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應昌,廣東省名中醫,主任中醫師,陽江市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從事中醫臨牀近40年,臨牀經驗豐富,辨證精確,用藥穩妥,擅長外感熱病、咳嗽、不孕不育症、頸椎病、腰腿痛、中風、高血壓病、冠心病及慢性胃炎的治療。主持省級科研立項3項,參與4項,主持市級科研立項5項,參與4項。發表國家級論文15篇,省級論文8篇,並參與1部專著的編寫。

醫案是中醫臨牀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啓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餘某,男,時年32歲,2020年5月13日初診。

【發病過程】

患者頭面部和背部膿皰疹、丘疹1年餘。

首診證候

刻診症見:患者1年餘前開始出現頭面部和背部的膿皰疹和丘疹,部分紅腫熱痛有膿點,部分呈囊腫結節狀,偶有瘙癢,容易口乾口苦,疲乏,易暴躁,入睡困難,胃納一般,大便容易溏。舌稍紅苔薄黃,脈滑數。

辨證論治

中醫診斷:痤瘡。

證候診斷:熱毒壅結,肝火熾盛證。

治法:清熱解毒,疏泄肝火。

處方:仙方活命飲合五味消毒飲加減。金銀花10g、當歸5g、赤芍10g、陳皮5g、皁角刺10g、防風10g、白芷5g、浙貝母10g、紫花地丁10g、菊花10g、蒲公英15g、柴胡10g、黃芩10g、甘草5g、黃芪30g、丹蔘15g,7天,水煎內服。

隨診過程

二診:

患者症狀同前,近一週大便粘膩。在上方基礎上去柴胡、黃芩、甘草、黃芪,加黃柏10g、土茯苓15g、滑石15g和白鮮皮15g祛溼。7天,水煎內服。

三診:

患者的皮疹有所減少,未見明顯新發皮疹,口乾口苦改善,大便成形。繼續守方治療7天。

四診:

患者訴疲乏減輕,皮疹未見明顯瘙癢和疼痛,皮疹減少,無特殊不適。查體見臉部、背部皮疹顏色由先前的紅腫變暗,體積變小,舌淡紅,苔薄白,脈稍滑數。在上方基礎上去防風、皁角刺、浙貝母,調整丹蔘用量30g,加入牡丹皮10g,黨蔘10g,山藥15g,繼續用藥14天。

14天后隨診,患者訴痤瘡明顯減少,局部不適感基本消失,餘無特殊不適。

【按語】

痤瘡是發生於毛囊皮脂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是皮膚科常見疾病之一,病情容易反覆發作,嚴重困擾青少年患者。由於患者肺胃熱盛,肝火上攻,循經上壅面部,熱毒蘊結,則出現紅腫熱痛有膿點,熱毒燻蒸皮膚深層,煉液爲痰,灼傷津液,結爲瘀血,痰瘀互結爲患,形成結節及囊腫。患者辨證屬熱毒壅結,肝火熾盛證。根據本病病因病機特點,治法清熱解毒,疏泄肝火,加上適量活血化瘀中藥。

仙方活命飲出自《外科發揮》,亦有謂出自《校注婦人良方》,主治癰疽初起,紅腫熱痛或已成膿而未潰者,爲臨牀具有熱、痛、腫、膿而設。而結節囊腫型痤瘡正是具備腫、痛、膿的特點。

仙方活命飲被譽爲“瘡瘍之聖藥,外科之首方”(《醫宗金鑑》)。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白芷消腫散結排膿,善走頭面,防風祛風、解表,當歸、赤芍、乳香、沒藥、陳皮行氣通絡、活血散瘀。天花粉、貝母刺清熱化痰排膿。

五味消毒飲也有金銀花,另外還有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爲治療疔毒要藥,亦通用於癰瘡腫毒;蒲公英、野菊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爲輔佐藥。另外加入連翹,爲瘡家聖藥,各藥合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力甚強,大大加強了仙方活命飲清熱解毒的作用。

(本案編者:範慧婕)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陽江市人民醫院,指導專家:傅應昌 主任中醫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