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2月26日,中期協公佈的2024年1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150家期貨公司營業收入22.46億元,環比下降53.74%,同比下降23.23%;手續費收入18.31億元,環比下降25.80%,同比增加35.18%;營業利潤1.08億元,環比下降93.04%,同比下降89.42%;淨利潤0.54億元,環比減少95.15%,同比下降93.02%。

成交方面,數據顯示2024年1月交易額和交易量爲44.05萬億元和5.90億手,同比分別增長47.09%和42.18%。

總的來看,在市場成交同比增長超四成的情況下,期貨公司1月份營收和利潤同比卻大幅下降。

中期協在備註中提到,1月淨利潤環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交易所手續費減收政策調整,導致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減少;二是由於季度末結息,12月利息收入增加,1月恢復正常水平;三是受市場行情影響,自有資金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大幅下降;四是子公司於年末分紅,相關投資收益大幅增加,1月恢復正常水平。

“今年1月份以來,隨着國家對經濟支持的政策力度不斷增強以及當月宏觀數據的轉好,期貨市場活躍度較去年同期出現顯著提升,其中金融期貨對沖需求的增長對市場交易量的增長作出了較大貢獻。”上海東亞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而期貨公司的營收以及利潤出現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爲今年來期貨交易所返還的減少,尤其是在當月手續費收入增加以及利息小幅回升的情況下,對於期貨公司的淨利潤影響較大。

據瞭解,今年1月初,國內五家期貨交易所陸續發佈了關於相關手續費減免的通知。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交易所返還政策的調整或對期貨公司利潤有20%—30%的影響。

“除政策影響外,國內利率不斷下調和期貨公司自有資金投資收益在1月有較大波動也導致行業利潤出現下滑。”華金期貨總經理劉小紅說。

雖然今年1月期貨公司整體出現虧損,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月行業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出現一定回升,同比增長超三成。手續費收入的回升與一些期貨公司走特色化服務有關,長期以來同質化競爭嚴重壓低了手續費,導致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收入在低位徘徊,因此一些期貨公司開始嘗試走差異化服務的道路,通過網絡科技、分析模型以及定製化服務等方式爲客戶提供增值服務,高附加值的服務對於手續費收入的話語權得到提升。

此外數據還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全市場客戶權益爲13296.34億元,較去年12月末的14227.43億元下降6.54%,同比減少12.10%。

對於1月市場客戶權益的下滑,浙商期貨北京分公司副總屈曉寧告訴記者,一方面或是受到臨近春節假期影響客戶出金和部分產品年度清算,另一方面則是受非交易型資金離場的影響。

“由於今年春節長假在2月初,因此1月份企業的長假備貨資金較少,風險對沖需求也有所減弱,導致1月份客戶權益也低於去年同期。”景川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着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期貨公司競爭將更爲激烈,整個行業或面臨加速洗牌。此外,今年實體企業等機構進入期貨市場也將呈現加速狀態。屈曉寧告訴記者,從今年交易所各項政策和國內不少期貨公司年度工作佈局來看,都能感受到期貨行業將在服務實體經濟上繼續發力。

從經濟環境來看,景川表示,開年以來,國內的經濟、金融數據均出現回升,經濟復甦存在一定的基礎,而海外歐美經濟的數據也高於預期,但同時美國聯邦儲備局縮表仍在進行當中,全球經濟的差異化仍將是今年的特徵。在此背景下,實體經濟對於風險控制的需求會繼續增加,國內期貨市場的客戶權益有望得到提升。

“從行業發展看,相信隨着期貨市場發展的逐步成熟,以及監管法規的逐步完善,實體企業對風險工具的運用也會逐步向更大範圍普及,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期貨市場,運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來管理企業的經營風險。”劉小紅說。

分轄區看,今年1月,國內期貨公司淨利潤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爲上海、重慶、深圳、廣東和安徽,淨利潤分別約爲0.80億元、0.65億元、0.39億元、0.37億元和0.22億元,29個轄區中有15個轄區當月淨利潤爲負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