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一九九二年的上海,霓虹養眼,萬花如海。”

胡歌鏡頭外的一句旁白,將觀衆帶入電視劇《繁花》的世界裏。

劇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男主角“寶總”炒股起家,隨後涉足外貿,再現了改革開放春風乍起下,一出出波瀾詭譎中的商戰大戲。

劇裏,股票是“寶總”發家的好幫手;劇外,銀行是《繁花》盛開的強助力。

2018年,上海銀行就與《繁花》劇組結緣,在長達三年的拍攝製作過程中與文旅部門共同爲《繁花》保駕護航。

從開立基本戶起步,該行持續與劇組方保持密切聯繫,爲企業提供融資、用資需求分析,推介適合的金融服務產品。

“新”是文化類企業的一大特點,很多文化創意類企業創業不久、規模不大,經營板塊比較少,多爲銀行的普惠客戶、長尾客戶。上海銀行浦西分行爲劇方——上海繁花裏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繁花裏”)開立賬戶的時候,還不掌握企業將會製作《繁花》的信息,下屬靜安支行堅持“扶小扶早”,持續跟蹤跟進,挖掘企業的特點,對接客戶的需求,才孕育了這次合作的機遇。

2019年冬,恰逢劇組與騰訊簽訂《繁花》影視劇的製作協議。

緣於此前銀企間長期互動熟識,出於對上海銀行專業金融服務的信賴,劇組聯繫上海銀行,希望申請一筆貸款用於《繁花》的製作。上海銀行第一時間與王家衛導演會晤,並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2020年《繁花》拍攝期間,因疫情突發,劇組拍攝工作不確定因素增加。上海銀行總分支行緊密聯動,迎難而上,攜手靜安區文旅局爲《繁花》開了影視行業大額授信業務的先河。考慮到拍攝週期較長,該行提供了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分8次提款,以此匹配拍攝週期和支付週期。

“輕”是文化類企業的另一大特點。文化企業大多屬於輕資產企業,高度依賴創新、創意,擔保能力較弱,開展融資時常常面臨無形資產評估難、抵押資產追償難等困境。

“頭頂在肩膀上,腳長在自己身上,只要保護好自己,機會永遠比風險大。”

劇中的這句臺詞,也是上海銀行敢於授信的心境寫照。

《繁花》原著小說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出品人有騰訊等國內頭部影視機構,王家衛導演領銜的首部影視劇及主創團隊陣容不凡,尤其《繁花》是騰訊定製劇,企業與騰訊有合同,還款來源較爲明確。

黃河路鳳陽路路口一景,劇中的“至真園”、現實中的苔聖園

“特殊時期,我們嚴格把控貸款資金用途,既不突破風險監管的要求,又竭盡可能爲客戶提供資金使用的便利。”上海銀行浦西分行行長楊嶸表示。

文化企業的生命週期和盈利模式與傳統企業不同,金融機構要服務好這類企業,需要開拓全新的風控模式,提升優質文化項目的甄別能力,平衡好收益與風險。

爲《繁花》提供多維度金融服務的上海銀行,對此有諸多思考,認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技術是機遇所在。例如,大數據有助於該行更好地瞭解文化企業,識別信貸風險;技術的進步也能讓銀行與投資機構等各方以更低成本形成金融服務的合力。

近年來,上海市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促進文化發展的利好政策,積極搭建銀企項目對接平臺,爲銀行提供了政策機遇和平臺機遇。

靜安區文旅局副局長吳芳藝表示,影視企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輕資產運營,但同時擁有豐富、優質的內容IP。爲了讓優質的影視內容不因資金受困而“難產”,靜安區文旅局爲優質的影視項目公司積極引薦銀行融資,同時在《靜安區關於促進影視、電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單列一條政策,明確支持影視企業使用融資平臺進行貸款,並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貸款貼息和擔保貼費;同時,支持影視企業開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對接。

對上海影視產業的金融支持,是上海建設全球影視創制中心、打造海派文化高地的重要助力。在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對文化創意產業“堵點”的疏通作用下,《繁花》融資樣本有望從“苗圃”變成“盆景”,讓更多文化作品“開花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