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灸的先後順序

圖片
艾灸的禁忌症

施灸前

1.大飢大飽、勞累醉酒、情緒不寧時不宜施灸。

2.施灸前根據被灸者的體質和病情,選用合適的灸療之法,並取得被灸者的信任與合作。

3.施灸前根據病情,選準穴位,令被灸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並採取舒適的、且能長時間保持的體位。

4.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

5.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現象,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保持通風。

6.顏面五官、心臟部位、表淺的血管部位、重要的筋腱,以及孕婦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

7.灸法本身就是熱灼的刺激,火爲陽,熱能傷陰,故古人認爲陽證、實證、熱證及陰虛陽亢之症如高熱驚厥、神昏、中暑、中風閉證、吐血、咯血等均不能使用艾灸。

8.做直接灸時,艾絨一定要用陳艾製作,而且艾絨的溫度一定要控制在64度以下,防止火力猛烈,疼痛劇烈。

施灸中

1.對於昏迷、局部知覺遲鈍或知覺消失的患者,注意勿灸過量,避免過分灼傷,引起不良後果,尤其對老人、小兒患者更應如此。

2.注意防火。現代人的衣物多是化纖、羽絨等質地,很容易燃燒,故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

3.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換氣,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施灸後

1.施灸後當天需避風寒,保持情緒平穩,飲食素淡爲宜,切忌生冷厚味。

2.施灸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施灸後,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溫開水(不能喝冰水),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

多喫滋陰食物,可以喝酸梅湯來補充體內津液。還可以配太溪,曲池來滋陰。

如果確實是陰虛之人,加了太溪和曲池之後還是口渴嚴重,建議停灸。

4.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造成局部燙傷產生的灸瘡,若瘡直徑大於0.5釐米,可用毫針從底部刺破,繼續在瘡面施灸;

若瘡直徑小於0.5釐米,可無需理會,繼續施灸;如果您有擔心,可以暫停等灸瘡乾燥癒合結痂後再行艾灸。

5.艾灸時一定要心神安定,注意力集中,做到心到、神到、意到,切莫邊艾灸邊看電視、手機或者做其他事情從而影響心神。

6.艾灸出現痠麻脹痛,實際上就是體內氣血狀態的外在反應。

  • 酸:表明氣血不足,不能滿足正常需求。

  • 麻:表明氣血不能正常通過。

  • 脹:表明有實邪堵在經絡裏,往往是體內有多餘的溼氣堵住了,就會脹。

  • 痛:往往是體內有血瘀,不通則痛。

艾灸後出現痠麻脹痛,說明艾灸的能量在幫助身體疏通,在疏通的過程中出現排病反應,這些都是好信號。繼續做艾灸就行了,這些身體反應會慢慢消失。

7.艾灸後身體冒涼氣

艾灸後,有些人膝蓋冒涼氣,有些人肚子冒涼氣,有些人頸椎冒涼氣,有些人腳底冒涼氣。

這些都是排病的好信號,說明艾灸正在幫你把體內的寒氣排出來。

8.艾灸時出大汗

夏天艾灸,正常人都會出大汗,這是正常人。冬天灸,以微微出汗爲宜。

所以,你要知道夏天做艾灸出汗是正常,不出汗纔是不正常。

如果出的是冷汗,說明體內寒溼很重,這時候要多灸,加大灸量。

出完大汗之後,有些人會覺得太虛,這是正氣不足的表現,可以在艾灸後喝紅糖水來補充。

9.艾灸時不出汗。

艾灸不出汗,常見的是下肢腿腳不出汗,有2種可能原因:

一種原因是下寒,下肢的寒氣太重了,寒氣把體表毛孔都關閉死了,汗出不來。

二種原因是氣血淤堵,下肢的氣血淤堵太嚴重了,汗液出不來。

艾灸不出汗,這是體內淤堵比較嚴重的信號,要多灸,加大灸量來灸。

還可以在艾灸前泡腳,按揉疏通經絡這些方式。

10.艾灸後,身體出油較多。

艾灸後油膩增多,說明平素體內血脂高,血液裏垃圾毒素多,在艾灸的作用下,體內的垃圾有機會排到體表來,這是好現象。

這種情況下,繼續加大灸量灸,同時建議配上膽俞穴,豐隆穴來降脂化痰。

11.艾灸後出現腹瀉。

艾灸後,出現腹瀉,這是腸道的正氣增強後排寒溼濁氣的表現。這是非常好的信號,應該加大灸量去灸,多灸幾次把濁氣排乾淨,身體就會舒服。

12.艾灸後出現月經不調。

女性艾灸後陽氣增強,體內陰陽的狀態會重新調整,所以月經週期也會重新做調整。

如果艾灸後月經提前來了,或者推遲來了,不用擔心,繼續保持原來的艾灸方式就可以了。

13.艾灸後經量增大。

艾灸後月經量增大,這是排病反應的好信號。

陽動冰消,說明你之前體內寒溼堵在下焦排不出來,現在陽氣足了,把寒溼瘀血這些病理產物排出來了,經量就大了。

出現這種情況,繼續加大灸量做艾灸,把身體的垃圾清理乾淨月經纔會回到正常。

14.艾灸後經量變小。

艾灸後月經量變少,有2種可能原因:

一種原因是灸量太大或者配穴不好,傷了陰分,導致經量變少。

這種情況要去調整,如果確實是陰虛體質,應適當減少艾灸。如果是配穴不好,要重新調整配穴。

二種可能原因是體內在重新調整月經,不用過分擔心,再觀察下一次月經情況來調整方案。

一般情況下,如果艾灸後出現月經量少,建議在月經期間艾灸三陰交和足三里這兩個保健穴位。

15.艾灸後出現失眠,往往是艾灸時間太晚了導致

晚上艾灸擾動陽氣,會出現失眠情況,建議改爲白天艾灸,艾灸取穴要有講究了。

比如配上湧泉穴+太溪穴+三毛穴,太溪穴滋陰補腎,湧泉穴引火歸元,三毛穴安神助眠。

如果在白天灸,取下肢穴位艾灸還是失眠,那很大可能就是陰虛火旺體質,這種情況建議停灸,平時多喫滋陰食物。

16.艾灸後奢睡乏力

艾灸後想睡覺,說明艾灸疏通氣血的效果很明顯,說明你原本氣血不通,陰陽不調,現在艾灸幫你把身體陰陽調到陰平陽祕的狀態了。

這個時候想睡覺,就多睡一睡,說明你的身體很需要休息充電。

17. 艾灸後打噴嚏,流鼻涕,小便多,大便增多

艾灸後出現這些信號,真的恭喜你,艾灸調理排毒的效果太好了。

  • 肺裏的邪氣從鼻子裏出去,就表現爲打噴嚏,流鼻涕;

  • 腎裏的邪氣從小便出去,就表現爲小便增多;

  • 身體裏最大的排毒通道是大腸,身體的毒素垃圾從大腸出去,大便就增多。

繼續保持艾灸灸量,把身體的毒素統統排出去,人才會真正健康。

18.艾灸後血壓升高血壓不穩。

很多朋友在艾灸後血壓升高,就不敢再繼續施灸了,是不懂艾灸祛病的原理。

艾灸後陽氣增強,陽氣增強後就會推動氣血加速流通,氣血流動加快血壓會短暫升高,所以在艾灸後可能會出現血壓升高,血壓不穩這種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原本體內的陰邪太多,陽氣又不足,人體只能被動升高血壓來保持血液的流動。

現在用艾灸來扶陽,是主動升高血壓來排邪,等到正氣扶足到一定程度,把邪氣驅趕出去,血管裏垃圾清理之後,高血壓的問題才能從根而治。

所以,碰到這種情況,繼續艾灸保持灸量,還建議加上百會穴+湧泉穴把人體最高的地方和最低的地方打通,讓這個大循環能流通起來。

在配上曲池穴,從天上降雨下來沖刷大地的一切污垢,相當於把血管的垃圾清理一遍,血壓就會慢慢降下來。

19..艾灸後血糖升高-建議飲食習慣同時調整,如有糖尿病小夥伴諮詢:建議先諮詢小編

糖尿病人,如果是長期喫降糖藥來控制血糖的人,在艾灸後會很容易出現血糖升高這種情況。

大部分糖友在艾灸後血糖升高,就會誤認爲自己不適合艾灸就放棄艾灸了。

艾灸後血糖爲什麼會升高呢?

血糖高是因爲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太少,不能化掉各種糖,於是這些糖就沉澱到血管裏。

降糖藥並不是真的讓這些糖消失不見了,而是把糖降到腳底去了,血液裏的糖就相對減少了,這樣測出來的血糖就低了。

所以,長期喫降糖藥控制血糖的人,到最後就成了糖尿病足,到了這個階段用中醫方法也很難治。

艾灸補陽氣,陽氣足了之後就會把腳底的糖又升起來,這些本來沉澱的糖又升起來重新回到血液,所以血糖會在比較長一段時間內會升高。那怎麼辦呢?

血糖高了就高了,別那麼在意一個數據,你要的是身體健康,而不是看起來指標正常。

糖分從腳底重新起底之後,只要堅持做艾灸,把脾的運化能力提升之後,糖分被脾運化之後,才能從根上解決糖尿病的問題。

糖尿病人做艾灸,建議把背部的俞穴:脾俞,三焦俞,腎俞這幾個俞穴灸透,然後多灸中脘+足三里,可以慢慢把血糖控制下來。

20.艾灸後出現胃脹胃反酸

胃病是最適合艾灸的,通常的胃病選用中脘+足三里這兩個傻瓜穴就可以解決掉了。

但是有部分人在灸這兩個穴位後,出現胃脹胃反酸。

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病在膽,不在胃。

如果平素的膽火旺盛,膽火不降的人,膽不降會導致胃不降,胃不降會出現胃脹胃反酸。

如果只是用足三里降胃氣,並不能解決膽火的問題,還可能會出現症狀加重。

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將足三里換成陽陵泉,來清膽熱降膽火,往往就能從根上解決膽胃不降的問題了。

艾灸後身體出現反應,大多都是好信號,讀懂這些信號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做好艾灸這件事。對於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諮詢小編。

做艾灸最怕就是艾灸後身體沒一點反應,往往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艾條質量不行,這裏一定要選擇好的艾條。

第二個原因是灸量沒達到,這時候可以增加時間。

第三個原因就是身體感受力太鈍了,不能感知到身體的調整變化,這種人平時不關注身體的內在狀態,是最容易生大病的人羣。

要想艾灸出效果,總結出3個主要要素:

第一,選用質量好的陳艾來做灸。

第二,配穴有講究,懂點常用配穴;不懂的可以諮詢小編

第三,適當運用艾灸手法,增強效果;不太懂的,直接用艾灸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