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搶到票,付款後卻發現“林俊杰”變成了“林子祥”,還不支持退換?買演唱會門票也要“服從調劑”?近日,不少人遇到了這種情況,質疑是平臺“跳票”。

演出票務平臺大麥回應“跳票”質疑。

1月18日,“搶林俊杰演唱會付款後變成林子祥”登上微博熱搜,有消費者在成功付款購買“林俊杰JJ20世界巡迴演唱會-成都站”演唱會票後,發現出票的卻是“2024林子祥50堅演唱會”,而林子祥演唱會就在購票的第二日,消費者質疑平臺故意“跳票”,希望退款。

1月18日,大麥平臺是否存在跳票行爲?大麥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經我司技術嚴格排查覈實,大麥不存在任何跳票的情況。如果用戶選擇的場次沒有庫存了,大麥會停留在該場次,頁面顯示場次‘無票’。大麥不存在自動切換其他項目的情況,只有用戶手動選擇了其他演唱會進行下單,纔會創建其它演唱會的訂單。”

據悉,大麥已陸續與購票者取得聯繫,爲未覈銷未現場觀演者辦理全額退款。

大麥方面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主辦方允許退票,是考慮到林子祥演唱會已經結束,而誤點的用戶並未覈銷,經綜合考慮才最終同意,並非認可用戶說的“跳票”的理由。

消費者爲何會“誤點”?

從消費者曬出的帖子來看,在大麥首頁的“搶票播報站”欄目,當日的窗口主圖是林俊杰,點擊該窗口即可直達購票頁面,但窗口的右上角還有一行小字“林子祥成都”,消費者以爲自己購買的是林俊杰演唱會的門票,實際是在爲林子祥演唱會付款。

澎湃新聞記者登陸大麥APP發現,“搶票播報站”的設置格式依然如此,比如,主圖是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右上角則滾動“王曉佳”“Amazing”等詞條,這些滾動詞條均是平臺正在熱搶的門票。記者實測發現,即便誤觸,頁面也不會跳轉至對應詞條的搶票頁面,而是多場演唱會的信息,需要用戶再手動點擊“去搶票”,才能進入搶票頁面。

值得注意的是,諸如林俊杰等明星的演唱會門票十分熱銷,需要用戶拼手速、拼網速,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很難去規避“搶票播報站”右上角那排滾動信息。此前,也有用戶吐槽“想買陳奕迅,買成陳粒”“想買林俊杰,買成林志炫”。

對於大麥是否會對“搶票播報站”進行優化?大麥方面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澎湃評論|林俊杰變林子祥?售票平臺喫相太難看

事件發酵至此,“可退票”的結果是大家樂意見到的,但其過程顯然也折射出消費者維權之難、平臺喫相之難看,以及依然存在一些如鯁在喉的困惑。

比如,針對“跳票”,恐怕也不能任憑平臺自說自話,究竟存不存在違規操作,或許只有第三方管理部門介入調查後,才能給公衆一個權威且令人信服的答案。想來,如果真的不是“跳票”,平臺也不想這麼不明不白地被消費者和廣大網友誤會,也應該積極尋求通過第三方調查來澄清自身。

去年8月,數百名消費者稱遭音樂節“跳票”,搶25號的票付款後變成26號。對此,大麥網、貓眼等平臺也是回應稱不存在“跳票”,一經售出無法退改。此類問題似乎陷入一個死衚衕:消費者頻頻質疑,平臺屢屢否認,類似事件一次又一次發生。

據瞭解,在當天購票平臺首頁,專門設置了帶有林俊杰頭像的購票入口,點擊該窗口即可直達購票頁面。但是在該窗口的右上角,還有一行小字爲“林子祥成都”。這也是平臺方和部分網友質疑購票者不慎點錯的重要依據之一。問題或許恰恰就出在這裏。

一邊是醒目的頭像,一邊是小號的字體,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一些平臺慣用的視覺陷阱,類似的“埋坑”此前並不罕見。而且,兩場演唱會都是在成都,倆人又都姓林……當巧合太多了,人們就未免生疑,這是不是故意的?正如有網友吐槽,“搞這麼小的字,跟熱銷票進行搭配捆綁,還說不是故意的,這誰能信啊。”

搶過演唱會門票的都知道,尤其是當紅明星的,拼的就是手速,能刷進付款頁面已經是萬幸,這個時候,消費者往往都是“掃一眼”馬上確認付款。這樣的消費場景和消費者心理,是不是也被某些平臺利用了?

更讓人懷疑平臺有故意之嫌的是,林俊杰的演唱會是在今年三月,而林子祥的演唱會就在此輪搶票後的第二天,留給消費者的“反應時間”很短,這也成了平臺拒絕退票的主要理由。也有消費者表示,自己付款後就發現不對,然後聯繫客服,卻回覆說下班了,結果第二天就“不能退票”了。

再退一步講,就算平臺是無意之失,那給消費者造成的誤導也是客觀的,至少有個購票通道設置不合理的責任,不該讓消費者承擔後果。大平臺都是靠大格局撐起來的,跟消費者耍小聰明,總是想着佔消費者便宜,終究是把路走窄了。

尤其是,還有不少網友吐槽,並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坑,以前搶林俊杰的門票也變成過林志炫。這到底是平臺的疏忽大意和“巧合遇見了巧合”,還是某種慣用手法甚至行業性的套路?值得深究。

過去一年,是演出市場迎來複蘇的一年。各類演唱會、音樂節“井噴式”增長,消費者對此也報以極大的熱情。在這樣的背景下,平臺更應該懂得珍惜,對消費者真誠以待,堅守長線思維,努力提升服務品質,把演出市場的生態做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