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鄧雄鷹

保險的賺錢效應幾何?值不值得資本投入?淨資產收益率(ROE)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近日,134家非上市保險公司的2023年ROE接連出爐,透視這一數據有助於投資者瞭解現階段國內保險市場主體的資本回報情況。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隨着盈利水平下降,2023年保險公司的ROE水平有所下滑。

不過,具體情形各有不同。相對而言,“小而美”的外資險企整體呈現效益較優的特點,在賺錢能力上也凸顯一定的“馬太效應”。

近七成財險爲正

ROE是淨資產的回報水平,該指標更能體現一家公司給予資本投入方的回報水平,可以幫助股東或投資者評估保險公司的賺錢能力。在保險業中,財險公司對ROE的關注程度要遠高於壽險公司。

從2023年數據來看,74家非上市財險公司的ROE中位數爲1.84%,不同公司之間差距則較大:美亞保險、安華農業保險、蘇黎世保險、英大財險、衆惠相互、三井住友、日本財險等7家公司的ROE達到了兩位數。

其中,美亞保險ROE達到18.86%,在非上市財險中最高。該公司屬於外資財險“小而美”的典型,2023年保險業務收入約20億元,年末總資產40億元,淨利潤約3億元。美亞保險業務規模並不算特別大,但公司專注擅長的業務領域,承保盈利效應顯著,2023年綜合成本率僅77.4%,大幅優於多數財險機構。

與此同時,財險公司2023年ROE在5%~10%區間的有15家,0~5%的有29家;2023年ROE爲正的共計51家,在74家財險公司中佔比接近七成。

此外,2023年ROE爲負數的財險公司有23家,多家中資財險公司甚至負到兩位數,ROE最低的是燕趙財險,爲-45.71%。

壽險僅25家爲正

60家壽險公司披露的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保險公司ROE指標分化嚴重,且整體較2022年進一步降低。整體上,大型機構和外資機構ROE水平較高。

受2023年淨利潤普遍下行的影響,60家壽險公司中只有25家實現了淨利潤和淨資產收益率“雙正”。其中,有3家公司ROE在10%以上,3家在5%~10%之間,12家在1%~5%之間,7家則介於0~1%。與此同時,2023年超30家壽險公司的ROE爲負,在60家壽險公司中佔比過半,而60家壽險公司的ROE中位數爲-4.11%,顯示壽險這門“生意”賺錢不易。

2023年ROE最高的是泰康人壽,爲16.24%,該公司2022年ROE爲16.19%,在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一。此外,中意人壽、安聯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的ROE均在5%之上,這些公司爲經營多年的外資壽險公司,具有長期穩健的特點。

壽險經營面臨困境

整體來看,壽險公司2023年ROE整體偏低,且相較2022年也有明顯下降。從2022年情況看,59家壽險公司中,共計27家ROE爲正,其中7家ROE在10%以上,6家在5%~10%之間,10家在1%~5%之間,4家則介於0~1%。

壽險公司ROE水平呈逐年下行趨勢。據記者此前估算,2021年多家壽險公司ROE達20%以上,包括友邦人壽、泰康人壽、平安健康、信美相互人壽、中信保誠人壽、國壽養老、平安人壽等。

事實上,長期虧損而難以步入盈利期,已成爲國內壽險業不少主體發展的一個困境。不過,與財險公司不同,壽險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受多個因素的影響。業界人士向記者表示,由於壽險公司開展的是長期業務,淨利潤與保險業務、投資業務和外部利率環境等多重因素相關,波動往往較大,因而ROE並不穩定,且彈性較大。

因此,業界人士表示,ROE並非壽險公司經營考覈的核心指標,從資本回報角度來看,需要對壽險公司的ROE觀察一定時期,看一家公司ROE的長期表現及其在行業中的水平,這樣才相對有參考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