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慄玉晨

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實現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既需要各級政府從企業和羣衆期盼中找準工作着眼點、政策發力點,也需要提高司法服務保障的整體性、協同性、預見性,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靠前服務,充分運用法治力量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緊扣國家發展大局、緊繫羣衆關切期盼、緊跟司法改革步伐,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明前景就在前頭。

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兩高報告注重用事實說話、用數據支撐、用案例詮釋,凸顯了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生動性的高度統一和有機融合,彰顯出充分運用法治力量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以高質量司法促進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不懈努力。(相關報道見03版)

過去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面對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付出艱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實現平穩轉段,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從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從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到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在多重困難挑戰交織疊加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展現出光明前景。

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需要司法機關聚焦公正與效率,堅持能動司法,在法治軌道上更好成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參與者、推動者,更加自覺爲大局服務、爲人民司法、爲法治擔當,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以高質量司法促進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論述明確了法治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保障作用,爲司法機關履行好新徵程上的職責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綜觀今年兩高報告,錨定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助力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司法好聲音清晰可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適用懲罰性賠償案件同比增長1.2倍,判賠金額同比增長3.5倍。“蜜胺”發明專利侵權案權利人最終獲償6.58億元,刷新國內知識產權案件紀錄;破產審判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助“危機”企業尋“新機”,762家陷入困境企業成功重整,盤活資產8790億元,11.8萬名員工穩住就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糾正把經濟糾紛當犯罪處理,一、二審對16家企業、34名企業主和管理人員依法宣告無罪;制定服務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23條檢察意見,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萬人,起訴洗錢犯罪同比上升14.9%;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根據實際用工,判斷外賣小哥等與平臺企業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破除以勞務連環外包、誘導註冊個體戶等方式規避用工責任的“障眼法”,明確把“付出實質性勞動”和“明顯佔用時間”作爲線上“隱形加班”的認定標準,讓在線工作有收益,離線休息有保障……

從爲創新創業者營造更有信心的法治環境,到以法律之力助推優化消費環境,從深化區域檢察協作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到積極參與行業性、系統性腐敗治理,辦案與服務並行、懲治與保護並重、打擊與防範並舉,司法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實現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既需要各級政府從企業和羣衆期盼中找準工作着眼點、政策發力點,也需要提高司法服務保障的整體性、協同性、預見性,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靠前服務,主動、精準供給司法政策,立足司法辦案促推良法善治,充分運用法治力量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緊扣國家發展大局、緊繫羣衆關切期盼、緊跟司法改革步伐,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明前景就在前頭。責任編輯:姜澤菲(EK0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