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消息,產能過剩、價格下探、裁員傳聞……2023年上半年,整個光伏行業還在熱火朝天地擴產、招賢納士,不到一年時間,行業便奏響了“冰與火之歌”。2024年開局,光伏行業迎來新一輪洗牌。

2023年12月下旬,在華東地區某光伏頭部企業任職的周林,未能獲得轉正的機會。

周林清晰地記得,2023年6月,雖然光伏行業在熱議產能過剩的話題,但是隆基綠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通威股份(600438.SH)、晶澳科技(002459.SH)等行業巨頭紛紛豪擲百億元逆勢擴產,不少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招聘,進行人員儲備,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周林於6月底通過社會招聘,入職前述光伏企業。

不到半年時間,“變盤”來得太快,讓周林始料未及。從2023年11月份開始,其所在企業因爲產能過剩以及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跌等原因開始裁員。一些已經入職並未轉正的員工以及部分應屆畢業生,在轉正前被通知未獲得轉正。此外,一些即將入職的新人,被通知等待消息。

作爲一名供應鏈計劃經理,周林擁有世界500強企業的工作經驗,未曾想趕上了整個行業的收縮期。在這家公司工作了近6個月的周林,於轉正前被談話協商,與公司解了約。

從2023年12月份開始,光伏行業大規模裁員的傳言四起。經濟觀察報記者多方採訪發現,部分光伏電池和組件企業確實存在招聘收緊及裁員的情況。與此同時,整個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加劇、光伏組件價格跌破1元/瓦的重要心理關口等現實困境。

不僅如此,部分在2022年左右高調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在如今的形勢下黯然退場。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下半年以來,近10家上市企業終止了光伏相關的項目或融資計劃,如皇氏集團(002329.SZ)、正邦科技(002157.SZ)、江蘇陽光(600220.SH)等。

近日,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表示,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接下來的兩到三年,中國一半以上的光伏行業製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隆基的策略是不領先不擴產,既然TOPCon(一種光伏電池的技術路線)註定沒什麼大的空間,就在下一站提前佈防。

從中國光伏市場發展的歷史來看,2013年、2018年、2023年,光伏產業似乎難逃5年週期的“魔咒”。2023年年中,各大光伏企業還在地方政府的助力下,開啓擴產千億光伏戰;2024年,中國光伏市場就伴隨着行業產能過剩、價格下探、低價出清等,進入新一輪行業“大拐點”並開始重啓淘汰賽。

大規模裁員?

“晶澳裁員15%”“晶科能源計劃裁員20%,先從財管等後臺方面優化”“隆基綠能要裁員1萬人,其中應屆生無補償被快速淘汰”……裁員傳聞因一張網絡截圖在光伏圈廣爲流傳。

記者就裁員傳聞向多家光伏頭部企業求證,並獲得了回應。2024年1月2日,隆基綠能相關人士表示,產能競爭加劇,對降本增效提出更高要求,企業會加快更高自動化的生產,不斷通過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生產工具,實現大數據下的以銷定採、以銷定產。

此外,隆基綠能董祕部門也對外回應稱,市場變化很大,企業會根據經營情況、市場環境變化和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做相應的資源分配。

晶澳科技董辦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晶澳的生產經營情況正常,未發生優化員工或裁員的情況。其次,光伏產業是一個週期性的,受政策、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影響的行業,光伏行業出現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和優化員工的情況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結合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和企業的自身情況作出合適的決策,每家企業都會根據市場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合理規劃產能佈局和員工培養,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2024年1月3日,通威股份相關人士回覆記者表示,公司沒有裁員的情況。目前來講,在市場經濟下,任何一個行業產業正常的發展,大多是從發現需求到最後平衡需求,因此短期階段性的產能過剩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

愛旭股份也回覆稱,目前公司關於產能調整還沒有制定新的方案,現在一切正常,同時也沒有大面積裁員的情況。

晶科能源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並未有大規模裁員的情況。

東方日升表示,目前公司人員包括排產沒有太大的變化。公司一向的經營準則是以銷定產,會根據銷售的量來定公司的產能。

2023年12月份,TCL中環在回覆投資者時表示,公司根據上游材料供應與價格走勢、下游需求、行業庫存及訂單情況合理排產,庫存水平控制在健康合理區間。目前公司無大面積裁員情況,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儘管多家頭部企業對大規模裁員予以公開否認,不過,一位頭部光伏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其注意到光伏行業不少企業已經進行了裁員,對產能規劃等及時調整。

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入職一家光伏企業的李棟,曾經因爲進入這個蓬勃發展的行業而感到幸運。彼時,其所在生產基地招聘了一大批儲備員工。不過,伴隨着2023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與競爭加劇,企業的成本過大,開始進行員工優化調整。他越來越有危機感。在工作5個多月後即將轉正時,被公司通知希望其主動離職。李棟發現,當時校招的應屆畢業生,到12月時開始陸續離職或者被辭退。如今,這一生產基地已經大規模減產。李棟所在的2023屆畢業生招聘的微信羣也已經解散。

巨頭也難熬

頭部光伏巨頭們的日子也異常難熬。

1月4日,上述頭部光伏企業人士告訴記者,2023年,在地方政府等資金的加碼下,光伏企業“趕鴨子”擴產,尤其是跨界進入光伏的企業,並沒有技術積累,也沒有市場積累,現在部分企業已經停產或者倒閉。

作爲供應鏈計劃經理,周林也瞭解到,當下全球經濟並不好,光伏產品客戶也不會花很貴的錢去買光伏產品。而且光伏產品技術迭代比較快,光伏企業不停推出新產品,會導致部分代理商有一些舊產品庫存還沒有清掉,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局面。此外,因爲供大於需,大量光伏企業擴產後出現產品過剩。而且過去幾年,不少企業跨界進入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壁壘相對沒那麼強,也加劇了產能過剩。

當光伏組件價格下跌跌破1元/瓦,即便光伏巨頭企業們,日子也並不好過。

2023年11月28日,廣東省能源集團新疆有限公司對外公佈了最新的2023年組件採購項目招標情況。其中晶科能源、隆基綠能、晶澳科技、一道新能分別中標候選,能源一號測算發現,此次中標候選方的綜合單價爲0.95275元/瓦。一道新能給出了0.938元/瓦的最低價,並且與晶科能源一同成爲第一中標人。

光伏組件不足1元/瓦的價格,相較於2023年初1.8元/瓦至1.9元/瓦的水平已近腰斬。

隆基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在亞太電協大會上表示,價格下跌已經形成恐慌現象。光伏組件的產品價格本身已經非常低,跌破1元/瓦意味着完全跌破了成本價。2023年價格的下降超出預期,在產能過剩、低價競爭雙重壓力下,光伏市場正面臨制造業寒冬。

東方日升相關人士表示,組件價格如果繼續下降,對任何一家光伏公司來說,都是不太可能接受的,部分企業可能已經跌到成本價了,企業賣東西肯定是奔着掙錢去的,所以當下光伏行業正處於技術快速迭代階段,會進一步加速行業的洗牌,如果說能撐過這段時間,之後幾年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

上述晶澳科技相關人士透露,當下光伏行業確實面臨一些挑戰。目前的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屬於階段性、結構性過剩,在光伏發展的20多年中,產能過剩屬於常態。

上市光伏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回顧2023年全年,按照前復權口徑統計,晶科能源的股價下跌39.10%、晶澳科技的股價下跌51.51%、通威股份的股價下跌29.72%、天合光能的股價下跌54.75%、隆基綠能的股價下跌45.07%。

結構性產能過剩

光伏巨頭們堅信“先進的產能不過剩”,當下產能過剩屬於結構性過剩。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我國2023年前11個月光伏新增裝機163.88GW,同比增長149.4%。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的中性預期爲474GW,同比增長16%,與2023年59%的增速相比,增幅明顯放緩。

而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業掀起擴產潮,行業頭部企業紛紛投資百億加碼一體化產能。在光伏巨頭擴產背後,地方政府作爲合作方的身影頻頻出現,對發展光伏產業非常支持。

2023年6月左右,隆基綠能與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達成意向,擴產項目預計投資額約125億元;通威股份與成都市雙流區合作擴產項目預計投資105億元;晶澳科技與鄂爾多斯高新區合作擬斥資60.2億元進行擴產;晶科能源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管理委員會合作擴產項目總投資約560億元。有光伏行業人士透露,彼時,地方政府對光伏企業擴產的服務非常到位,出地、出廠房、出優惠政策,企業可以說是帶上生產線“拎包入住”。

上述頭部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雙碳政策刺激下,光伏新能源產業屬於國家大力發展方向,但是由於產能過剩加劇,行業企業也開始調整大規模擴張的步伐。

從數據層面看,Topcon對PERC(全反型鋼骨架基層鋪設太陽能板電池組件)的產能正在逐步替代。中郵證券研報顯示,在產品結構性方面:N型組件招標占比快速提升,將成爲2024年國內集中式裝機主流產品。2023年初以來,N型組件招標占比快速提升,由年初的20%左右提升至11月的60%,四季度以來能源央企的集採項目,N型組件採購佔比普遍達到70%以上。

上述通威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先進的產能是不會過剩的,其對公司的一些先進產品和先進產能非常有信心。另外,公司也是基於對未來行業需求的長期看好,會做出相應的戰略部署。

上述東方日升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新型技術產能並未過剩。

上述晶澳科技相關人士分析認爲,本次行業關注到的產能過剩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機構統計產能增速遠大於需求增速,但光伏各環節的產能是一個動態數據,未考慮落後產能的淘汰和規劃產能的實際落地情況;二是上游原材料價格快速大幅下跌疊加各環節的產能擴張帶來的競爭壓力造成組件價格的非理性下跌;三是當前光伏行業的某些落後組件庫存處於主動去庫階段。從這些角度看,通過合理的規劃和調控,促進行業良性競爭,才能實現光伏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看來,當下行業產能過剩的現象,總體來看還是過度投資導致的。過去18年,我們建設了380GW的電池和組件產能,最近我們花了18個月卻建設了380GW的一體化產能。現在18個月和過去18年建的產能是一樣多的。實際比這個還嚴重:過去18個月行業建設了450GW的一體化產能,遠超出380GW。這樣整個市場的供給大大超出了需求的增加,爲了爭奪生存空間,企業要找一切的機會,這必然帶來慘烈的價格競爭。

新一輪洗牌

進入2024年,當光伏巨頭苦熬之時,中小光伏企業或者近兩年跨界入局者,面臨新一輪洗牌。

2022年左右,光伏行業蓬勃發展,不少企業跨界進入光伏領域,希望分一杯羹。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就有數十家企業跨界光伏,包括皇氏集團、正邦科技、江蘇陽光等。例如2022年8月,皇氏集團披露,簽署年產20GWTOPCon電池項目,並設立安徽綠能作爲投資主體,項目計劃投資約100億元。

時間僅僅過去一年,部分光伏企業佈局項目已然落空。

比如,2023年10月,皇氏集團宣佈,轉讓安徽皇氏綠能科技有限公司80%股權,並註銷旗下控股孫公司皇氏晶華(廣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退出光伏板塊,迴歸公司主業。

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皇氏集團表示,考慮到TOPCon電池屬於重資產投入,後續仍需投入較大資金,且當前行業競爭激烈,公司決定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保障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主業上,因此對原項目投資作出相應調整。

此外,2023年11月,金剛光伏(300093.SZ)綜合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和資本市場及相關政策變化因素,決定終止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事項,該公司原擬定增募資不超過20億元,用於投資年產4.8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1.2GW組件項目等。

“撤退”的還有通信企業奧維通信(002231.SZ)。2023年1月,奧維通信發佈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擬通過與上海熵熠組建合資公司,投資建設5GW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到了6月便決定終止該項重大資產重組計劃。

此外,乾景園林(603778.SH)終止光伏項目定增;樂通股份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大幅減少對HJT電池項目的投資規模……

談及行業現狀,鍾寶申認爲,2024年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價格下探、低價出清,一些光伏企業會被淘汰出局,參與者將減少,企業活下來是第一要務。企業要高築牆、廣積糧,保持現金流,通過持續的創新投入、差異化的產品策略、組織結構的優化、組織能力的提升等建立企業的護城河,同時,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光伏是一場真正的馬拉松,只有新技術、新產品才能走進新的繁榮週期。

上述晶澳科技相關人士認爲,在行業調整期,擁有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將更容易渡過難關。

如何穿越週期

部分頭部企業通過產能放緩、拓展外海市場等調整適應變化。

1月4日,華東某頭部光伏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部分企業在產能擴張的步伐上已經有所放緩,通過更好的現金儲備來熬過寒冬。他所在企業,相對比較進取,一方面是進一步擴大技術的領先性優勢;另一方面持續推動海外產能一體化供應,擴大利潤來源。

相較之下,隆基採取了相對“收縮”的戰略,比如“精兵簡政”、足夠的技術儲備等策略調整。

上述隆基綠能相關人士透露,當下形勢對企業降本增效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企業會加快自動化生產,光伏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5G生產等智能化生產轉變,通過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生產工具,實現大數據下的以銷定採、以銷定產。

對於2024年產能過剩階段會持續多久,上述晶澳人士表示,這取決於市場需求、政策調整和技術進步等多方面因素。展望2024年,根據標普(S&PGlobal)預測,2024年全球裝機中性預測468GW,樂觀預測533GW,GW級國家數量從2023年的36個增長到2024年的40個。預計當前非理性組件價格水平對下游項目開發端的投資動機和項目收益率將更加有利,有機會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對比供需看,隨着落後產能陸續退出,歐洲庫存逐步消化,全球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增長,供需關係有望逐步迴歸合理水平。可以看到未來市場需求還是在增長,但相較於2023年度裝機量基數較大,相對而言增速放緩,但新增裝機量絕對數很大。

上述頭部光伏企業人士表示,每個行業都有周期。光伏行業是“高度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快速技術更迭,實現新技術產業化,賺快錢的時代必然一去不返,科技型企業競爭需要的是耐心成本。

(應採訪對象要求,周林爲化名)

原標題:經觀頭條|光伏行業重啓淘汰賽

編輯:陳豔琦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