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蓓文

來源:上觀新聞

從2022-2023年的情況來看,影響國際經濟形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是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衝擊,凸顯供應鏈安全問題。自從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的投資貿易受到嚴重衝擊,一度出現供應鏈斷裂的情況。由於疫情影響所導致的生產、貿易的變化,商品流通遇到的困難,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受到阻礙。

其次,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凸顯能源安全問題。全球用於生產能源的大部分原材料價格都非常高。因爲能源收費大幅增加,生產的產品變得昂貴,冶煉廠的成本上升,金屬價格也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

第三,全球性通貨膨脹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凸顯經濟安全問題。2021年以來的全球通貨膨脹受大宗商品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影響很大。其傳導機制是: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斷供,導致通貨膨脹,引致生產下降,能源供給不足導致企業生產運能不足,又導致跨國公司投資意願的下降,跨國公司全球佈局發生變化。其中,烏克蘭危機爆發對大宗商品價格和能源價格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四,烏克蘭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凸顯金融安全問題。2022年2月起俄羅斯在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美歐等國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造成俄羅斯金融市場大幅動盪,西方資本紛紛撤離,同時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大宗商品市場價格飆升。烏克蘭危機尚未結束,巴以衝突又顯現,進一步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和國際投資的碎片化。這一趨勢體現在貿易和投資領域,表現爲全球供應鏈的區域化和縮短。

第五,全球氣候治理面臨實踐困境,凸顯氣候安全問題。以美國爲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與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發展中經濟體,有合作也有分歧。同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再加上烏克蘭危機,發達經濟體內部也不再是鐵板一塊。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紀疫情、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目前的世界經濟新格局無疑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面臨着新風險,不過,也充滿了新機遇。全球經濟新格局下全球經濟治理的內涵和特徵正在出現新的變化。主要包括:全球經濟治理的機制正在從一中心向多元化轉變;全球經濟治理的範圍從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拓展;全球經濟治理的規制開始從國際向國內延伸;全球經濟治理的兩種模式(西方模式和中國模式)從碰撞、對話、互動趨向磨合。

在全球經濟新格局下,2023年中國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來源於兩個方面:美聯儲新一輪加息的外溢效應,以及歐美對華投資限制進一步升級。不過2023年,中國也面臨了一系列新機遇,主要包括:中國以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助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制度型開放爲重點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金磚國家的歷史性擴員將促進金磚合作機制轉型升級。

展望未來的世界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10月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預計全球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穩步降至2023年的6.9%和2024年的5.8%。總體來看,大多數國家的通脹形勢預計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標水平。

可見,未來的世界經濟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已具有一定的復甦跡象。

(作者爲上海社科院世經所副所長,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本文節選自作者在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