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要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

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告訴澎湃新聞,今年他帶來了《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激活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建議。

張學武指出,2023年是“消費提振年”,消費市場開始復甦回暖,各類新興場景火爆出圈,許多關乎民生的經濟表現也十分吸睛,典型的如去年貫穿全年的“演唱會經濟”,年底“爾濱”爆火出圈帶動的旅遊經濟,以及新能源車熱潮帶來的汽車銷量增長等。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創歷史新高,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顯著。

張學武表示,全球消費結構變遷整體上呈現服務消費佔比不斷提升、貨物消費佔比下降的特徵。中國消費趨勢已經接近“第四消費時代”,消費者更加註重追求消費的體驗,表現爲去品牌化的理性消費。審慎精明、精神悅己、向外探索、煙火敘事、品質至微、便捷悅享、精粹養生、價值重構、無齡體驗和可持續品牌,將成爲2024年消費趨勢。

“收入是決定消費的首要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才能持續提高消費能力。”張學武認爲,

按照“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我國消費市場上升空間巨大。恢復和擴大需求是2024年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要多管齊下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預期,提振消費信心,使人們敢消費。

據此,張學武建議,要持續改善和提升就業,提高居民工資性收入;放開農民住宅流轉交易和抵押,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加強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給通過個人補貼和減稅增加居民收入等。

在張學武看來,對於低收入人羣,個人所得稅邊際影響小,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增加個人補貼,能更好地起到促進消費的效果。對於中等收入人羣,可以考慮擴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範圍、提高“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等方式,利用減稅增加稅後收入促進消費。

“建議將個稅起徵點提升至1萬元,從而增加普通收入人羣的實際收益,提振消費信心。”張學武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