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巨頭巴斯夫也盯上了電池回收這門生意。

巴斯夫官微消息,近日,意大利商用車製造商依維柯集團宣佈與巴斯夫合作,爲依維柯集團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提供回收解決方案。巴斯夫將通過機械處理方式把收集的電池加工成黑色粉末,並從中提取和回收鎳、鈷、鋰等製造電池的關鍵原材料。

據透露,巴斯夫日前在德國施瓦茨海德建立在歐洲的首個電池材料生產和電池回收中心,將負責組織和管理依維柯電動貨車、公交車和卡車所用鋰離子電池的整個回收過程。

巴斯夫催化劑業務部總裁Daniel Schönfelder博士表示,“與依維柯集團的合作是我們在電動貨車、公共汽車和卡車電池回收領域的首份協議,標誌着我們將電池回收業務擴展到商用車領域的重要一步。這讓我們能夠進一步加強在歐洲的收集網絡,並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開拓進取。我們的回收解決方案旨在支持歐洲市場構建閉環,並滿足歐盟電池法宏偉的循環經濟促進政策。”

電池回收業務是巴斯夫近年來重點關注的板塊之一,隨着《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生效,巴斯夫在歐洲的電池回收佈局加快。

1月9日,巴斯夫宣佈與瑞典回收公司Stena Recycling達成合作關係,在歐洲進行鋰電池回收。雙方合作重點是開發改進黑色粉末的生產工藝,以實現鋰、鎳和鈷等金屬更高的回收率,從而支持爲歐洲電動汽車電池市場構建閉環解決方案。

去年8月17日,《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正式生效,規範了電池從設計、生產、使用和回收的整個生命週期。該法規對在歐盟銷售使用的多類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碳排放情況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到2030年將動力電池整體回收比例從2023年的45%提升至73%,同時生產新電池應至少使用16%的回收鈷、85%的回收鉛、6%的回收鋰以及6%的回收鎳。

歐盟委員會預計,到2040年,回收利用將分別佔歐盟鈷和鎳需求的51%和42%。

另外,該法規還要求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報廢的舊電池必須運回汽車生產地進行回收處理。

歐洲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呼聲高漲,引發多個相關產業鏈企業佈局。

去年6月,巴斯夫歐洲首家正極(陰極)材料工廠在德國東部勃蘭登堡州的施瓦茨海德落成,每年可爲40萬輛電動汽車配備鋰離子電池。巴斯夫表示,該工廠未來幾年的訂單已經售罄,將爲歐洲的電池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提供產品。

此外,巴斯夫還在當地建立了負責黑色粉末商業化生產及其回收的工廠,計劃2024年投產。黑色粉末含有大量用於生產正極活性材料的重要金屬,包括鋰、鎳、鈷和錳,是回收廢舊電池和在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基礎廢料。

據透露,巴斯夫將從2024年起在施瓦茨海德基地建立完整的電池回收價值鏈,分別負責黑色粉末的生產、黑色粉末的回收以及正極(陰極)材料的生產。

在中國市場,巴斯夫自2021年開始,陸續與杉杉股份(600884)、寧德時代(300750)合作,目前已構建涵蓋原材料、正極材料前驅體、正極活性材料及廢舊電池資源化利用的業務閉環。

巴斯夫電池材料和回收是巴斯夫催化劑業務部的一部分,該部門還包括環境催化劑、金屬解決方案,以及工藝催化劑。2023年巴斯夫實現銷售額689億歐元,同比下降21.1%;淨利潤2.25億歐元,同比增加8.52億歐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