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初以來,A股連續上攻,主力指數均大漲逾13%,漲幅傲視全球。市場能夠一掃此前陰霾,源於各方主力資金的預期轉變。其中,北向資金則是一股非常關鍵的力量。

北向資金實現了大轉向,背後可能暗示了A股接下來還有不錯的投資機會。

01

真金白銀大逆轉

目前,北向資金總市值2.1萬億,佔流通市值的3.2%,卻在A股擁有越來越強的話語權,尤其是價值藍籌,這導致不管是內資主力,亦或是散戶越來越看北向臉色。

2020年之後,北向與市場同漲同跌,開始主導A股市場走勢——大幅流入,A股大漲;大幅流出,A股大跌;大幅加倉什麼板塊,什麼板塊大漲;大幅減倉什麼板塊,什麼板塊大跌。

2023年下半年開始,北向連續6個月淨流出,金額高達1500億左右。期間,拋售最兇猛的板塊包括銀行、鋰電池和食品飲料(白酒),減倉金額均超140億。而以上板塊大跌對大盤的影響力和殺傷力是不小的。

2024年開始,北向態度悄然轉變。截至3月20日,北向累計淨流入A股720億,大幅超過2023年全年的437億,期間更是有6個交易日單日爆買超百億。

來源:Wind

從資金流來看(2月1日至3月19日),北向資金加倉TOP3的行業分別爲銀行、白酒、動力電池,流入額分別爲154億、140億、98億。

銀行板塊中,流入興業20.6億,招行19.5億,工行16.3億。銀行從年初以來錄得不小超額收益,尤其是以工行爲首的國有大行履創階段性新高。外資本輪加倉銀行有所斬獲,踩中了A股高紅利市場風格。

白酒板塊中,流入貴州茅臺62.9億,五糧液46.6億,山西汾酒12.7億。這是外資2023年7月份以來首次大幅加倉白酒,而此前數月較爲悲觀,持續拋售白酒。

白酒貝塔行情與宏觀經濟表現關聯度較高。此時,外資大幅加倉白酒,一定程度上暗示宏觀經濟有企穩復甦預期。

動力電池板塊中,流入寧德時代58.9億,比亞迪9.8億,億緯鋰能1.5億。在外資大幅加倉之前,鋰電池從2021年11月高位整體回落超過55%,估值一度去到15倍。其中,寧德時代PE最低跌破14倍,創下2018年上市以來最低水平。外資加倉新能源車產業鏈龍頭,驅動力可能源於估值低廉。

前後幾個月,外資來了一個大逆轉,開始陸陸續續把原來拋棄的成長板塊籌碼又重新加倉回來,向市場傳遞了非常積極的信號。

02

大轉向背後

北向大轉向背後,最大可能觸發因素源於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發生了預期向好的變化。

現實層面,近期披露的宏觀數據均符合或超出市場預期,包括製造業PMI、CPI等。尤其是CPI一舉逆轉此前連續多月的負增長。

經濟預期層面,金融市場亦有一定改善。最近召開的重要會議,提出2024年要實現5%GDP目標、3%赤字率以及1萬億特別國債。這些重要目標均暗示了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會有不小空間。

其次,A股吸引北向轉向的一個重要邏輯可能是中國股票資產從全球範圍內看已經是一個價值窪地。

當前,中證全指、滬深300的PE分別爲16倍、12倍,位於2018年以來估值分位數的34%、22%。而美國標普500、納斯達克100指數PE分別爲26倍、34倍,位於其分位數的70%、73%。

再看具體板塊,食品飲料25倍,醫藥生物26倍,電力設備(新能源)17倍,位於2018年以來估值分位數的9%、24%、5%。而以上三個行業是A股主要的成長性板塊,估值卻錄得多年很低水平。

總之,基於經濟基本面轉好預期、貨幣政策寬鬆氛圍以及估值窪地邏輯,北向回補A股就不難理解了。

北向真金白銀轉向時,海外輿論風向也同期出現轉變,爲其搖旗吶喊。

近日,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將寧德時代的評級上調至“超配”,並設定目標價210元。此舉觸發寧德時代一日大漲超14%,進而引爆了新能源汽車行情。恰巧的是,大摩出看多報告之前,其北向席位在20天內大幅增倉了寧德時代233萬股。

來源:Chocie

此外,花旗也於近日連續發佈研報唱多中國房地產市場、唱多比亞迪。彭博社更是發表文章《中國股市從低點上漲20%,助長市場觸底》,觀點鮮明地唱多中國資產。此外,彭博社還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直言:中國多個行業的牛市已經開始,投資者看到了當前估值的上行空間。

海外輿論轉變,北向大幅加倉,A股連續大幅上漲,足以見得外資對於A股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了不能忽視的水平。

03

外資話語權

目前,國內公募總市值5.4萬億,私募2.6萬億,險資2萬億,但對於A股市場定價權的爭奪上似乎不及2萬億的北向資金。

一個80萬億市值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憑什麼被“外人”拿捏?

首先,實時透明的交易披露制度,可能賦予了北向遠超其自身資金量的市場話語權。

這些年,北向不僅在盤中實時披露資金流入流出動向,還在盤後很快披露當日買入賣出具體標的。其次,各大金融終端、財經平臺會實時推送北向資金動向,信息轟炸效應明顯,加劇市場參與方的關注密度。

然而,國內公募、社保基金、險資等主力機構每個季度才披露一次持倉動向,市場對其關注度大爲減弱。就連同是外資的QFII也是每個季度披露一次,其持倉動向也沒有多少人去留意,亦在A股沒有什麼話語權。

並且,全球其它主要股票市場,包括歐美日韓,均沒有要求特定投資者盤中實時披露資金動向,和盤後披露持股信息的制度安排。比如,美國市場僅要求管理規模超1億美元的機構每個季度披露一次持倉明細,對境內外機構不做區分。

北向極爲特殊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其信息被市場各方過度放大,無疑加大了其自身的話語權。

其次,北向持倉非常集中,且多爲大白馬,其調倉動向也容易引發各方關注。前十大重倉股市值高達6000億,佔到總持倉市值的近30%。其中,持有茅臺1564億,佔到食品飲料(北向第一大重倉行業)的57%。

北向在短時間內大幅加倉或拋售白馬權重,對股指影響頗大。比如,在2023年9月至11月初,北向大幅拋售寧德時代逾60億,茅臺逾50億,引爆相關板塊以及股指大幅暴跌。

在2020年之前,北向往往還能夠提前或逆勢佈局,獲取超額收益。但2020年之後,北向開始主導市場走勢,即與市場同漲同跌,也就沒有什麼超額收益了。

一方面,北向話語權越來越大,不可能再像2018年一樣逆着市場大幅抄底。另一方面,2020年前後的資金屬性不一樣,之前大分部資金更多是基於價值投資的配置盤,而之後有大量海外對沖基金湧入A股做短線,屬於交易盤,也就沒有原來那麼聰明獲取超額回報了。

總之,北向是A股市場一股關鍵且特殊的主力資金,其話語權越來越大,調倉動向也往往能夠引起市場的不小波動,值得密切關注。當然,不宜神化北向,因爲它們早已不是所謂的“聰明錢”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