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綜合徵(SS),是一種累及全身外分泌腺及呼吸、循環多系統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其中以唾液腺及淚腺受累最爲顯著,從而引發口眼及皮膚乾燥,病情嚴重者損傷多臟腑造成多系統損害。

文章圖片1

臨牀多選用糖皮質激素、羥氯喹、免疫抑制劑、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抑制劑等多種藥物聯合對症治療。

SS在中醫學中並無明確病名,名中醫路教授總結其臨牀特點並結合自身臨牀經驗,將其命名爲燥痹。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燥勝則幹”,《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主病》雲:“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此皆提示後世醫家燥痹當從燥論治。

文章圖片2

現代醫家博採衆長,繼承發展劉完素提出的“氣液玄府”學說,提出SS之病機在於機體內外氣液流轉失於調暢。

三焦爲六腑之一,《素問·靈蘭祕典論》雲:“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有疏通水道、運化津液之功;玄府作爲“氣液出行之腠道紋理”,主運行榮衛、氣血、津液

文章圖片3

二者同爲精血津液流轉輸布之通道;若津液傳輸散佈失調,則諸身清竅及筋骨肌肉得不到滋潤及濡養,津液輸布失常,臟腑陰陽失衡,機體營衛失調,玄府腠理開闔失調,適逢外燥侵襲人體,加重機體損傷。

玄府理論現已廣泛應用於五官科、眼科、皮膚科、內科、外科、婦科等多學科疾病診治過程,並積累了豐富的臨牀治療經驗。

文章圖片4

既往研究提出分泌淚液的杯狀細胞、副淚腺、淚腺及上皮細胞的分泌通路均應屬於玄府。

因此“玄府-三焦”作爲機體一身氣液升降出入之樞紐,在SS的生理病理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文章圖片5

“玄府-三焦”理論

玄府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中,《素問·水熱穴論》言:“所謂玄府者,汗空也。”

文章圖片6

玄府初始即爲汗孔之意,後劉完素加以拓展,於《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爲病》中論述道:“玄府者,謂玄微府也。然玄府者,無物不有……乃氣出入升降之道路門戶也。”

至此玄府的概念得以擴充及外延,由狹義的汗孔發展至玄府不僅爲氣之門戶,同時也爲精血津液及榮衛神機運行之共同結構基礎。

後代醫家在此基礎上,對玄府學說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

認爲玄府作爲一種微觀通道,具有廣泛性、微觀性、開闔性、通利性4種生理特性,發揮流通氣液、滲灌氣血、運轉神機、調理陰陽之功

衆多研究表明,玄府與離子通道、血腦屏障、細胞間隙假說、生物電荷等存在密切聯繫,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新器官”假說。

文章圖片8

認爲玄府與“新器官”在概念、功能、形態及結構上存在異曲同工之處,均爲體內運行精微物質的細微通路。

因其分佈部位不同,可分別歸屬爲臟腑玄府、九竅玄府、五體玄府、五官玄府等。

《聖濟總錄·痰飲統論》雲:“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三焦素有“孤腑”之稱,爲機體行水液、運元氣的網絡通路。

文章圖片9

全身津液的輸布排泄,在肺脾腎三髒協同作用之下共同完成,並以三焦爲津液運行通路

正如《素問·經脈別論》中論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脾胃中州之氣健運,津液化生充足,輸布正常;肺爲水之上源,肺氣之宣發肅降能推動和調節全身津液之輸布及排泄;

文章圖片10

匯聚於膀胱之津液,經過其蒸化作用,重新參與津液代謝過程,此津液代謝平衡協調作用,稱之爲“三焦氣化”。

氣化則水行,若三焦氣化失宣,必致水飲停積爲患,久則脈絡不通,影響津液升降。

至微之臟腑玄府作爲一種遍佈機體各處的微觀結構,可承接佈散於軀體臟腑空腔中的三焦,是三焦主持諸氣與水液代謝作用的基本載體。

玄府作爲氣液運行通路,爲三焦氣機運行道路的終端,亦是三焦氣化功能具體的微觀體現。

“玄府-三焦”外可發散氣液,內應氣液流通,內外協同開闔成爲氣運、氣化的通路及場所。

此處氣液包括飲食水谷、營衛氣血及全身精氣等一切可濡養形體筋脈官竅之精微物質,精微物質化形暢通爲機體陰陽消長、營衛調和、神機出入的基礎。

文章圖片12

若外燥克於肺之玄府,玄府閉密,則氣血津液流轉之孔竅受阻。

外則津液無以外達皮毛四肢,內無以激發諸臟腑之生理功能,水液停聚化生痰飲等病理產物,終致氣滯血停,燥毒內生,元氣虧損,神機失用。

故而,玄府與三焦同作爲氣機運行及津液流通之通路,雖名稱不同,但二者在生理特點方面密切相關。

文章圖片13

“玄府-三焦”理論與SS之病機

SS是以燥邪爲主所致的清竅乾燥、伴有肢體關節疼痛麻木的痹病,SS之病因複雜多樣,主責之於玄府、三焦密閉不宣,氣液運行輸布障礙。

文章圖片14

01|三焦受病

燥邪作爲乾澀之病邪,侵犯人體,最易損傷津液,出現各種乾燥、澀滯的症狀,如口咽乾燥、皮膚乾澀甚則皸裂

文章圖片15

肺爲嬌髒,喜清潤而惡燥,且外合皮毛,開竅於鼻,燥邪多從口鼻而入,進而影響肺氣宣降,甚則損及肺絡,出現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咳等。

SS作爲一種整體性疾病,其疾病發展可從上焦肺臟順傳至中焦脾胃,後病及下焦肝腎

清代俞根初《通俗傷寒論》雲:“燥先傷肺津,次傷胃液,終傷肝血腎陰”。

文章圖片16

如燥熱之邪順延經絡傳於相連胃腸之系,中焦腸胃燥熱怫鬱,脾胃精微物質無以“灌四傍”。

臟腑、經絡、筋骨、肌肉漸生痿弱之態,則日漸枯萎消瘦,元氣大虧,津液不達四周,燥毒內結,精血不生,繼則累及下焦肝腎。

內燥劫傷腎氣、腎陰及腎陽,影響腎臟資助調控津液代謝過程,內燥之邪隨之化生,終致一身陰津皆被燥傷,肝血無以滋養雙目,致雙目乾澀,甚則視物模糊。

文章圖片17

三焦氣化學說首見於《素問·靈蘭祕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素問·六微旨大論》雲:“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人體氣機之升降出入,有賴於肝氣之疏泄調暢、肺氣之宣發肅降、腎氣之蒸化溫煦、脾氣之運化轉輸以及三焦通路之通暢。

文章圖片18

若五臟六腑氣機失調,則氣血津液在人體內升降出入通行及轉化不暢,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機體陰陽平衡失調,水飲內停受阻加劇,二者互爲因果

反聚生痰溼瘀血,日久化爲熱毒產物,五官九竅失於精微物質濡養而出現乾燥表現,進一步深入五臟六腑而發SS。

機體五臟與三焦互爲所用,三焦作爲氣液流通之通路,五臟之精氣在三焦通路中互資互傳互化,三焦氣化功能正常爲五臟和諧之基礎。

文章圖片19

02|玄府開闔失度

SS患者本身屬陰虛燥熱體質,若風寒溼邪經皮毛玄府而入,易使溼邪化燥;如若感受風熱燥邪,則燥熱之象更盛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無力鼓邪外出,燥邪醞釀日久化毒,燥毒深入五臟六腑,機體排毒系統紊亂,氣血津液運行遲緩,氣血失和,玄府閉塞不通,臟腑失潤加重發爲SS。

文章圖片20

《金匱玉函經二注》雲:“津液充其玄府則不渴”。

玄府在機體通調水道中發揮着“控制閥”及“司開闔”等作用,與三焦、經絡、腠理等共同組成運行機體精、血、津液等的循環通路。

玄府開闔失度爲SS發病之基礎及中介環節,玄府開闔失度,氣機升降失常,體內氣血津液轉歸失常,化生爲風、火、痰、瘀等多種病理產物,以致脈絡瘀阻,循環往復,終致SS良久不愈

《素問·調經論》曰:“上焦不通利,則皮膚緻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

SS後期因鬱熱久閉玄府,氣液更加不能宣通,從而出現鬱火聚於頭面之腮腺腫痛,鬱熱積於胸腹之氣短、胸悶,下積腎水,腎精幹涸之猖獗齲齒

《素問玄機原病式》雲:“其目無所見……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齒腐,毛髮脫落,皮膚不仁,腸不能滲泄者,悉由熱氣怫鬱,玄府閉密而氣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文章圖片22

這與上述SS之臨牀表現相似。

《靈樞·五變》曰:“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

玄府開闔過度,腠理不固,榮衛之氣流轉機體內外失調。

一方面氣能生津,若機體陽氣羸弱,脾胃運化能力弱,化生精微受限,津液化源不足,極易出現津虧液燥現象;

文章圖片23

另一方面,氣能行津,人體周身津液之運行,依賴於氣之推動,若因多種原因致臟腑經絡之氣不足,津液輸布亦隨之發生障礙。

津虧日久損及陽氣,陽虛生寒,津滯血凝,氣行遲緩,溫煦不及,久則損傷臟腑,敗壞形體,變生諸多幹燥重篤之變證。

臨牀則表現爲口乾咽燥、無唾少津、眼鼻乾燥、倦怠乏力、舌體淡胖或有齒印、脈濡緩等一派氣(陽)虛之象。

文章圖片24

“玄府-三焦”理論與SS之治療

劉完素主張“開發鬱結,而宣通氣液也。”

文章圖片25

SS作爲一種累及全身各系統的疾病,其治療要點在於宣通氣機、疏通津液通路

吳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

文章圖片26

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分析指出,臟腑辨證與三焦辨證之間相輔相成,二者均是以臟腑爲核心的辨證體系,均是在辨明臟腑病位基礎上進行辨證治療。

因此,SS的治療原則重在理三焦臟腑之氣機,宣玄府之開闔。

01|宣肺開玄通絡

文章圖片27

上焦發病,病位在肺。肺主行水,周身津液需依靠肺通調水道之功敷散至皮毛孔竅、四肢百骸。

《類證治裁》言:“燥有外因、有內因。因乎外者,天氣肅而燥……津液不騰。”

SS雖以各種燥徵爲臨牀表象,但經絡臟腑並非爲無水之體,乃因外燥侵襲肺絡而致肺氣的宣發運動失常,津液輸布障礙而呈現出陰津相對不足的病理狀態。

文章圖片28

肺主治節功能異常,周身氣機升降出入失於調暢,久病入絡,周身脈絡血行鬱滯發爲瘀血,終致玄府鬱閉。

由於津液輸布障礙主要原因爲外燥侵襲肺絡致肺氣宣發運動失常。

故臨牀中多選用宣肺利水法治療,即所謂“開鬼門”之法。

故治療當如《素問·髒氣法時論》所言:“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遵循辛燥散邪,宣肺布津以開玄通絡。

文章圖片29

臨牀多選風藥以開通肺之玄府,“味薄風藥,升發以伸陽氣”,風藥味辛,宣發陽氣以通利氣機,宣發腠理,運行津液。

通過宣肺行津法,可養陰潤燥、涼潤肺絡,以增陰津,鼓舞津液佈散,暢通津液運行通路

此外性辛風藥可直接作用於血分,有效促進機體氣化,從而推動血液運行,起到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

文章圖片30

劉完素指出針對玄府疾病應“以辛散結”,多選用麻黃、羌活、防風、升麻、柴胡等風藥以通絡散邪,臨牀中常應用麻杏石甘湯、小青龍湯等方劑。

若出現濁邪鬱閉玄府經絡,可加用桔梗、黃芩、浙貝母以化痰清熱解毒,川芎、丹蔘、地龍通玄滌絡。

現代研究提出以清燥布津湯開玄通府,以忍冬藤、白花蛇舌草、玄蔘、麥冬、赤芍、白芍、細辛、甘草組方,結果證實可有效抑制腺體破壞,修復並保護腺體

文章圖片31

02|健脾開玄通絡

中焦發病,病在脾胃。溫熱燥邪從上焦順傳於中焦脾胃,邪入陽明則易出現陽明燥熱證,邪入太陰則易溼化,出現太陰脾經的溼熱證。

加之SS患者多爲女性,平素多發抑鬱焦慮情緒,朱丹溪言:“五臟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隨起”。

文章圖片32

脾胃失於健運無以佈散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熱毒壅塞鬱閉玄府,血稠氣澀,熱毒無以宣發於外,致腠理密閉、玄府不榮。

《醫學入門》言:“蓋燥則血澀氣液爲之凝滯,潤則血旺而氣液爲之流通。”

臨牀中治療此類病證,應遵循“燥者濡之”的治療原則,多選用石斛、山藥、玉竹、黃精等顧護脾胃陰津藥物,以生津潤燥、開玄布津。

文章圖片33

玉竹

脾胃作爲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五臟生理活動之中心,在顧護陰津同時,還應注重振奮脾胃陽氣,使清陽濁邪各行其道,陰液均勻分佈於五體四肢,燥邪得以祛除。

《脾胃論》中所記載的昇陽益胃湯方含六君子湯,在升清健脾、除溼降濁基礎上,加入羌活、獨活、防風等辛味藥物,辛者金也,金生水,可“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全方升降得宜,收散有度,振奮脾陽,健運脾氣,開玄通絡,使清陽濁邪各行其道

文章圖片34

《景嶽全書·脅痛》雲:“凡人之氣血猶源泉也,盛則流暢,少則壅塞。”

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化生,氣血精微運行失調,如此反覆,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燥象。

正如《血證論》雲:“有瘀血,則氣爲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而不得隨氣上升”。

文章圖片35

薑黃

故可在治療中加用川芎、薑黃、鬱金、延胡索等行氣活血藥物,旨在祛瘀血、暢氣機、通津液、養機體,解毒消瘀以化燥毒之邪

脾虛不運,易生痰濁之邪,橫逆犯肝,此爲“土壅木鬱”

在此病理基礎上,可選用逍遙散加減,該方作爲調和肝脾之經典方劑,具有疏肝解鬱、養血健脾之功。

文章圖片36

白朮

方中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諸藥相配,通過開腠理、溫分肉,通達臟腑,使氣機宣降有序,達到機體陰陽平衡狀態。

03|益腎開玄通絡

上中焦不治,病傳下焦肝腎。

《素問·逆調論》雲:“腎爲水髒,主津液……水者,循津液而流也”。

燥邪侵襲機體,肺失宣降,上焦閉,下焦塞,水道通調不利,腎之玄府鬱閉不通,氣液失宣,水溼停聚腎絡,最終造成玄府損傷,甚則衰竭萎閉不通

文章圖片37

如若腎陽虧虛,衛陽不布,腠理玄府不開,津液無以宣發而鬱於下焦,化生水飲之邪,肌膚官竅失於濡養而出現口眼乾燥等燥象。

針對此病理變化,治法上應重視溫補腎陽以化津液,臨證多選用益智仁、杜仲、骨碎補、補骨脂等溫補腎陽之品,通過調控腎臟氣化功能以調節機體水液輸布和代謝的過程。

文章圖片38

《血證論》雲:“膀胱腎中之水陰……是氣行水亦行也。”

腎陰充沛,津液輸布順暢,臟腑得以濡養,反之則津液衰竭,筋脈肌腠失榮。

“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文章圖片39

臨證之時採用補益肝腎、潤燥通痹之法,治以六味地黃丸加減。

六味地黃丸滋腎陰以降虛火,“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生地黃、熟地黃、山萸肉、茯苓、澤瀉、牡丹皮取其六味地黃丸之義,滋補肝腎。

文章圖片40

六味地黃丸中補中有瀉,調節全身精血津液藏泄平衡,使諸身清竅得以濡養。

腎陰虧虛無以上制心火,出現心腎不交證候,臨牀表現爲心煩不寐、手足心熱,可加生地黃、銀柴胡、胡黃連等養陰清熱之品。

基於“乙癸同源”理論,肝腎陰血相互滋養化生,腎陰虧虛而不能滋養肝陰,進而出現肝腎陰虛的病理變化。

文章圖片41

“肝體陰而用陽”,其體屬陰,陰血易虛,故肝之陰血不足時,津液滲注於脈中致津液不足,導致血脈空虛、津虧血燥,針對此臨牀症狀,多選用一貫煎加減,可助通經絡,緩燥證。

若因肝血虧虛致雙目視物模糊,可加用墨旱蓮、女貞子、枸杞子等和血養陰。

腎中陰陽可相互轉換,虧虛日久亦可相互累及。

若病程日久,出現陰陽兩虧症狀,在治療上應用陰陽雙補之法,用右歸丸合二仙湯加減治療,同時搭配滋養腎陰之品,則可陰陽並補。

文章圖片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