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雜誌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7億人,佔比21.1%,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同時,我國的勞動力人口占比逐年下降,而老年人口撫養比卻不斷上升,這些趨勢導致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壓力持續增大,養老制度亟待進一步完善。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養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爲金融領域的重點工作指明瞭方向。爲此,兩會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以爲更好地推動我國養老事業發展貢獻各自的力量。

圍繞養老產業探索與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付喜國指出,從中國實踐看,我國發展養老產業具備制度優勢、後發優勢、新技術革命支撐等有利因素,通過合理的制度和措施安排,養老產業可以成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核心是養老產業化,通過頂層設計形成養老體系。付喜國表示,遼寧作爲老工業基地,具備率先探索建立養老體系的優勢條件和迫切需要:一是遼寧老齡化進程位於全國前列,滿足老齡人口需求是遼寧振興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養老產業發展有助於優化地區勞動力資源配置,形成有效的經濟內循環方式;三是遼寧享受城市養老待遇的老年人較多,具有發展養老體系的比較優勢;四是遼寧具備養老產業發展的工業基礎,有利於探索現代養老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模式。爲此,付喜國提出如下幾方面建議: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以遼寧爲試點,開展多層次養老供給建設;二是發揮遼寧產業優勢,試點農村養老數字化、智能化;三是優化養老服務行業管理,加強常態化監管;四是開展制度探索試點,盤活老年人資本;五是探索構建定位明晰、有效循環的養老產業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孫潔就如何加快發展二、三支柱,推動我國多支柱養老保險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建議。一是結構性調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支持企業年金髮展。二是打通二、三支柱,實現聯動發展。這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在結構性調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實施之前,允許企業將現行年金政策用於適度支持職工參加第三支柱。同時,鼓勵混合用工僱主爲員工個人養老金繳費。建議專爲員工流動頻繁、靈活用工行業設計“個人養老金行業供款計劃”,鼓勵混合用工模式下的僱主爲員工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以應對零工經濟、靈活就業的新趨勢,積極推動第三支柱快速發展。其二是允許有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的從業者,在離開單位從事靈活就業後,將原有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直接全額轉入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繼續享受個人養老金稅延優惠政策。三是加強差異化監管。對於養老保險主業突出、業務發展規範、管理機制和制度健全的養老保險公司,減免保險保障基金(0.3%)和業務監管費(0.04%),並對商業養老金業務給予會計覈算及償付能力監管等方面的政策優惠。

而在中國當前的老齡化加深背景下,推動年輕人羣積極配置個人養老金、夯實養老金制度基礎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也顯得尤爲重要。爲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一是加強個人養老金的宣傳,推廣養老金融知識,提升年輕人蔘與積極性;二是加大稅收激勵,差異化設計,引導長期參與;三是針對年輕人差異化設計產品,提升個人養老金吸引力和靈活度;四是優化服務流程,降低個人養老金的選擇門檻。

在提升養老生活質量和服務水平方面,要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還需要打造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德技兼備的養老服務人員隊伍。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約4400萬,他們不同程度需要醫療護理和長期照顧服務。據統計,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達到600萬名,但目前相關從業人員只有50萬名。爲此,周燕芳指出,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加深的形勢下,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共同加強養老服務人員激勵保障,用“員工的笑臉”換來“老人的笑臉”。一是建立完善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二是建立由政府資助的養老服務人員的心理健康保障機制;三是豐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對價形式,鼓勵全社會各類人才積極參與爲老服務。

養老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爲此,有關各方需共同攜手努力,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前提下,夯實養老發展的制度基礎,擴充制度建設和發展的參與主體和範圍,推動完善養老產業化,爲養老產業全鏈條、各環節提供更多關注和支持,以期更好地推動我國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