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是受近兩年經濟放緩,以及保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影響,小康人壽業績又出現了明顯的震盪下行之勢

文/每日財報張恆

繁華到落寂,從來都只有一瞬間,而那一瞬間卻是永恆。

有這樣一家壽險公司,作爲中國郵政集團的“第一個親兒子”,自成立初始就自帶光環加持,僅四年時間就實現了盈利,打破了壽險一直以來“七平八盈”的行業常規,一時風頭無兩。

但在經歷過郵政撤資、股權多次重組、更名換代等多重坎坷後,小康人壽業績急轉直下,並一路跌入谷底。

這家以“愛、創新、價值、堅持、誠實”爲核心價值觀的壽險企業就是—小康人壽。

2024年是小康人壽在壽險市場展業的第19個年頭,但新年一開局,可用“潰敗”一詞來形容目前的處境,其1月份新單保費在銀保和經代渠道的崩潰下基本“歸零”。雖然同賽道的其他中小險企也面臨着新單規模保費急劇下行的窘況,但均未像小康人壽這樣“躺着不動”。

小康人壽一路走來的經歷,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如今的挑戰又來自何方呢?

從山頂跌至谷底,“過山車”式的發展史

準確來說,小康人壽是由中法人壽更名而來,在2005成立之時,由中國郵政集團與法國最大的壽險公司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合資設立,註冊資本爲2億元,是我國第一家銀行系保險公司。

背靠中國郵政旗下強大脈絡的銀保渠道,以及擁有國外公司先進的管理經驗,中法人壽開啓了規模擴張之路,保費收入從2006年底的1905萬元迅速增長至2009年底的2.70億元,三年時間翻了近乎十五倍,並且還在2009年實現了盈利。

但時代風雲突變,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國郵政“別闢門戶”成立了中郵人壽,正所謂有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前任”的孩子日子就難熬了,中法人壽往後業績每況愈下,保費基本停滯,截至到2014年末,其保費收入已降至只有可憐的234.8萬元。

2015年,中國郵政又給中法人壽“致命一擊”,將其持有的50%股份中的25%股份轉讓給鴻商集團,另外25%股份轉給了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標誌着全身退出中法人壽,兩者正式分道揚鑣。沒了郵政銀保渠道的支撐,這一年中法人壽的業績更難看,當年僅實現令人咋舌的2.5萬元保費收入,利潤更是直接虧損掉了0.4億元。

與此同時,隨着新進股東鴻商集團和北京人濟九鼎的加入,也暫時讓中法人壽有了喘息和重整旗鼓的機會,2016年保費收入增至0.64億元,算是迎來了一次“小陽春”。

然而,這樣的勢頭並沒有保持住,更像是迴光返照,從2017年開始其業績一次次跌入谷底,並逐漸滑落至新股東加入前的低位水平。

伴隨業績端持續承壓下行,中法人壽償付能力也急劇掉落至負值區間,在2020年3季度末之時,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更是“史無前例”的跌至-24408.67%,風險綜合評級持續多個季度爲D,償付能力極度不足下,也一度被暫停開始新業務。

不僅如此,在新股東進入後,隨着自身資本金的消耗殆盡,中法人壽不得不多次向股東借錢,來勉強維持生計。公開資料顯示,中法人壽在2017年至2020年間累計向大股東借款超25次,累計借款本息超3億元。

盤踞深淵多年,終於迎來“白衣騎士”

轉機出現在2020年12月底,中法人壽終於等來了救命的“白衣騎士”。

彼時法國國家人壽和人濟九鼎兩家股東同時宣佈退出,並將全部股權轉讓給鴻商集團。也是在這一年,中法人壽新引入寧德時代、青山控股集團、貴州貴星汽車銷售三家新股東,獲批增資28億元,公司的註冊資本金也由此新增至30億元。

根據出資額,以上股東持股股份比例分別爲33%、30%、30%和7%,股權結構一直穩定延續至今,這也意味着,中法人壽正式由中外合資企業變爲純中資企業。增資成功後,也使得自身實際資本大幅提升,償付能力也隨之提高,當年年底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迅速回升至46820.80%。

僅過了一年,2021年7月27日,經由中國銀保監會審覈批准,中法人壽正式更名爲小康人壽,並開始進軍財富、保險、資管、養老、健康等多個領域。

有意思的是,針對此次更名,業內也流轉一句諺語:“中法十六載,贏(寧)德新時代,留的青山在,小康奔出來。”

短短几句話,道盡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也正是在此契機下,小康人壽也在組織結構、產品類型、營銷模式、服務內容等方面推動新的建設和突破,並形成自身差異化競爭能力。

正所謂“企業求變,人事先行”,小康人壽成立後尤其是在人事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進行大規模招兵買馬,在當時多名高管先後離任的不利局勢下,小康人壽引進了數名經驗豐富的高管。

目前其高管團隊已擴充至6人,除了首席風險官邢海軍爲公司老將外,其餘5人均於2021年更名後“空降”加入。他們分別是首席投資官、財務負責人霍康;副總經理、首席信息官任雲鵬;總精算師黃符春;合規負責人、法律責任人張振光,以及審計責任人陳濤。

在資本加持和戰略持續深化的助力下,流動性危機解除後,小康人壽經營也逐步走上正軌,並於2021年9月正式重啓業務,順利在第四季度實現保費收入0.25億元,全年淨利潤爲-0.28億元,相比上一年度的-0.55億元虧損有較明顯的收窄。

保費規模急劇下滑,越賣越虧

亦或是受近兩年經濟放緩,以及保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影響,小康人壽業績又出現了明顯的震盪下行之勢。根據其近兩年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數據,2022年-2023年,小康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爲31.11億元、18.33億元,增速直接斷崖式降至-41.06%,是在2023年所有62家非上市中小人身險公司中保費收入下滑勢頭最嚴重的公司。

淨利潤方面,則是越虧越多,之前虧損收窄之勢戛然而止,2023年虧損了2.15億元,較2022年虧損的0.43億元進一步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保險公司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需要爲股東創造價值,不應過度追求高償付能力充足率,否則資本金未得到充分利用下傷害股東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說償付能力充足率並非越高越好,但小康人壽去年下降幅度卻令人側目。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其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202.32%、207.77%,分別較2022年末的390.27%大幅下降了187.95pct和182.5pct。

業務渠道方面,小康人壽一直在對自身存在的單一銀保銷售渠道薄弱環節進行加強建設,在銀行、互聯網、保險經紀業務及保險專業代理渠道上,不斷向外謀求合作,嘗試開創新的銷售渠道。據2022年年報信息顯示,小康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保險產品,其銷售渠道包括保險專業代理、保險經紀業務、銀行郵政代理。

而在產品結構上,小康人壽的產品線非常單一,公司展業動力性不足下,可能會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風險。

據悉,小康人壽以專做萬能年金險而爲業內所熟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萬能險一直佔據着比較重要的位置,此前該險種保費收入佔比一度超過70%。

但由於萬能險有效業務保單退保現金流出高於新單業務現金流入,從而造成了小康人壽現金流的淨流出,再疊加當時相關部門加大對萬能險的監管,近兩年來,小康人壽不得不轉型,深化產品結構調整,產品開發從投資型產品轉向保障型產品,加大力度拓展價值型、保障分紅型產品銷售。

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小康人壽業務結構比較簡單,比較集中的窘境。根據小康人壽2022年年報,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五的保險產品中,分紅型產品小康安心享兩全保險(分紅型)取得的保費收入爲17.08億元,佔總保費收入的比重高達54.92%,保費收入規模遠高於其他主打保障型的產品。

可以想象,在壽險業競爭更加激烈、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的當下,規模並不佔優勢的小康人壽,接下來面對的挑戰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也註定不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