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星期一),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

2023中國經濟印象:展韌性 顯活力 蓄動能

展望前程,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仍需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加強宏觀調控力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年末國企整合重組好戲連臺

寶鋼股份擬收購山鋼日照部分股權,中國電科與華錄集團實施重組,地方國資重組新動作不斷……時至年末,國企併購重組浪潮湧動。業內人士認爲,將於近期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和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將對2024年國企改革作進一步部署,國資重組整合有望提速,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爲央企專業化整合新趨勢。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公佈

專家表示,《條例》將進一步夯實支付機構規範健康發展法治基礎,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有助於更好引導支付機構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京滬多家銀行調降房貸利率下限

日前,記者走訪或致電北京、上海多家銀行機構瞭解到,兩地分別出臺樓市新政,15日起京滬兩地多家銀行根據自律機制下調房貸利率下限。其中,北京地區首套房貸利率下限最低調整爲4.2%,上海地區首套房貸利率下限最低可至4.1%。此外,新政對貸款期限、首付比例等也作出調整。

上海證券報

中國經濟斬浪前行 不改向好底色

強信心、穩增長、促發展,這一年,中國經濟始終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化壓力爲動力,變優勢爲勝勢,斬浪前行。

非銀支付監管制度升級爲行政法規

支付市場主要機構普遍認爲,作爲近年來支付領域效力層級最高的制度安排之一,《條例》爲支付機構的未來發展打下了良性競爭和規範健康發展的基礎。

外資月度增持境內債券規模刷新歷史次高 人民幣債券“磁吸力”顯著增強

分析人士認爲,隨着美聯儲停止加息,全球流動性和風險偏好將提升,推動資金更多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而人民幣資產估值偏低且具備戰略配置價值,疊加我國經濟基本面的積極因素增多,顯著提升了人民幣債券的“磁吸力”。

城投債迎“提前兌付潮” 投資人發行人博弈再起

隨着化債資金在各省陸續到位,城投債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提前兌付潮”,近兩月提前兌付的規模與數量較往年同期相比都有較大提升。不過,提前兌付過程中也產生了發行人和投資人之間的博弈:一面是投資人難尋高息資產及接受提前兌付就會面臨潛在虧損;另一面則是發行人急於用低息債務置換高息債務。業內人士提醒,在選擇是否接受提前兌付時,投資者需要結合自身的買入價格進行更爲具體的判斷,也可以在其中尋找交易機會獲利。

證券時報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公佈

《條例》共6章60條。《條例》明確,非銀行支付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取得支付業務許可,從事根據收款人或者付款人(下稱用戶)提交的電子支付指令轉移貨幣資金等支付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條例》規定,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取得支付業務許可。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標明“支付”字樣。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爲人民幣1億元,且應當爲實繳貨幣資本。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股東應當以自有資金出資,不得以委託資金、債務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出資。

“一線”新政全面落地 京滬深樓市結構性回暖

近日,北京和上海均降低購房首付比例、下調住房貸款利率並調整普通住房標準。至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均已調整優化樓市調控政策。政策落地後,市場反應如何?證券時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樓市,發現新房售樓處到訪量以及二手房帶看量均有所增加。

基金業績排名激戰正酣 “冠軍魔咒”被打破?

梳理過往數據發現,近20年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冠軍,無一在第二年成功守擂,且也未能持續保持住高收益率。有分析人士認爲,此前的冠軍基金多數爲押中當年風口的賽道型基金,隨着市場風格輪動,較難長期保持優秀業績。與此同時,基金奪冠後,市場關注度提升,吸引大量資金新進,會加大基金經理後續操作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

微信提高金融類直播規範:須真人出鏡 不得展示K線

近日,微信更新了《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准入標準》,將於12月18日起正式生效。更新後的《准入標準》對於企業和個人主播的准入資質進行了嚴格限制,要求必須是持牌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同時,在直播規範上,新規則要求主播必須真人出鏡,不得輸出具體投資建議,並且要在直播間註明主播的身份及公司信息。

證券日報

夯實法治基礎 非銀支付機構監管條例正式公佈

司法部、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表示,出臺《條例》,將監管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爲行政法規,進一步夯實非銀行支付機構(下稱“支付機構”)規範健康發展法治基礎,有利於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穩定各方預期,激發市場活力,也有利於保障用戶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風險,促進非銀行支付行業高質量發展。

精準高效支持科技創新 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充分彰顯

2023年,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步履不停,市場生態明顯改善。隨着以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爲龍頭的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制度包容性適配性顯著增強,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結構不斷優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也顯著提升。

積蓄市場內生穩市動力可從三方面持續發力

筆者認爲,在經濟回升向好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積極因素越來越多,以上市公司爲主的各類市場主體也要持續發揮好內在的穩市作用,共同維護市場的穩定運行。未來可以從三方面繼續發力。一是引導上市公司加大現金分紅力度,用“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信心。二是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穩定市場預期。三是進一步發揮中長期資金的市場穩定器作用,提升市場活躍度並穩定市場情緒。

首隻北證50成份指數增強型基金今日面世

2023年12月18日,全市場第一隻北證50成份指數增強型公募基金——創金合信北證50成份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面世”。該基金是一隻創新型產品,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爲12億元,發售時間爲2023年12月18日至2024年3月15日。有業內人士表示,個人投資者投資北交所股票有兩種較好選擇,分別是北交所指數基金和具有北交所投資權限的主動型公募產品。其中,指數基金產品波動小,而主動型公募基金可以同時投資北交所和主板市場,能夠分散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