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至今,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平均增長率近20%,累計增長近500倍。

隨着全球產業鏈的重構與調整,中國加工貿易的規模及佔比均有所下降。

在這種背景下,繼2016年《國務院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後,關於加工貿易發展的又一份重要指導性政策文件——經國務院同意,商務部等10部門於2023年底聯合印發《關於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的意見》(下稱《意見》)。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在近日的解讀中提出,加工貿易是我國開放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爲拉動就業、助推貿易大國進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等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加工貿易規模和佔比也有所下降,儘管如此,並不意味着加工貿易作用減小了,加工貿易目前仍是拉動中西部、東北地區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對穩外貿穩外資、穩住產業鏈供應鏈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爲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加工貿易發展,要求提升加工貿易水平。

加工貿易已有升級版

傳統的加工貿易具有原料和成本“兩頭在外”的特點,往往附加值較低,也容易受到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向擠壓”。

受到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在外貿的佔比有所下降,從頂峯時期的半壁江山下降到了20%以下。

根據海關數據,2023年前11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4.58萬億元,增長1.6%,佔我外貿總值的64.8%,比去年同期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94萬億元,增長2%;進口10.64萬億元,增長1%。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6.97萬億元,下降9.7%,佔18.4%。其中,出口4.5萬億元,下降8.6%;進口2.47萬億元,下降11.6%。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表示,比重下降並不意味着中國的加工貿易退步或落後了,中國的加工貿易至今仍然是整個外貿出口的生力軍。對於穩就業和擴大高新貿易出口的重要性和作用沒有減弱。過去幾年裏,因爲不確定性的增加,加工貿易有所收縮,這是現實也是自然的,但中國加工貿易從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的方向沒有改變,在促進雙循環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沒有改變。

官方數據顯示,1981年至今,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平均增長率近20%,累計增長近500倍。

魏建國認爲,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釋放出一個信號,即中國的加工貿易已經跨越了歷史性階段,有了升級版。和傳統的加工貿易相比,新型的加工貿易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只是“兩頭在外”的OEM(代工)概念,而是越來越多地出現了ODM(自主研發製造)乃至OBM(自主品牌製造),“國外客戶有點子,我們就能馬上做出方案、報價、設計和產品”。這是中國產業鏈基於多年來的積累和轉型努力,仍然保有的製造優勢和競爭力。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告訴第一財經,加工貿易過去一直被認爲是低附加值的,近年來,隨着全球價值鏈重構和中國比較優勢的變化,加工貿易佔比越來越低,其中一部分是轉成了一般貿易,一部分則轉移到了其他國家或地區。中國貿易並非不需要加工貿易,而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加工貿易。其中,低水平的加工貿易隨着外貿競爭力的提升會逐漸萎縮,更多將轉向高端的加工貿易,“抬升微笑曲線的中間部分,讓其扁平化”,從而提高加工貿易的整體水平。

在白明看來,提高加工貿易的發展水平,就需要積極培育外貿競爭的新優勢,包括技術、品牌、服務、質量和標準的建立,那麼加工貿易也可以是高端製造,擁有高附加值,這也纔是令人期待的高水平的加工貿易。

方向明確、佔比有望回升

白明認爲,和過去強調加工貿易要轉型升級不同,現在強調的是要提高加工貿易的發展水平,“這就不僅僅是轉型升級那麼簡單,指向性是十分強的”。

上述《意見》從六個方面提出12項政策措施。其中,在鼓勵開展高附加值產品加工貿易方面,提出支持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工貿易發展,鼓勵加工貿易企業用足用好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等1項措施。

魏建國表示,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塑的階段,《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也進一步表明中國將繼續加大對外開放,歡迎更多的國際企業家和投資者到中國來參與加工貿易,特別是推動新技術、新產能、新研發的發展,通過中國的一整套產業鏈供應鏈、專家隊伍和服務,把加工貿易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在促進保稅維修業務發展方面,此次《意見》也提出,動態調整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儘快將飛機發動機短艙、船舶用柴油發動機等產品納入目錄範圍。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本集團國內銷售的自產產品保稅維修業務,維修後返回國內,不受維修產品目錄限制。允許國內待維修貨物進入綜合保稅區維修,直接出口至境外。在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完善綜合監管方案、明確全鏈條監管機制等條件下,以試點方式推進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維修產品目錄範圍外的保稅維修業務。出臺自貿試驗區“兩頭在外”保稅維修管理規定,支持區內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參照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及相關要求,開展飛機、船舶、盾構機等大型裝備“兩頭在外”保稅維修業務。

2023年11月,海關總署出臺《海關總署關於推動加工貿易持續高質量發展改革實施方案》,圍繞提升便利化水平、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研究提出一攬子改革措施。海關總署企業管理和稽查司副司長黃伶俐介紹稱,2023年前9個月,全國保稅維修進出口2459.17億元,同比增長105.9%。保稅維修等業務的開展,可幫助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整合全產業鏈,形成以生產訂單帶動維修訂單、以維修訂單促進生產訂單的良性循環。

在引導支持梯度轉移方面,此次《意見》提出加強梯度轉移載體建設、完善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對接合作機制、加大對邊境地區支持力度等3項措施。

魏建國提出,關於加工貿易的梯度轉移,此次《意見》除了中西部還提到了東北地區。這也將帶動內陸地區加工貿易的更快發展,從而佔據更高的比重。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1~9月,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佔全國比重從2008年的2.8%上升到24.8%。2022年,中西部、東北地區加工貿易佔全國加工貿易的比重已達29.4%。

“加工貿易升級版需要幾個條件,齊全的門類、更高質量的加工鏈條,更快的反應速度,以及更好地適應國際客戶的需求。”魏建國表示,新型的加工貿易和傳統的區別就在於高水平、高質量、高速度,以及高適應性,因此要針對全球需求加大研發力度。隨着政策的落地,明年整個加工貿易的規模和比重都有望出現較快的提升。而一個國家的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是互動的過程,“一般貿易發展起來了,會帶動加工貿易,加工貿易的提升也會帶動一般貿易,兩者齊頭並進”。

除此之外,《意見》在加強財稅金融支持方面,還提出統籌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現有資金渠道,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加工貿易企業信貸支持和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更好滿足企業匯率避險和跨境人民幣結算需求等2項措施。在強化要素保障方面,提出強化交通物流與用能保障、滿足多層次用人需求等2項措施。在優化加工貿易管理與服務方面,提出支持拓展國內市場,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適時調減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進一步優化相關措施,創新海關監管機制等2項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