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擾攘超過半個月,韓國醫療界爆發的風暴至今仍在持續。

當地時間2月23日,韓國政府將國家醫療危機警報級別上調至最高級的“嚴重”級。前一日,韓國保健福祉部通報,韓國100家大型綜合醫院中,已有9275名實習和住院醫生遞交辭職報告,佔這些醫院以上醫生羣體的74.4%,其中8024人離崗。

醫生接連請辭離崗,韓國醫療一線陷入混亂。目前,首爾五大醫院取消了30%—50%的手術計劃,一線醫療空缺不斷擴大。

儘管保健福祉部警告,將對那些未能重返崗位的醫生吊銷執照,韓國司法部也發出威脅,考慮對採取集體行動的人“拘留和調查”,但這波醫生辭職罷工潮還是愈演愈烈。而這些醫生抗議的,正是韓國政府在今年2月初出臺的全面改革地方醫療和基礎醫療的一攬子計劃,首當其衝的是當中擴大醫科大學招生規模的內容。

對於醫改方案,韓國政府和醫療界各不相讓,均不妥協。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現任政府絕不會姑息醫界的集體行動,並稱自己會絕不動搖地推進醫改,同時強調“增員2000人是最低限度的擴充規模”。

有分析認爲,此番韓國醫療改革還事關即將到來的韓國國會議員選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成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上任以來,尹錫悅的支持率一直徘徊於30%—40%之間,而且最近韓國經濟形勢也不好,沒有采取很有力的改革措施,所以對韓國政府來講,必須拿出重大的改革方案。醫療改革這一話題是多年以來提出來的,但每次遇到醫療界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成功。如果韓國政府的醫療改革遭到失敗,對政府和執政黨的打擊會很大。

一場聲勢浩大的醫療改革

首爾最知名的5家醫院醫生同時決定遞交辭職信,近萬名醫生離崗,對韓國來說意味着什麼?

當前,韓國部分醫院無法正常運轉,國家醫療危機警報級別已經上調至最高級。儘管有緊急診療體系,爲各醫療機關維持基礎診療功能提供政策支援,但韓國政府和醫療界推測,目前實施的緊急診療體系最多隻能堅持兩到三週。“宣佈醫療改革對韓國醫療保健體系來說是死刑。”韓國醫學會江原道分會會長金澤宇在一場抗議政府擴招醫學生的集會上如此說道。

引起醫療界的集體罷工的根源,是韓國政府提出的醫學教育改革性計劃,內容包括擴大醫科大學招生規模、引進地方合同制醫生制度、減輕醫療事故刑事處罰等。其中2025學年擴大醫學院招生規模,從現行3058人增至5058名學生,最終在2035年使韓國增加15000名醫生。

一石激起千層浪。韓國醫療界用醫生罷工、辭職,醫學生大規模罷課等一系列激烈行動作爲回應。在韓國,進入醫學院要經過嚴苛的篩選。據瞭解,韓國醫學院從1998年之後就再也沒有進行過擴招,從2000年至2006年期間,醫學院招生名額由3273人縮減至3058人,之後一直保持至今。要成爲醫生,在經歷六年的學制,還要通過國家資格考試、3至4年住院醫師的臨牀實踐等一系列流程才能成爲醫院專科醫生。正因爲要躋身韓國醫生羣體不容易,韓國醫生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醫生羣體之一。

若實施醫療改革後,行業的現狀有可能會發生改變。“未來如果大量新醫生湧入,醫生的平均收入和社會地位恐怕會被拉低。而現在這批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經歷了艱苦的學習之後,面對將會驟然增加的競爭者,肯定會對自身未來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產生擔憂和不滿。”安邦智庫研究員周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是韓國醫療界集中行動對抗政府的主要原因。

由於醫生這一職業的壁壘非常高,韓國醫生常年供不應求。根據經合組織(OECD)2023年11月發佈的報告,韓國每1000人僅有2.6名醫生,不及OECD均值3.7人,在發達國家中排名墊底,而韓國人均門診就診次數在OECD成員國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見,醫生數量相對於就診需求並不十分充裕。

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疫情後韓國民衆對醫療需求增加,再加上韓國老齡化社會特徵十分顯著,對於治療和護理的需求急劇上升,所以出現了醫生供給與患者需求之間極不匹配的情況。此外,他還認爲,韓國醫生短缺還有原因在於一部分醫生選擇往整形外科產業發展,“在韓國,整形外科領域比較賺錢,所以這個產業對醫生羣體起到很大的分流作用。”

對於政府擴招醫學生的主張,韓國醫協並不認同,稱醫科大學擴招方案並不是能夠培養基礎醫療、地方醫療的根本對策,這不僅會導致醫科教育質量下降,還會給健康保險財政帶來很大的負擔。同時,醫療界認爲,醫改政策並不能解決醫療人員緊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盲目擴招只會導致競爭加劇,使醫生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韓國的醫療資源分佈確實呈現地區差異。韓國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2020年的統計顯示,韓國各區、郡的醫生分配情況相差極爲懸殊,排名墊底的江原道高城郡每千人口醫生數僅爲0.45人,排名第一的首爾市鍾路區每千人口醫生數卻多達16.29人。在全韓國250個區、郡中,像高城郡這樣每千人口醫生數不足1人的地區就有45個,佔比18%;每千人口醫生數低於平均水平的地區,更是多達192個,佔比高達76.8%。

周超表示,科室與城鄉分配不均只是表象,其根源在於韓國的人口分佈和醫療專業收入的區別。大量人口集中在主要大城市,自然會造成城鄉分配不均。因此,周超認爲,韓國政府此次的改革計劃就包括了對邊遠地區醫生的補助和設備投資,是對症下藥之舉。

但也有專家認爲,韓國政府的醫療改革缺乏針對性。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樸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韓國的婦產科、兒科、急診科收益率低,很多醫院不太願意設置這些科室。對於韓國醫院科室資源不匹配的問題需要針對性的改革,而不是盲目擴充醫療人員。

醫療改革事關國會選舉?

面對外部激烈的反抗,尹錫悅政府至今仍無意退讓。

然而,尹政府能否實現醫改,還是未知數,因爲韓國政府已經不是第一次推動這樣的計劃。早在2020年,文在寅政府也曾提議在10年內將醫學院招生增加至4000人,但當時也因爲引起了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的無限期罷工,手術取消、患者無法接受醫療等種種危機,政府不得不最終妥協。

就在外界猜測尹錫悅可能會因爲醫療界的強勢而退讓的時候,他的態度卻顯得尤爲強硬。2月20日,尹錫悅表示,現屆政府不會像前屆政府那樣放任醫療界的集體行動。他強調,醫療事關國民生命與健康,與國防、治安同等重要。他強調增員2000人是最低限度的擴充規模,並反駁了醫療界提出的一些觀點,比如爲了防止地方醫療空白,有必要增加醫科大學,這也是爲了培養韓國未來戰略產業——尖端生物保健產業的醫學科學家和醫療企業家所必需的。

外界都在關注,尹錫悅政府大刀闊斧進行醫療改革會取得怎樣的成果。“這次醫療改革直擊韓國社會最痛點和體系痼疾,對於普通國民而言裨益不小,政府堅持到底則一定會對其支持率有幫助。”周超說。

雖然醫療改革措施能否落地還是未知數,但外界認爲,尹錫悅政府極力推動改革有部分原因在於即將到來的國會選舉。距離4月的國會選舉不到2個月,但尹錫悅所在的執政黨在議會中的議員席位不佔優勢,而且之前預測的選情不算理想。

近期,尹錫悅政府迎來好消息。2月23日,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調查結果顯示,對尹錫悅施政的正面評價率爲34%,負面評價率爲58%。正面評價率較此前調查的2月第三週(2月13日至15日)上升1個百分點,負面評價與此前持平。民調機構Realmeter的調查也顯示,尹錫悅施政的好評率較上次調查上升,且錄得連續三週上升,差評率則較上次調查下降。Realmeter分析認爲,尹錫悅指示有關部門制定稅收支援方案助力企業提振生育率,並推進高校醫學系擴招等一系列民生政策推高了尹錫悅的支持率。

隨着尹錫悅支持率有所上升,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的支持率也有所上升。數據顯示,在政黨支持率方面,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爲37%,與上次調查持平;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爲35%,上升了4個百分點。

從民調結果來看,執政黨民調上升,與韓國醫療改革有一定關聯。民調機構蓋洛普2月13日至15日在韓國進行民調,結果顯示76%的受訪者認爲該政策“利大於弊”,16%認爲“弊大於利”,9%持保留意見。可見,對於醫學院擴招,韓國民間支持的聲音佔上風。

“因爲從長遠來看,醫療改革有助於韓國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因此大部分民衆認爲這是有利的。”不過同時,李家成認爲尹錫悅民調回升的原因還有很多,包括出臺稅收優惠和減免措施等,會給中小微企業工商業者帶來好處。

國會選舉進入倒計時階段,但韓國各地醫院的混亂局面還未解,留給尹錫悅政府扭轉局勢的時間已不多了。李成日表示,如果在此次國會選舉中執政黨失利,尹可能陷入任期末的“跛腳鴨”狀態,艱難完成剩下的任期。

李成日也持相近的觀點。他認爲,若執政黨在國會議員選舉中失利,在接下來的執政中會面臨來自國會更多的掣肘。而且在國會選舉前,韓國執政黨前黨首另立門戶,因此,若國會選舉失利,執政黨內矛盾會進一步凸顯,尹錫悅還要承受來自國民力量黨內的壓力。

醫療改革的利益鬥爭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在尹錫悅面前似乎只有堅持改革這一條路。

(作者:胡慧茵 編輯:李瑩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