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娟娟

在震盪的市場行情中,抗跌股由於極佳的抗風險能力而備受投資者關注。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下跌個股超700只,2021年以來下跌個股近2000只,不過仍然有不少個股在市場震盪時表現較爲抗跌。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近五年來,滬深300指數區間內最大回撤超過9%有八個時間段(圖1),其中2021年2月18日~2021年3月15日(區間1)、2021年12月13日~2022年4月27日(區間2)、2022年7月5日~2022年10月31日(區間3)、2023年1月30日~2023年10月23日(區間4)的最大回撤幅度排名前4,區間2的最大回撤幅度更是接近27%。

統計顯示,在2019年4月22日6個月前上市(即2018年10月21日),且在上述八個時間段均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個股僅有45只(圖2)。從行業分佈看,週期防禦性行業更能抵抗市場的波動。具體來看,45只抗跌股廣泛分佈於19個行業,其中公用事業、環保、銀行板塊抗跌股數量居前三,分別有9只、5只、4只,建築裝飾、交通運輸及農林牧漁行業各有3只,通信、社會服務等行業各有1只。

從市場表現來看,上述45只抗跌股自2019年4月22日至2023年12月12日期間平均漲幅超過40%。按照漲幅排序,前14家公司累計漲幅均超過50%,累計漲幅居首的是山煤國際,其間漲幅超過320%,朗科科技金橋信息等4股累計漲幅超過100%。

抗跌股具備

“三低一高”特徵

在震盪行情中表現抗跌的個股,背後有哪些共性?數據寶把2018年10月21日以前上市的個股分成兩類樣本,上述45只抗跌股(下稱“抗跌股”)爲一類,其餘個股爲另一類,從行情、基本面以及機構持股等三方面進行分析。

行情方面,數據寶選取滬深300指數回撤較大的四個時間段(即區間1~區間4),分別從市值、成交價、市盈率、換手率等指標對兩類樣本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顯示,抗跌股在區間1~區間4期間具備“三低一高”的顯著特徵,即日均成交價、日均市盈率、日均換手率低,以及日均市值高。以區間4的數據來看,抗跌股日均成交價均值爲11.3元/股,日均市盈率均值爲42.42倍左右,日均換手率均值爲1.42%,其餘個股分別爲16.08元/股、130.93倍、2.11%。

另外,大市值個股更能抵禦市場波動。抗跌股的日均市值在區間1~區間4期間均超過650億元,其餘個股日均市值均低於200億元。(圖3)

抗跌股盈利能力強

成長性好

從基本面角度看,數據寶分別對比抗跌股與其餘個股過去5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剔除低於-100%的個股,截至2022年)、2019年~2023年前三季度的加權淨資產收益率(加權ROE)。

數據顯示,抗跌股在盈利性及成長性方面依然完勝其餘個股。成長性方面,抗跌股過去5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平均值達到11.34%,其餘個股平均值低於10%。抗跌股中,複合增長率超10%的佔比近四成;其餘個股中,該指標占比僅三成左右。抗跌股中,複合增長率爲負數的佔比僅有24%左右;其餘個股該指標占比超半數。

盈利性方面,抗跌股2019年~2023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加權ROE持續超過其餘個股,其中2022年抗跌股平均加權ROE爲8.14%,爲過去三年較高水平,其餘個股平均加權ROE僅有2.94%;2023年前三季度,抗跌股平均加權ROE爲7.24%,其餘個股平均加權ROE依然低於3%。(圖4)

抗跌股的機構持股

比例高

從機構持股來看(含一般法人),數據寶分別對比抗跌股與其餘個股2018年~2022年,以及2023年半年報的機構持股比例。統計顯示,抗跌股的機構持股比例均值持續超過其餘個股,2022年抗跌股機構持股比例均值爲57.75%,其餘個股爲39.65%;2023年半年報,抗跌股的機構持股比例均值爲58.51%,其餘個股均值依然低於40%。(圖5)

作爲長線投資者,機構在專業投資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上強於普通投資者。相關研究指出,機構持股比例較高的個股,其股價波動性較低,波動幅度和週期性也較小;當機構投資者賣出股票時,股價波動幅度將變大。從這一角度來看,抗跌股換手率低或與機構持股比例較高有一定的關係。

公司的回購、股東的增持對股價也會有正向影響。2019年4月22日至2023年12月11日期間,上述45只抗跌股平均回購4.05億元,重要股東平均淨增持0.84億元;其餘個股在此期間平均回購2.42億元,平均淨減持5.74億元。

進一步覆盤後發現,抗跌股在市場大幅上漲時的表現並不及其餘個股,以2022年10月31日至2023年1月20日爲例,其間滬深300指數大漲18.08%,45只抗跌股在此期間平均漲幅僅有14.33%,其餘個股平均漲幅達到27.83%。可見,抗跌股在市場大漲、大跌時表現更加平穩,其餘個股在市場大幅回撤期表現不佳或與前期的大幅上漲有一定關係。

綜合來看,在市場大跌時,個股的抗跌性與自身基本面、業績成長性、盈利能力以及機構持股關係較大;與此同時,上市公司自身的積極回購、重要股東增持,也是維護股價穩定的利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