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王月龍    

當地時間23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公佈戰報稱,烏軍在庫皮揚斯克、巴赫穆特、阿夫傑耶夫卡等方向擊退俄軍進攻,烏克蘭火箭炮部隊對俄軍防空系統、火炮、雷達站實施了打擊。此外,烏空軍司令奧列修克當天在社交媒體發佈消息稱,烏空軍擊落俄軍一架A-50空中預警機。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2月23日,美國、加拿大、歐盟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俄駐美大使同一天對美國製裁回應說,俄方將繼續捍衛自身核心利益。另外,俄外交部對歐盟新一輪制裁也公佈了回應措施。

美國代理常務副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宣稱,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新制裁將是“毀滅性的”,並將給俄方針對現有制裁的規避行爲製造障礙。“美對俄最大規模製裁”,據彭博社23日報道,白宮當天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對俄羅斯實施500多項新的制裁,制裁將針對與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入獄有關的個人,以及俄羅斯金融部門、國防工業基地和採購網絡等。

匈牙利反對歐盟向烏繼續供武

德國民衆也集會反對

當地時間2月23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由於匈牙利的反對,歐盟成員國未能就俄烏衝突爆發兩週年發表聯合聲明。作爲替代,歐盟委員會網站23日發表了歐盟領導層的聯合聲明,稱歐盟準備加強向俄羅斯施壓,繼續爲烏克蘭提供財政和武器上的支持。匈牙利方面則單獨發表聲明,呼籲立即停火,舉行和平談判。

自俄烏衝突以來,匈牙利政府多次表示,不應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支持,而是應該結束衝突。

當地時間2月19日,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西雅爾多在歐盟外交理事會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歐盟對俄羅斯的第十三輪制裁方案中所有損害匈牙利利益的內容都已取消,但這一方案並沒有使烏克蘭的和平更近一步,只是一項虛僞措施西雅爾多表示,新的制裁措施即將敲定,唯一的原因是在俄烏衝突爆發兩週年來臨之際,讓社會各界說歐盟已經做了一些事情。

此外,當地時間2月23日晚上,德國民衆在首都柏林舉行集會,抗議德國政府不斷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呼籲通過外交接觸來平息衝突。22日,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一項新的法案,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武器。23日,來自德國各地的民衆在國會大廈前舉行燭光集會,呼籲德國政府停止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切實推動和平。

自俄烏衝突發生以來,德國和歐盟飽受衝突外溢之苦。民調顯示,七國集團民衆對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的意願大幅下降。示威者表示,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無助於解決俄烏衝突。

美國散佈“戰爭恐慌” 

西方真要與俄“全面戰爭”?

據央視新聞2月24日消息,隨着俄軍逐漸控制阿夫傑耶夫卡,西方內部這幾天充滿了“恐俄”的聲音,聲稱北約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迫在眉睫。然而剛剛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公佈的報告顯示,七國集團中只有美英兩個國家將俄羅斯當成了首要威脅,而一年前,這一數字是七國中有五國這樣認爲。這種情況下,西方真的要和俄羅斯全面開戰嗎?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認爲,西方散佈“戰爭恐慌”更多是利用“恐俄”維持其對烏政策,並試圖長期對俄遏制。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首先不斷渲染和誇大俄羅斯的安全威脅,實際上一直是美國尋求與俄羅斯對抗的一個基本政治理由,尤其是在目前的背景下,應該說“恐俄”是西方維持它對烏克蘭危機政策的一個基本的政治基礎。我們注意到最近有關未來一段時期,有可能西方會面臨和俄羅斯“開戰”這樣一種風險,這種說法實際上是在美國由於國內政治鬥爭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下降後,在歐美出現的輿論。我覺得這應該說是“恐俄症”的一個變體。因爲這個時候一定程度上西方要轉移國際社會對俄烏衝突進展的注意力,要進一步讓西方已經出現的“疲勞症”有所消退。

據每經網,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實際上,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的第三天,我就曾經接受過採訪和公開撰文,判斷俄烏衝突將會長期持續下去,這是一場拉鋸戰和持久戰。後來從2022年九月份開始,我到俄羅斯實地調研了21個城市。當時我也曾講過,烏東四州最終的狀態,可能是俄烏雙方各自佔據一部分控制區。

當前俄羅斯佔據了差不多烏東四州90%左右的地盤,而烏克蘭在2023年9月份反攻到現在一年多以來,效果並不明顯。從目前來看,雙方都還沒有完全停戰,甚至簽署和平協議的基礎。

如果2024年特朗普當選,我覺得會給俄烏局勢帶來一些微妙變化。對於俄羅斯而言,特朗普是一個值得交往和互動的對象。特朗普在此前任期上不止一次表達過對普京的欽佩,也有其他積極的言論。特朗普也承諾自己當選以後不會再給烏克蘭更多軍事的援助,所以如果特朗普當選,我覺得俄烏局勢會有所緩和。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烏局勢受特朗普當選的影響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我們(人大重陽)在俄烏衝突兩週年之際發佈了三份報告,認爲新的地緣政治動盪體現出一種“大爭之勢”。這樣的大爭之勢下,各個力量都在崛起,尤其是地方武裝的力量。在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之外,過去的一年多里,全世界造成25人死亡以上的軍事衝突超過180場。世界處在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動盪的地緣衝突進程中,死亡人數和因動盪而流亡的難民人數都創造了二戰以來的新高。

這樣的形勢,一方面折射出美國領導力的急劇下降,無力把控世界的穩定。在如此動盪的國際格局下,變革的聲音也在加強,所以無論是金磚國家的擴容,還是全球南方的興起,世界上越來越多的非西方力量都在謀劃着新的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覺得世界未來的發展一方面充滿不確定性,但世界會在動盪中重新尋找到新的變革與發展,以及新的動能和機遇。

編輯|王月龍 易啓江 杜恆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