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有保守分析師表示,降息對已陷入衰退的經濟數據無濟於事。

歐洲央行鷹派聲量漸弱,但從近期央行官員頻繁打壓市場預期來看,降息週期並不會馬上開啓,而這次歐央行會多大程度反駁市場的降息預期備受關注。

1月25日(週四)晚間,歐洲央行(ECB)將公佈利率決議,隨後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召開新聞發佈會。經濟學家的共識是,歐央行將繼續維持政策利率不變,重點關注歐央行對通脹前景的評估,以及新聞發佈會拉加德對未來降息的時機和幅度的暗示。

儘管2024年以來多項數據暗示歐洲經濟增長疲軟,但此次議息會議歐央行仍將繼續打壓市場“過快過早”降息的押注。

今年以來市場對歐央行降息預期反覆動搖,目前貨幣市場預期今年歐央行有望累計降息約130個基點,6月份首次降息的概率接近97%,而在兩週前交易員押注降息將從3月或4月開始,幅度爲150個基點。

富國銀行和巴克萊均在報告中指出,本週的政策聲明和發佈會將傾向於鷹派,“拉加德可能會再次強調,從工資協議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潛在的價格壓力仍然很大,特別是服務業。”

“保不住”經濟,6月降息?

分析師普遍認爲,要判斷歐央行何時開啓降息週期需要判斷歐央行究竟是更關注薪資和通脹數據,還是更關注經濟數據。

去年12月份,歐央行如期連續第二次維持利率不變,將主要再融資利率、存款便利利率、邊際貸款利率維持在4.5%,4%以及4.75%的歷史高位,並明確表示不會進一步加息。

在這種背景下,市場預期歐央行最快可能在今年3月降息開啓降息週期,爲了打壓市場預期,歐央行多位高官頻頻發聲。

拉加德在達沃斯論壇期間高呼,投資者應對降息需保持耐心,“歐洲央行在夏季之前可能不會提出降息的指導方針”。市場着實被拉加德“潑了冷水”,降息預期開始降溫。

一方面,儘管通脹數據整體回落,但歐洲核心通脹數據表現出比預期更強的黏性;另一方面,歐洲薪資上漲壓力對通脹的影響正逐步顯現。此外,紅海緊張局勢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也值得關注。

拉加德和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一再指出,第一季度的工資和解協議(數據將於5月公佈)是一個相關的衡量標準。這被一些人視爲歐洲央行可能在6月會議上首次降息的線索

荷蘭國際集團(ING)的宏觀經濟全球主管Carsten Brzeski表示:“歐央行認爲降息對已陷入衰退的經濟數據無濟於事,這就是爲什麼他們真正關注的是通脹數據。”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指出,今年6月的會議或許是歐洲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的時機,預計7月會議開始資產負債表正常化進程,至於今年的降息將取決於數據表現,但幅度不會低於75個基點

摩根士丹利也認爲,歐央行更爲關注通脹和薪資的數據,預計在6月歐央行將得到線索開始降息,此後每次會議降息25個基點。

摩根士丹利指出,2024年的工資的變化將是驅動歐央行貨幣政策的關鍵:

在過去幾年中,核心通脹在1月份出現了相對較高的反彈幅度,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情況在2024年會否重演。但我們預計總體和核心通脹率將繼續下行,2月歐元區總體通脹和核心通脹分別降至2.3%和2.7%。

而工資數據將成爲焦點,我們獲得全面的工資數據之前(即2024年5月和6月),有關工資和利潤率的敘述不太可能出現有意義的變化。因此,1月會議的重點更可能是能源價格的近期變化和近期金融條件過度寬鬆的影響。

爲“保住”經濟增速,4月降息?

但也有分析師認爲,歐洲央行在通脹方面的謹慎態度是爲了打壓市場對於歐央行一季度降息的預期,在未來經濟增長和通脹疲軟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將在4月份首次降息。

經濟學家們認爲,歐元區經濟可能處於輕度衰退之中,預計第四季度GDP環比萎縮約0.3%。此前,歐元區第三季度GDP數據已顯示,歐元區GDP環比下降0.1%,沒有達到經濟學家們預期的0增長。

巴克萊分析師指出,歐央行與市場預期的巨大差異主要源於對經濟增長前景的不同看法,以及加息對歐元區經濟放緩的影響:

自上次歐央行公佈經濟預測以來,出現的經濟數據表明,已經不太樂觀的經濟正進一步疲軟。預計經濟停滯至少會持續到2024年初,這意味着經濟增長放緩或停滯的時間可能比之前預期的更長。

預計歐央行將在4月降息25個基點,開啓寬鬆週期,隨後連續降息25個基點。如果歐洲央行在6月開始降息,那麼降息幅度將達到50個基點。

德意志銀行也認爲,預計此次會議歐央行將在通脹方面保持謹慎,並繼續反擊市場對該行將在第一季度降息的預期,但預計歐洲央行將在4月份首次降息,4月至6月期間料連續降息共50個基點,2024年料累計降息150個基點:

在名義利率不變的情況下,通脹下降將意味着實際利率上升,這將加大經濟全面衰退的風險,並對勞動力市場造成真正的衝擊。

法巴銀行經濟學家在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較低的通脹數據進一步給4月歐央行政策轉向提供了數據支撐,降息幅度達到125個基點提供了理由。”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