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爲(人民觀點)——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⑤

金融業與貨幣打交道,天然面臨着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爲、突破底線

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金融從業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

宣讀起訴狀、答辯、舉證、質證、辯論……江西撫州南豐縣,一場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爲素材的模擬法庭在當地一家銀行舉行。法院工作人員擔任審判員,銀行職工分別扮演原告、被告角色,高度還原庭審全過程,爲現場觀摩的60多名金融機構代表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各地生動的普法實踐,引導廣大金融從業者依法合規開展工作,爲推進金融法治建設提供助力。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金融業與貨幣打交道,天然面臨着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爲、突破底線。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爲”。新時代以來,從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到建立金融領域定期修法協調機制、推進金融領域修法工作進程,從夯實債券市場法律基礎、持續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爲打擊力度,到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加強金融監管執法等,我國金融法治建設紮實推進。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保障作用,不斷增強金融從業者法治意識、合規意識,才能爲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蘊含豐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無不體現着對法律、規則的重視。金融領域是強監管、重規則的領域,金融運營特別講究依法合規。回顧歷史,我國古代票號能穩健經營,就離不開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票號的掌櫃和店員之間相互監督,東家和股東也會定期督查,以防出現內部紕漏。今天,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更需要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嚴格遵紀守法,遵守金融監管要求,自覺在監管許可的範圍內依法經營,不能靠鑽法規和制度空子、規避監管來逐利,而要讓尊崇法律、敬畏規則、依法合規經營成爲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立法是法治的基礎,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涵養法治意識、推進金融法治建設,首先要做好金融立法工作。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爲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近年來,新證券法、期貨和衍生品法等陸續出臺;金融穩定法立法穩步推進;最高法先後就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出臺司法保障意見;數量衆多、更爲細化的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不斷推出……我國金融立法不斷完善,立法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進一步織密金融法網、補齊制度短板,將爲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時,徒法不足以自行。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讓金融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推動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內控合規建設,才能真正把法律和制度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確保金融業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明法於心,守法於行。只有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法治,纔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形成依法合規的金融文化,要在入腦入心上下功夫。舉辦“防範金融犯罪”合規培訓暨警示教育活動;將法治文化培育工作納入法律風險管理考評指標,發揮考覈指揮棒作用;開展清廉金融文化及合規建設網絡知識問答活動,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各地金融機構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教育,讓警鐘長鳴,讓敬畏常在。前進道路上,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金融從業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在金融領域形成依法合規的濃厚文化氛圍。

依法合規是金融業穩健運行的基石。新徵程上,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加強金融法治建設,讓依法合規的意識牢牢紮根在廣大金融從業者心間,厚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我們就一定能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爲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