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宋輝

綜合上市險企公開披露和同業交流披露的“開門紅”數據來看,龍年伊始,保險業面臨着轉型新局面。

具體而言,今年1月保險公司保費收入表現分化:個險系公司大體穩住基本盤,銀保系公司受挫暫入調整期。

分析人士認爲,渠道戰略是保險公司的長期戰略。雖然近兩年監管政策調整給險企戰略帶來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注重發展質量的戰略轉型將更爲有效。與此同時,險企應更注重發展戰略的長期性,保持戰略定力長期來看或受益更多。

個險系公司表現相對穩健

個險系公司表現相對穩健,這一點在大中小公司中均有體現。從頭部險企來看,中國人壽是今年1月上市險企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壽險公司,1月實現原保費收入2066億元,同比增長2.23%。

分析人士認爲,個人代理人隊伍大盤紮實,是中國人壽實現首月“開門紅”、穩住保費增長態勢的主要原因。東海證券表示,經歷了多年的主動改革與被動清虛,中國人壽現存代理人隊伍在增員、培訓、展業等方面均有一定升級與優化,進而推動產能持續提高,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個險板塊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費同比提升28.6%,這意味着隊伍質量更高了。

中小險企中,一些重視個險佈局的公司也嚐到了甜頭。例如大家人壽自2021年起試水獨立代理人模式,期繳保費和人均產能都大幅提升,同業交流數據顯示,其今年1月個險保費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此外,長生人壽、國聯人壽等小型公司均實現了個險保費規模大幅提升。

代理人隊伍已發生質變。分析人士表示,相較於過去虛高、低質的代理人隊伍,經過兩三年清虛整頓之後,目前壽險業代理人隊伍質量明顯提高,高學歷、高素質、高產能人才佔比明顯提升,這也是目前個險系公司月均產能普遍大幅提高的原因。正因如此,個險渠道業務質量相應提升,成爲目前險企高質量業務的主要貢獻渠道。

銀保系公司暫遇挫折

從同業交流數據來看,銀保系險企今年1月“開門紅”表現普遍不佳。

頭部險企中,從公開披露的上市險企數據可見,銀保業務佔比相對較高的上市險企1月保費收入普遍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主要由銀保業務新單收入大幅下滑導致。這一特徵在銀保系中小險企中表現更爲明顯。

2023年8月以來銀保渠道嚴格執行“報行合一”(即“按規定使用經備案的產品條款和費率”的監管要求),是導致銀保業務保費收入受到影響的直接原因。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嚴格執行“報行合一”之後,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渠道費用投入等方面不得不進行調整,導致部分銀保產品在價格上的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銀行渠道受費用整體降低影響,減弱了保險產品推介力度。

對於部分險企而言,銀保業務也有主動調整的必要。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有些公司今年主動壓縮了銀保渠道投放,因爲銀保產品本身的預定利率和結算利率預期相對比較高,長期來看很多產品可能給險企帶來利差損,所以一些銀保業務佔比非常高的公司主動做出了降低投入、壓縮規模的策略性調整。”

提升轉型質量 保持戰略定力

“開門紅”數據反映了險企近年轉型戰略的選擇。

分析人士認爲,近年保險公司高質量轉型主要分爲兩個流派:一是專注於個險渠道轉型,通過打造高質量代理人隊伍實現發展質量提升;二是重啓銀保戰略,即轉向增加公司的銀保渠道投入和培養。

有業內人士認爲,險企對於重啓銀保戰略存在誤判。“去年‘開門紅’期間,在‘炒停售’等背景下,部分公司認爲通過激進的銀保費用投放延續舊的發展模式,也能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增長,所以行業內有主體提倡重啓銀保戰略或雙向奔赴的新銀保模式。”周瑾表示,這一模式不可持續,因爲雖然這種模式短期可能仍會推動規模增長,但銀保業務質量和發展邏輯沒有得到本質提升。政策環境出現變化時,業務會出現明顯波動。

周瑾表示,保險公司還是要從客戶的視角和長期發展的角度去改革渠道、產品和服務,沉下心來提升發展質量。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個人代理和保險經代渠道的“報行合一”未來將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展開。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個險系險企要臨時調整渠道戰略。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業委員會委員朱儁生表示,在監管政策調整之下,保險公司並不能簡單轉向別的渠道,而是應該保持戰略定力,積極適應政策調整,提升現有渠道發展質量。

中小險企需要更加競爭中立的監管政策提供轉型空間。朱儁生認爲,目前互聯網保險、個人養老金業務、新版稅優健康險都設定了較高的經營門檻,中小主體難以參與。在新的監管環境下,中小主體面臨的轉型壓力更大。可實施競爭中立的政策,適度降低經營門檻,允許中小主體參與一些創新型業務,爲其轉型提供必要的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