房地產或中小融資平臺爲主,其中房地產業務佔比過高。近年來隨着房地產風險的逐漸暴露,信託公司的出險項目也陸續增多。

想從根本上解決風險問題,就要加快轉型。“信託行業需迴歸本源業務,以‘三分類’爲導向,積極探索開展業務及產品新模式,加強對資產管理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認識,加強對風險和合規認識,提高內控要求,制定長期、綜合、全面的業務轉型計劃。”上述信託公司總經理表示。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