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房地產方面,“防風險”仍是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

需要關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房內容也有一些新提法,諸如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

防風險仍是關鍵,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

聚焦以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房地產內容,主要內容位列“保障民生”板塊,今年則幾乎都呈現在“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板塊中。

其中指出,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此外,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關於房地產的表述,是放在“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框架下的。對比2023年“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的表述,出現了一個較爲明顯的變化,即房地產要統籌做好發展和安全兩手抓的工作。

在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看來,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是“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此次提出的是“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意味着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點必須一個一個的予以有效化解,特別是房企債務違約風險必須有序處置,包括企業自救、債務重組、收併購、破產清算等,避免風險無序蔓延導致爆發系統性的風險。

此次提出的“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可謂新提法。“房地產領域此前提及過發展長效機制、管理長效機制,這是第三個長效機制的表述,即‘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這也意味着今年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會有大招,且有一些制度性方面的突破和創新。”嚴躍進如是說。

李宇嘉認爲,從源頭上的模式、制度和機制入手,這意味着當前穩定房地產及控制行業風險蔓延,僅僅靠融資支持、需求端刺激等無法解決,必須要靠長效機制。

推動消費升級,提出“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此次涉房內容的新提法還有“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往,政策文件和重要會議表述中,更多的是“改善性住房需求”。

在嚴躍進看來,這說明對於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各地要從挖掘多元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角度優化政策。

“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都有哪些?嚴躍進表示,舉例來說,現在各地換房需求的定位和出發點都有很多不同,部分希望換購大一點的房子,部分希望地段好一點,部分希望以舊換新,類似的需求都是非常合理的需求,也是今年各地購房政策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的重點內容。

李宇嘉認爲,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既有租的改善,也有買的改善。租的改善,比如大力發展社區化、規模化和機構化租賃,也有租賃消費升級、家庭型租賃。買的改善,既有以小換大、以舊換新,也有二套房和多套房改善。還有適老化改善,比如北京、上海推出將中心區“老破小”委託給長租機構,搬到外圍租住全齡友好型住宅。還有因工作調動帶來的跨區域人口流動的租買改善等。總之,新時期住房需求多樣化、個性化、分層次等,帶來的消費升級也是多樣性的。

搭建“新型城鎮化-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涉房內容的新提法還有“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過去新型城鎮化的概念,主要是從房地產發展的規模和前景角度進行的,此次搭建了新型城鎮化-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概念,具有創新性,意味着新型城鎮化是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要關注的要點。”嚴躍進說。

去年7月24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這一重大判斷爲房地產市場定調,併爲後續的政策鬆綁打開空間,此後中央多個部門明確房地產政策優化方向,各地寬鬆政策密集出臺,包括鬆綁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降首付、降利率、稅費減免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聯繫起來,意味着接下來的政策調整重點可能將從新型城鎮化發力。

今年新型城鎮化的工作,政府工作報告從戶籍制度改革、縣域經濟發展、城市羣建設、城市更新等四個方面去表述。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我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發展提升空間,要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讓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網,推動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停車等難題,加強無障礙、適老化設施建設,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

李宇嘉認爲,城鎮化大規模推動新增建設的時代結束,進入存量盤活和利用的新時期,進入到根據人的需求,進行精細化的修補以及社區治理等。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劉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