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 作者 蔣華棟

歐洲天然氣價格下降,關鍵因素在於短期的供需兩端錯配和中長期能源結構變化。從短期來看,經濟低迷導致天然氣需求下滑明顯,相對高位的庫存水平也是打壓氣價的又一關鍵因素。從中長期來看,一方面能源結構中液化天然氣的供給正在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供給正在加速發展。此外,歐洲對美能源依賴也在增強。雖然短期內“氣”足了,但要實現能源供給真正的安全和自主,歐洲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近期,歐洲天然氣價格快速下跌引發各方關注。截至1月18日,歐洲天然氣價格下跌至27.8歐元/兆瓦時,與經地緣衝突後2022年三季度高點的345歐元/兆瓦時左右的價格相比,下降超過九成。歐洲天然氣價格下降的關鍵因素在於短期的供需兩端錯配和中長期能源結構變化。

從短期來看,歐洲正處於近年來少有的天然氣供需舒適區。

在需求層面,經濟低迷導致歐洲天然氣需求下滑明顯。2023年,歐洲經濟整體相對疲弱。從近期數據來看,歐元區經濟走勢呈現明顯的先揚後抑態勢,一季度同比增長1.2%,二季度同比增長0.5%,三季度同比增長0.1%。歐洲央行近期表態也顯示,四季度歐元區經濟不容樂觀,極有可能仍然處於停滯不前或輕微衰退的狀態。值得關注的是,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國內生產總值2023年較2022年下降0.3%。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歐洲經濟在2023年一季度之後熄火。受此影響,歐洲對於天然氣的需求不斷下降。荷蘭國際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歐元區天然氣需求相較2022年下降7%,相較2017年至2021年的平均水平下降16%,凸顯了經濟活動不振對於天然氣價格的影響。

需求不振不僅體現在歐洲製造業部門和工業部門,在電力能源部門也非常明顯。2023年,歐元區電力能源生產規模進一步下降,同時部分電力供應轉向可再生能源。因此,數據顯示,歐元區電價和氣價的價差長期處於負數區間,甚至在供暖季仍然保持這一態勢。因此,無論是歐洲製造業部門還是電力能源部門,需求的普遍低迷是造成氣價在2023年持續下滑的關鍵。

在供給和庫存層面,近期全球天然氣市場雖然受到中東地緣局勢和航運受阻的衝擊,但歐洲地區相對高位的庫存水平無疑是打壓氣價的又一關鍵因素。

2023年,爲應對歐洲冬季用氣潛在高峯,歐盟機構全年都在強化天然氣供給、着力提升入冬庫存水平。在2023/24供暖季開始時,歐元區天然氣庫存基本達到100%的水平,以最佳狀態進入供暖季。至1月初,歐洲天然氣庫存水平仍然較高,維持在86%的高位。各方預計如果未來沒有額外需求激增的情況或供應衝擊,歐洲在供暖季結束時天然氣儲備仍將維持在50%左右,高於此前年度的平均水平。這一高庫存態勢無疑顯著緩解了此前歐洲對於氣荒的擔憂,同時也意味着歐洲氣價短期內上漲空間有限。

近期紅海緊張局勢雖然造成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運輸受阻,歐洲主要天然氣供應方卡塔爾能源公司已經停止油輪通過紅海,但仍有備用繞行路線爲歐洲提供LNG。與此同時,在歐洲LNG供給結構中,美國已經取代卡塔爾成爲最大LNG出口國。因此,紅海局勢的變化並未對歐洲天然氣供給造成過大沖擊。

德國經濟數據、歐洲央行高層釋放的經濟放緩數據以及歐洲天然氣庫存數據成爲打壓氣價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近期主要央行關於降息節奏的表述也給大宗商品市場潑了一盆冷水。降息預期降溫和推後,加劇了天然氣價格的下滑。

事實上,從供需基本面看,2024年歐洲天然氣市場仍面臨價格壓力。相關機構預測,歐洲天然氣需求低迷的態勢將在2024年一季度延續,較過去5年平均水平下降15%左右。儘管各方認爲二季度歐元區天然氣需求將有所回升,但總體恢復有限。在供給層面,2023年全球新增LNG出口產能有限;2024年受美國LNG出口產能增加影響,全球市場新增LNG供給較2023年增長525%,其中大量出口將對準歐洲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歐洲天然氣市場近期的波動不僅是短期供需態勢和金融環境的表現,更是中長期歐洲能源結構變化的結果。

一方面,歐洲能源結構中LNG的供給正在快速上升。2021年,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管道天然氣佔歐洲天然氣進口的44%,LNG供給佔比約爲20%左右。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力推天然氣貿易轉向,管道天然氣規模大幅下降,相比之下,歐洲更加依賴北歐管道天然氣供應。挪威在歐洲能源供給中的比重從2021年的26%上升至2023年的31%,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在歐洲天然氣供給的比重則下降至7%。與此同時,歐洲天然氣供給轉向以LNG爲主,LNG佔歐洲天然氣供給總量的比重從21世紀頭20年20%的平均水平上升至2023年的53%。

另一方面,歐洲的可再生能源供給正在加速發展。在歐盟REPowerEU計劃中,減少對俄羅斯的化石燃料依賴,一方面要強化能源替代進口渠道,另一方面則是要加速推進可再生能源建設和低碳經濟發展。按照歐盟可再生能源指令,到2030年將歐盟可再生能源佔最終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由目前的32%提高到42.5%。這意味着歐盟可再生能源在總體能源供給份額中的比重將翻一番。可再生能源快速增加,無疑是歐洲化石能源需求下降的又一中長線影響因素。

因此,歐洲天然氣市場的近期波動是短期供需態勢和中長期能源結構變化的綜合結果。無疑,如果從擺脫俄烏衝突後能源短缺困境的角度來看,歐洲能源政策是有效的。然而,如果從提升能源自主這一歐洲調整能源結構的初衷出發,當前市場反映出來的態勢又值得反思。

歐洲能源結構轉變的又一中長期態勢是歐洲對美能源依賴增強。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急切謀求天然氣可替代供給。由於LNG運輸成本高昂而美國具有地理優勢,同時相較於澳大利亞和卡塔爾,美國出口LNG更多依賴於現貨貿易,美國成爲歐洲新天然氣貿易架構中的主要供應方。預計伴隨未來美國新增出口產能的投產和歐洲更多再氣化終端的使用,歐洲對於美國的天然氣依賴還將進一步加強。

因此,雖然短期內“氣”足了,但是要實現能源供給真正的安全和自主,歐洲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實現自身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是其中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