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推進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當前加快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一大發力點。

1月29日,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門對外聯合發佈《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明確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進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實施意見》明確,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等產品。加快工業元宇宙、生物製造等新興場景推廣。依託載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和項目場景,加速探索未來空間方向的成果創新應用。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隨後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指出,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瞄準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等產業,着力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重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湧現,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不斷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新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培育未來產業已成爲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開闢新賽道、塑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工信部科技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具備工業體系完整、產業規模龐大、應用場景豐富等綜合優勢,爲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各省(區、市)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出臺了培育未來產業的政策文件。但我國未來產業發展也面臨系統謀劃不足、技術底座不牢等問題。

上述負責人稱,爲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對未來產業的前瞻謀劃、政策引導,圍繞製造業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支撐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聯合出臺《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遵循未來產業發展規律,從技術創新、產品突破、企業培育、場景開拓、產業競爭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發展目標。

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穩步提升。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突破百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形成百項標誌性產品,打造百家領軍企業,開拓百項典型應用場景,制定百項關鍵標準,培育百家專業服務機構,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到2027年,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遍應用,重點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構建未來產業和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成爲世界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目前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作爲着力重點,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新領域新賽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實施意見》按照“技術創新—前瞻識別—成果轉化”的思路,提出推動前沿技術產業化的具體舉措。

《實施意見》明確,面向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6大重點方向,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發揮國家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作用,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體系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所長韓健表示,2024年我國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建設將進一步落地落實,關鍵領域技術創新將進一步提速。下一步,需加快優化前沿技術轉化路徑,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構建“技術研究—早期驗證—產品孵化—場景應用—規模推廣”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支持企業牽頭科研院校搭建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爲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