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季章

◎記者 馬慜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近日,吉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秦季章就如何落實“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等話題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

外界以往對秦季章的關注,大多集中在他身上的“招行老將”標籤——他曾在招商銀行工作多年。自從2020年加入吉林銀行後,秦季章不負衆望,將招行先進的零售轉型經驗付諸吉林銀行的改革發展實踐當中。如今吉林銀行面貌一新,存貸款規模位居吉林省內同行業首位,正在向中型商業銀行穩步邁進。

以建設金融強國爲使命

打造全國一流城商行

作爲吉林省最大的法人金融機構,吉林銀行正處於向中型商業銀行轉型的關鍵階段。近年來,吉林銀行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資產規模持續增長,目前資產總額已超過6521億元,存貸款規模位居省內同行業首位,經營機構發展到364家,員工人數增加到近1.5萬人,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1000強銀行中排名第240位。

對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這一目標,秦季章表示,吉林銀行將以敢爲人先的歷史使命感和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重要精神。

秦季章認爲,金融強國目標的提出立足於我國現實基礎。他用這樣一組數據舉例:和國際對比,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到8%左右,高於歐盟成員國平均比重3.8%的水平,已經接近金融業較爲發達的國家。從規模增速來看,國內金融機構總資產持續多年保持較快增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高。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達到452.82萬億元,同比增長9.5%;截至2023年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達到234.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工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0.9%、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4.1%、綠色貸款同比增長36.8%、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2.6%,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得到滿足。

在秦季章看來,這些都說明我國金融大國的地位不斷強化,金融強國建設基礎得到夯實。

站在新的起點上,吉林銀行已將金融強國的目標內化到自身戰略當中。2023年,吉林銀行開啓了新的三年戰略發展週期。秦季章表示,吉林銀行把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擺在首位,以建設金融強國爲使命,不斷強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主動融入吉林全面振興的歷史大勢與戰略格局,提出打造全國一流城商行的願景目標,全力推動以零售變革爲牽引的“15+11”改革變革戰略,努力在吉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時代激流中走出一條金融強國、金融報國的“吉行之路”。

做好“五篇大文章”

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五篇大文章’既明確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增長方式加速轉型的重點方向,也明確了金融業精準發力的方向。”秦季章介紹稱,近年來,吉林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實際在這五大領域持續探索發力,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在科技金融方面,吉林銀行成立吉林省首家科技支行,完善“五專四優”服務體系,2023年累計爲828戶科創企業發放貸款202億元,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覆蓋面達到54%。

在綠色金融方面,吉林銀行提前謀篇佈局,成爲東北地區首家簽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PRB)》的法人銀行,落地東北首單碳減排掛鉤貸款。

在普惠金融方面,吉林銀行兼顧業務的政策性和商業性,構建平衡風險和收益的經營體系,普惠貸款規模、增量保持吉林省內同業首位。

在養老金融方面,吉林銀行健全完善養老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在吉林全省率先通過全國適老服務網點認證,得到廣大老年客戶和監管部門的高度評價。

在數字金融方面,吉林銀行構建集渠道服務、風險防控、智能營銷於一體的數字金融體系,同步推進核心業務系統、數據中心、手機銀行、數字信貸等領域的數字化建設。

秦季章表示,下一步,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吉林銀行將進一步在理念創新、機制建設、產品研發、渠道拓展、科技支撐、風險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主要包括:申請設立科創金融專營機構,切實加大對科技創新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和“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支持,助力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快構建“4+3”綠色金融戰略發展體系,更加高效落實好國家“雙碳”和生態強省戰略;重塑普惠業務經營體系,找準並打通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堵點;建立健全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現代化服務型數字銀行。

做好“五篇大文章”意味着銀行要進一步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同時也要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於未來的資產投放方向,秦季章表示,吉林銀行未來將把金融資源優先向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等重點領域配置,結合吉林實際,持續加大對汽車、現代裝備製造、現代農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傾斜力度,進一步用足用好各項政策,切實發揮績效考覈效能,真正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更大的價值、產生更好的收益,爲吉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充沛的撬動力、支撐力。

明確中小銀行定位

依託發展防範化解風險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

基於這一全新要求,中小銀行需要釐清自身的職責定位。“吉林銀行是吉林省唯一的城商行,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是我們的職能使命,也是我們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秦季章認爲,吉林銀行要把準在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和吉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進程中的角色定位,紮根本土、專注主業、增強特色、差異發展,奮力當好“吉林人民的銀行”和全省金融服務主力軍。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秦季章看來,適應新形勢,關鍵是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吉林銀行面向未來制定了新的改革變革路線圖,圍繞打造“吉林第一零售銀行”“敏捷公司銀行”“投金業務第二吉林銀行”,提出了“212”和“五個一”發展目標,啓動了涵蓋15個領域的改革變革,打響了增收節支、風險化降、改革變革“三大戰役”。目前改革進展順利,爲最終實現中遠期戰略目標夯實了基礎。

防範化解風險是未來一段時間金融機構面臨的關鍵課題。在秦季章看來,從一定程度講,金融的本質就是經營風險,有風險,纔有槓桿作用下的收益。但是如果風險管理不好,超過合理和可控範圍,就會引發實質性的危機。他強調,尤其是中小銀行,由於資產規模、資金成本、風控能力等處於相對劣勢地位,相比大型商業銀行更易陷入危機。因此要時刻繃緊防範風險這根弦,切實提高經營風險的能力,千方百計防範化解風險。

“防範化解風險,最根本的是要靠高質量發展。”結合吉林銀行實際,秦季章從兩方面介紹了風險防範化解的經驗:一方面,緊盯市場需求,合理調整業務結構,優化產品設計,着力補充資本,保持合理淨息差,努力擴大營收和淨利潤;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嚴格遵守各項監管規定,築牢“三道防線”,完善信貸監測分析、貸後管理機制,深化特殊資產管理改革,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進不良資產、抵債資產、特殊資產清收和潛在風險化降,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堅決守好安全發展底線,努力在金融強國和吉林全面振興新突破征程中貢獻應有力量。

秦季章坦言,由於中小城商行身份屬性獨特,加上多年來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吉林銀行資金成本相對較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空間較大。他表示,未來吉林銀行將抓緊抓實金融強國和吉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戰略機遇,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敏銳捕捉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信號,精準、穩健、高效優化貸款融資結構,全力推動零售、普惠及中小成長型企業資產業務跨越式發展,更好平衡風險與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