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嘉悅 聶林浩

上證指數重回2900點、ETF成交活躍、科技股強勢反彈……龍年首個交易日,在情緒回暖、資金湧入的背景下,A股迎來開門紅,機構也摩拳擦掌進行佈局。

從倉位情況來看,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私募整體倉位回升至78%以上,公募基金整體倉位也有所提升。與此同時,2月以來,有機構風向標之稱的ETF獲得資金顯著增持,北向資金淨買入超200億元。

機構認爲,後市“擇股”能力比“擇時”更顯優勢。梳理公開資料可見,科技、高端製造顯然是機構的重點掘金領域,諸多知名機構已出手加倉。

多路資金陸續進場

ETF成爲2024年以來的市場熱點。Choice測算,截至2月8日,2月份股票型ETF的淨申購額超1700億元,今年以來淨申購額接近3300億元。其中,寬基ETF承接了大量的增量資金,成爲機構增配A股的重要工具。

例如,今年以來,易方達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淨申購額測算值分別爲586.6億元、534.9億元和503.6億元,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中證1000ETF等也吸引了數百億元資金的湧入。

此外,機構還陸續提升組合倉位。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爲78.06%,較此前一週小幅提升。公募基金也不例外,國泰君安測算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主動權益類基金股票倉位爲86.81%,較此前一週上升0.72個百分點。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2月以來,北向資金連續六個交易日持續淨買入,累計淨買入金額達211.69億元。

隨着市場情緒回溫,基金產品發行端也有所回暖。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2月共計將發行135只新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其中權益類基金81只,僅2月19日就有37只基金啓動發行,其中包括23只權益類基金。

另外,1月共有403傢俬募管理人備案了653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較2023年12月基本持平,其中股票策略依舊是備案“主力軍”,備案數量爲457只,佔比達69.98%。

增持科技、高端製造行業

資金入場瞄準了哪些機會?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公募權益類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電子和醫藥生物。

私募基金的持倉則與公募不謀而合。朝陽永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股票多頭策略私募基金重倉的三大行業分別爲電子、傳媒和生物醫藥,相比2023年12月底,股票多頭策略私募加倉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爲建築裝飾、電子和醫藥生物,持倉比例分別提升5.12個、2.97個和1.32個百分點。

梳理可見,諸多知名基金經理也對科技、高端製造等領域青睞有加。

2月7日,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移遠通信公告稱,截至2月1日,重陽戰略投資旗下三隻產品合計持有公司超1000萬股,較去年三季度末增持286.7萬股。

同一天,半導體材料企業鼎龍股份發佈的回購公告顯示,截至2月5日,興證全球基金旗下的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混合與興全合泰混合兩隻基金較去年三季度末分別增持公司518.1萬股和474.9萬股。同期,高毅資產基金經理鄧曉峯管理的兩隻產品增持鼎龍股份11萬股。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9日,高毅資產、盤京投資、重陽投資等超5家百億級私募去年三季度以來加倉了科技、高端製造領域的優質企業。

部分機構還借道ETF增配科技板塊。1月15日,易方達國證機器人ETF披露的公告顯示,截至1月11日,北京和正私募和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凌頂投資兩家中大型私募旗下產品,現身該基金的前十名份額持有人名單。

成長板塊機會多多

機構對於成長板塊興趣盎然,“翻石頭”熱情不斷升溫。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今年以來共有973家上市公司接受了機構調研,累計調研次數高達29711次。其中,專用設備、通用機械、計算機應用是機構關注度前三的行業,接待調研頻次分別爲1417次、1445次和1397次,醫療器械、化學制品和半導體行業也備受關注,今年以來接待機構調研頻次均超1000次。

從個股來看,協創數據最受機構青睞,今年以來接待機構調研數量達371次,其中不乏廣發基金、華夏基金、聚鳴投資、慎知資管、摩根資管、路博邁基金等知名機構的身影。

此外,中控技術和科德數控今年以來分別接受了機構調研369次和317次。

多家機構認爲,雖然去年成長風格處於逆風局面,但2024年的成長板塊依舊蘊含豐富的結構性機會。

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剛分析稱,在A股超跌反彈過程中,受益於流動性和風險偏好改善的成長風格或將更爲有利,關注具有產業趨勢且前期嚴重超跌的醫藥、電子、軍工等行業,衛星互聯網、智能駕駛、機器人等科技主題或亦有表現機會。

景順長城基金認爲,整體來看,當前市場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隨着市場整體反彈,可關注電子、醫藥、新能源、部分消費品行業。

“經歷了前期的下跌,整體市場在2023年末已經到了歷史較低的估值位置,大部分行業調整已經比較充分。新的一年,我們看好科技硬件、智能汽車、創新醫藥、AI應用等成長方向。”運舟資本週應波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