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夏至1987的雪球專欄

一、特殊的白酒行業:高盈利、高成長

長期投資A股的股民,很難忽視白酒這個行業。

這個行業有多牛?

18家上市白酒企業爲成分股組成的中證白酒指數,是有記錄以來漲幅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指數。

我們以最優質的上市公司代表~滬深300指數,以及長期盈利能力較強的銀行指數做對比。

2016年1月,滬深300指數估值爲11倍PE,收盤點位3568點。2023年11月,滬深300指數還是11倍PE,指數僅漲到4900點。在估值不變的情況下,漲幅大概是38%。注意,以上點位計入了分紅再投資的收益,和普通軟件上顯示的指數略有不同,整體收益要更高,更貼近現實。

2016年1月,中證銀行指數估值5.5倍PE,點位6500點,2023年11月銀行指數PE萎縮到4.7倍,收盤點位9700點,漲幅47%。若還原估值的變化,則漲幅勉強達到72%。看起來還不錯,比滬深300略強。

2016年1月,中證白酒指數估值18倍PE,點位2375點。2023年11月,指數估值提升到27倍,點位爲17500點。計算分紅後指數漲幅達到誇張的7倍,還原估值變化後漲幅依然有5倍。

過去7年,對比中證白酒指數,滬深300及中證銀行指數的漲幅有着數量級的差距。且還原估值的變化後,可以發現這種差距更多的是靠其本身優秀的內生成長能力實現的。

再看盈利能力。

2016年,滬深300、中證銀行指數、中證白酒指數的ROE分別爲11.7%、14.7%、19%。到2023年年底,簡單測算,滬深300、中證銀行、中證白酒的ROE可以分別達到11.8%、11.5%、28%。

過去的7年時間,中國宏觀經濟增速連下臺階,銀行指數盈利能力本來就和經濟表現正相關,我們對銀行ROE的持續下降是不意外的。

而滬深300依然可以維持11%以上的ROE,原因嘛,一個是部分盈利能力差的個股被調出了指數,第二個原因是滬深300指數的前二十大權重股,本來就包含了近些年來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的行業,如第一、第十五大權重茅臺、五糧液這樣的白酒股,第五、第十二大、第十三大權重中石油、中石化、神華這樣的資源股,第十大權重寧德時代這樣的新能源股,這些行業近些年正處在景氣度很高的週期,那麼滬深300指數的ROE長期保持在11%以上也就不足爲奇了。

但白酒股就有些特殊了,2016年中證白酒指數平均ROE是19%,何以在這幾年穩步提升,今年快要超過30%了?這個盈利能力在A股屬於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白酒這個行業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它不是一兩個公司強,而是整體的強。行業內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表現出長期的高盈利、高成長特徵。

我們不論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這樣的超級品牌,只看營收排名偏後的幾家公司。

排名第8的今世緣,品牌知名度較高,各種電視和綜藝節目的冠名商,近10年營收增長了3倍,淨利潤增長了3.6倍。

排名第9的捨得酒業,前身沱牌大麴。沱牌在我小時候也算知名品牌,一度經營不善快活不下去了。企業重組改制後直接拋棄了沱牌品牌,硬生生造出來一個叫“捨得”的品牌。

從此就用這個新品牌攻城掠地,10年間營收增長了4.2倍,淨利潤去年是17億,而2013年時僅有可憐的一千七百萬。

排名第10的迎駕貢酒,這個牌子以前很少聽說,有一段時間突然進入大衆視野,在電視上瘋狂打廣告。近10年營收增長比較一般,只增長了60%,但淨利潤卻增長了4倍多。現在迎駕貢酒的淨利潤率是31%,也就是說每賣出100億的產品,廠家就能純賺31億(稅後利潤)。這個淨利潤率,其他行業的人你敢信嗎?普通行業能把毛利率做到30%以上已經很不容易,但人家是淨利潤率31%,毛利率68%,而且還在繼續逐年提高。所以這些年迎駕貢酒營收增長不快,但淨利潤卻是高速增長,現在已經是妥妥的區域龍頭品牌,次高端酒的代表。迎駕貢的高端酒洞藏系列,包括洞6洞9洞16,其中入門的洞6起步就要賣到170塊一瓶,洞9要280元。這樣的高端洞藏系列,要佔到迎駕貢酒營收的一半。

怎麼樣,奇怪不?

其他行業,一般是一家,或者撐死兩三家寡頭壟斷市場,其他中小公司大多數經營慘淡,很多邊緣公司是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這樣的競爭格局。

而白酒行業呢,卻是一派欣欣向榮,茅五瀘等龍頭自不必說,連排名8、9、10位的公司都在高速成長,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白酒公司們制定的2025年(中期)的銷量目標。

蘇酒今世緣2025年目標營收150億,計劃在2022年75億的基礎上翻倍。

安徽省白酒的三大龍頭古井貢、迎駕貢、口子窖2022年的營收合計是270億左右,安徽省官方出臺的白酒行業發展政策,計劃到2025年讓這三家龍頭實現營收400億,三年時間要增長50%。這個政策可不是胡亂制定的,2023年馬上要結束了,按目前的發展情況,這三家的營收加起來妥妥達到330億(古井貢預計206億、迎駕貢67億、口子窖60億),過去一年增速22%。未來兩年,只要每年增長15%,就能完成400億的宏大目標。

可以這樣說,白酒行業內的大部分公司,目前都處在一片樂觀預期中,過去幾年的發展確實也很好。中證白酒指數的樣本公司,2020年末的總營收是2500億,到2023年年末預計可以達到4100億,過去三年年化增長率高達18%。由於白酒行業對成本並不敏感,規模效應也很好,利潤的增長比營收的增長還要更快。

那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高盈利、高成長的行業,它有哪些其他行業不具備的優勢?它的高盈利、高成長的特性可以持續嗎?在現在的價位上,白酒行業還值得投資嗎?

帶着這些疑問,開始我們的研究。

二、研究白酒行業的幾個問題

這個系列的文章我取名《白酒投資札記》,一個不太嚴肅的名字。

我想借此講講我與白酒的故事,在投資白酒行業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思考過後得到的答案。很多答案是不甚完美的,比如說,白酒行業未來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我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測算,然後參考其他人的研究和推測,看看他們的論證過程是否嚴謹,結論有沒有可取之處。

研究的過程中,我收集了幾萬字的數據資料,十幾張電子表格,收穫滿滿。

初步想明白的問題包括:

~白酒是怎樣被生產出來的?

~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白酒的差異在哪裏?

~那些知名酒企,全國名酒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各家酒企的產品有沒有本質區別?

~飛天茅臺酒爲何價值2800元一瓶?它比普五好在哪?2800的飛天和900的普五又比幾十塊的玻汾好在哪兒?

~白酒這個產品,滿足了人類社會的哪些需求,什麼人在消費白酒?

~白酒是通過哪些渠道銷售的?

~白酒行業有哪些特點?市場格局如何?

~白酒行業的整體毛利率爲什麼這麼高?

~白酒企業的高ROE有意義嗎?

~未來白酒行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高成長還能持續嗎?

~白酒企業如何估值?

這些問題層層遞進,每一個都無比重要。它們是白酒投資體系的拼圖碎片,願意深究的人卻不多。

我曾試着在公開渠道尋找答案,發現到處充斥着垃圾信息,要麼是白酒廠家的軟文,根本沒有幾篇正經討論的內容,不是忽悠人的,就是打廣告的。也就是說,今天你想了解一些白酒行業的信息,難度非常大。你得有一雙火眼金睛,去蕪存菁,從一座巨大的垃圾堆裏撿一點兒有用的金子出來。

現在通過《白酒投資札記》這個系列的文章,把我的研究成果分享出來,有些問題會多花點篇幅討論,算是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三、我與白酒的一點淵源

從消費者的角度,我對白酒是比較熟悉的。

說來也巧,我的老家就在今山西汾陽,距離杏花村汾酒廠不足10公里的地方。汾陽本地人,自然對酒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因爲“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樣的著名詩篇,當地人大多以汾酒故鄉爲榮。

我從小到大喝了不少汾酒廠的產品,從玻汾喝到老白汾(10年陳釀),再到15、20年,到近些年流行的青花汾酒(20年、25年、30年系列)。

我最愛的是一款叫竹葉青的酒。

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以汾酒爲基,加入竹葉、砂仁、當歸、陳皮等中藥,其中還放了冰糖,增添絲絲甜味,藥味兒也有,但卻沒有那麼濃,可以對沖不少白酒本身的刺激感。

由於生活和工作的關係,有好幾次機會到汾酒廠參觀,有時候是純玩兒。看他們的制曲過程,看工人們在悶熱的車間裏攪拌粉碎高粱,看那些釀酒用的地缸,還有一座座大型的蒸餾設備冒着熱騰騰的蒸汽。

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參觀結束後,一行人去酒廠東側用於內部招待的酒都賓館宴會廳喫飯。這個餐廳的廚子手藝極佳,配上上好的美酒,就是一頓珍饈美饌。這裏的酒也是有來頭的:廠區的工作人員會招呼服務員端上來四隻晶瑩剔透的白玉壺,裏面盛放着的正是汾酒廠最有名的經典“四大名酒”:老白汾、竹葉青、玫瑰汾、白玉汾,四種酒味道各異,但都別有一番風味。

酒廠的人說了,今天敞開了喝,這壺裏的都是內部特供,出去了可買不着了。大夥兒一聽,氣氛馬上就上來了,你一杯我一杯的,嚐嚐這個,再試試那個,根本停不下來,觥籌交錯間還要對四瓶酒的酒體香氣點評一番,交流滋味口感,儼然一幅品酒會的模樣。任你平時是滴酒不沾,在這種氛圍下也忍不住要嘗上兩盅,看看這汾酒廠珍藏的瓊漿玉液,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對白酒的認識就始於汾酒。

我一直以爲,白酒就該是這個味兒,直到後來讀大學,去了外省才知道,外頭喝的更多的是濃香型的酒。山東、河南、湖南的同學都喝濃香,只有一個貴州的同學提了一嘴醬酒。

當時是05-06年,五糧液拳打茅臺,腳踢汾酒,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而風頭比較盛的還有蘇北白酒新貴~洋河,電視和報紙上鋪天蓋地的藍色經典廣告,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讓人印象深刻。五糧液和洋河,正是濃香型的代表,而2005年附近,也是濃香型白酒的巔峯。

這幾年生活條件好了,對酒的選擇範疇也大了很多,不再侷限於汾酒。買過不少西洋烈酒,白蘭地威士忌喝了個遍,也喝起了茅臺、五糧液,買過兩瓶1573。由於生性好奇,還買過一些口子窖、西鳳酒等特殊香型的酒嚐鮮,所以我對不同酒的風味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四、從清香時代,到醬香時代

現在喝酒的人只認醬香型的茅臺和濃香型的五糧液,已經很難意識到在距今不久的1995年以前,彼時的中國還是清香型的天下。早期白酒市場,汾酒廠一家獨大。1900年汾酒廠一家的利稅就能超過茅五兩家的總和,是名副其實的“汾老大”。

原因嘛,也不復雜,因爲清香型是釀造成本最低的白酒,而汾酒又是清香型的絕對頭牌。

那個時候國內窮呀,飯都喫不起,哪有多餘的糧食釀酒?清香型的特點就是簡單粗暴:耗糧量低,出酒率高,生產工藝簡單,生產週期短,資金和人力投入成本低。對比醬香和濃香,每投入一斤糧食,清香型的出酒率可以達到40%,濃香爲30%左右,而醬香型大概只有20%。

這樣看來,在那個匱乏的年代,清香型白酒自然而然就比濃香和醬香更加的便宜親民,受衆也就更多了。那會兒一瓶玻汾二三十塊,可也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喝得起的。

所以1995年以前,可以定義爲中國白酒的“清香時代”

後來國內經濟好了,生活水平高了,糧食也不缺了,各種釀酒工藝也更成熟,白酒的價格也提上來了。此時,釀酒成本已經不構成制約,濃香和醬香型白酒開始進入大發展時期。

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五糧液。

這個時期,大部分酒企都開始市場化轉型,五糧液相繼打造出了五糧春、金六福、瀏陽河等多個強勢品牌,進行狼羣作戰,又採取大商制迅速擴張市場份額。到2003年的鼎盛期,五糧液一家的營收就有63億,比排在後面的第2名到第6名加起來都多。當時的茅臺,對比五糧液就是個小卡拉米。

1996起,我們可以稱之爲白酒的“濃香時代”

直到2016年飛天茅臺的終端價格開始超越普五,優勢還越來越明顯,並在全國範圍內帶來一陣“醬酒熱”。習酒、郎酒、國臺等醬酒品牌也跟着持續熱賣。

這個時候,從2016年開始,中國白酒市場進入“醬香時代”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清香型就是低品質的代名詞,而醬香型、濃香型就是高級白酒的代表呢?

我看未必。

安徽有個知名白酒品牌口子窖,是兼香型白酒的代表。所謂兼香,就是兼而有之。口子窖自稱獨創了“一步法兼香工藝,妙融五香”。哪五香呢?它把醬香、濃香、清香、芝麻香、豌豆香等五種香型都結合起來啦。一瓶酒,兼具醬香之醇厚,濃香之濃郁,清香之淨爽。

那你說這麼一家規模一般的白酒企業,既能生產清香,又能生產濃香,還能生產醬香,還放在一瓶酒裏,產銷量一年三萬多噸。那必然是品質也不錯,香型特徵還要很穩定,要經得起市場檢驗的,不能亂搞。它能持續穩定的產出這種兼香型,說明到現代,生產任何一種特定香型的白酒,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任何難度了。

這是我對白酒香型的一個基本判斷,沒有哪種香型是天然尊貴的。

下一篇文章,我將從更加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各個香型,各個廠家的白酒產品,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2800一瓶的飛天茅臺比普五好在哪兒,他倆又比幾十塊的玻汾好在哪兒?白酒是怎樣被生產出來的?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作者:夏至1987

鏈接:https://xueqiu.com/1062170191/269174245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