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年度大會再度召開,綜觀2023全年表現,該公司營收優於市場所預期的3140億美元,達至3644億美元;淨利潤亦超越市場預期的408億美元,達至962億美元。CPT Markets分析師表示,儘管伯克希爾·哈撒韋整體業績表現十分出色,但讀者不應忽略的是「2023年的美股本就是處於牛市狀態,且大多數投行的績效也表現不俗」。更重要的是,儘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獲利持續增長,但其第四季現金部位同樣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676億美元。

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持倉便已連續五個季度呈現淨賣出狀態,而在2023年共出售約240億美元的股票。針對去年第四季度的13F持倉報告,可觀察到伯克希爾·哈撒韋於去年第四季度大幅減持的目標爲蘋果公司,共拋售高達1000萬股,並將其持股比例調降至5.9%。

隨着美股不斷創新高,使得巴菲特所拋售的股票越來越多,持有的現金只增不減,引發市場對於之後恐將出現「美股將暴跌或是美國經濟將陷入困境」的擔憂。對此,CPT Markets分析師卻持與市場不同的見解,如下所述:巴菲特及其團隊一直在積極尋找具有吸引力的目標,並期望能在股市估值暴跌時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以進行佈局。

因此,其龐大的現金部位僅是告訴市場「現階段,巴菲特認爲市場上缺乏足夠吸引人的投資機會,因此最明智的投資策略是保持大量現金部位」。換句話說,保留充裕的現金部位是巴菲特的經典策略,因爲這位價值投資者偏好在市場動盪時尋找投資機會,好比說「過去金融危機期間之信貸枯竭時,巴菲特便善於抓住機遇,在市場混亂中取得豐厚收益」。

那麼,爲何滿手大量現金的巴菲特卻仍堅持不買股呢?答案在於他一直奉行價值投資理念。除了不涉足他所不瞭解的科技股,巴菲特亦會根據市值與淨值的落差來判斷其是否要買入他所瞭解的公司。回顧2023年,不僅科技股漲勢異常猛烈,就連許多價值傳產股之股價同樣迅速飆漲,而當股票市價遠高於淨值時,這使得巴菲特難以找到適合投資的標的。

CPT Markets分析師進一步闡述,巴菲特採用的一項投資策略是「本益比乘上股淨比不得超過22.5」,換言之,理想的投資目標不應超過15倍的本益比和1.5倍的股淨比。舉例來說,若估值增速過快,導致本益比超過15倍,那麼股淨比則須低於1.5倍,以維持整體估值指標在合理範圍內,並確保其能夠在資產價值相對較低時進行投資。若將此操作策略與當前美股情況進行對比時,可以觀察到標普500本益比已高達18倍、股價淨值比亦高達4.7倍,無疑表明「市場上絕大多數股票基期均偏高」。

除此之外,巴菲特所發明的巴菲特指標同樣表示「當前美股市值已高估」,通常75%至90%爲一合理區間,若超過120%則表示股市高估,然而當前指標竟高達185%,遠遠高於指標對於傳統泡沫的定義。對此,CPT Markets分析師指出巴菲特指標存在一缺陷,該指標指的是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值,以其來判斷整體股市的估值水平是否過高或過低,而讀者須注意的是「該指標無法準確地反映國際貿易的真實狀況」。簡單來說,股票市值能反映了國際活動但GDP卻沒有,而此因素卻容易導致該指標產生一大偏差。

但身爲投資者的我們,是否應跟上巴菲特的投資腳步呢?CPT Markets分析師建議,作爲一理性的投資人,並不應盲目地追隨巴菲特的投資策略,理性的投資者應適當吸收巴菲特的價值思維與週期擇食邏輯,而不是簡單地模仿他的行爲。這一點可以通過以下軼事來說明:有一位投資者試圖模仿巴菲特,每天喫漢堡,喝五瓶可樂,結果八年後不僅投資虧損達90%,還患上了糖尿病。原因是該位投資者忽略了巴菲特的家族本就有長壽基因,所以沒事別老想去複製別人的人生,在投資決策中,應當保持獨立思考,適當地吸收和應用他人的成功經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覈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爲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爲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覈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