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記者 方麗 曹雯璟

今年以來,A股市場先抑後揚,走出絕地反攻的行情。

此輪反彈中,通信、計算機、傳媒等板塊反彈幅度最大,“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等相關行業板塊也受到市場追捧。

A股的反彈之路究竟能走多遠?對中長期A股市場怎麼看?後續哪些板塊機會值得關注?有哪些不確定性因素值得關注?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六位知名基金經理,共話二季度的投資機遇。

精彩觀點:

萬家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莫海波:一方面,金融高質量發展持續進行中;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穩步復甦,海外貨幣政策有望轉向,A股整體估值也相對較低,盈利估值戴維斯雙擊的修復過程尚未走完,後續A股將走出慢牛的行情。

前海開源基金投資部總監、首席ESG官崔宸龍: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的走勢大概率是震盪上行,主要是基於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但是也不能忽略市場短期波動的風險。

招商基金投資管理四部專業副總監、基金經理翟相棟:相較全球市場,A股仍是價值窪地,對於投資久期較長的投資者來說,長期投資和配置的價值較高。

安信基金均衡投資部總經理張競: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仍處於歷史相對較低位置,政策刺激向實體傳導,經濟穩步復甦,流動性保持相對寬鬆,我們應當保持樂觀和勤奮,投資機會遠比風險更多。

建信基金多元資產投資部總經理袁蓓:長期維度上看,當前仍然處於估值和點位的較低區域,股票市場通常會領先於宏觀基本面和企業盈利面,隨着企業盈利的逐步改善,A股下行風險相對有限。

大成互聯網思維基金經理王帥: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等都是現在的熱點名詞,我相信科技領域的變革進步是新質生產力的部分內涵。

A股仍是價值窪地

反彈或具有較強持續性

中國基金報記者:在政策暖風頻吹和場外增量資金的驅動下,A股市場走出V形反轉,股價一度創出年內新高。A股的反彈之路究竟能走多遠?對中長期A股市場怎麼看?

張競: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仍處於歷史相對較低的位置,政策刺激向實體傳導,經濟穩步復甦,流動性保持相對寬鬆,我們應當保持樂觀和勤奮,投資機會遠比風險更多。與其判斷充滿變化的市場,不如思考當下我們有哪些更有把握的策略可以去做。今年來看,基於個股層面的正確選擇上,有機會獲得較好的回報。

莫海波:A股反彈我們認爲具有較強的持續性。一方面,金融高質量發展持續進行中。監管機構在提升企業質量和加強金融監管方面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公平、高效、透明的市場將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入市;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穩步復甦,海外貨幣政策有望轉向,A股整體估值也相對較低,我們認爲盈利估值戴維斯雙擊的修復過程尚未走完,後續A股將走出慢牛的行情。

崔宸龍:A股市場在經歷了2022和2023兩年的回調之後,目前的估值水平處於一個比較低估的狀態。同時我們看到包括AI,低空經濟等諸多新熱點出現,使得市場熱度明顯提升。伴隨着市場逐步恢復,我們傾向於A股年度級別的行情是值得期待的。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的走勢大概率是震盪上行,主要是基於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但是也不能忽略市場短期波動的風險,包括國際關係、貿易衝突、地緣衝突、海外高通脹等一系列因素。

袁蓓:本輪A股行情主要緣於流動性改善與風險偏好回升,短期重點關注相關政策後續落地執行的情況。長期維度上看,當前仍然處於估值和點位的較低區域,股票市場通常會領先於宏觀基本面和企業盈利面,隨着企業盈利的逐步改善,A股下行風險相對有限。隨着國內穩增長政策逐步推進,未來經濟修復的確定性在不斷提升,經濟復甦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強,帶動A股震盪上行。

翟相棟:相較全球市場,A股仍是價值窪地,我們認爲對於投資久期較長的投資者來說,長期投資和配置的價值較高。

關注AI、醫藥、“新質生產力”等相關板塊

中國基金報記者:“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AI、數據要素、低空經濟、量子技術等成爲市場追捧熱點,後續哪些板塊機會值得關注?

張競:目前,我傾向於自下而上挖掘具有較穩定收益預期的投資機會,具體涉及行業如黃金、電力、養殖業、醫藥等。  

一是黃金,A股的黃金股更多是對金價的體現。歷史上金價上漲時,黃金股會有所表現,但黃金股和金價的表現並不完全重疊,要看市場對金價預期。長期來看,目前對黃金股的反映還不夠充分。

二是煤電一體化,市場對未來的煤價走勢還有爭議,但電力的情況比煤炭略好,因爲電力的價值實現速度比煤炭緩慢。煤電一體化的電力公司盈利有望實現穩定增長。    

三是養殖業,豬價在這個位置上繼續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類似於週期底部,可能磨底時間比較長。但把它當作週期股看,週期股在週期底部的時候,負面因素已經反映得比較充分,存在投資機會。

四是醫藥,在傳統偏成長的板塊中,我認爲醫藥相對更好一點。從去年下半年來看,在房地產拖累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很多行業會受到影響。但對於醫藥行業,至少在短週期受到房地產衝擊的影響看起來微乎其微。去年8月醫藥反腐以來,很多醫藥公司在三季度經歷了類似週期股極限測試的過程。如果經歷了測試過程的單季度業績折算後,估值仍然比較合適的話,這類醫藥股在未來幾年依然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莫海波:展望未來,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有望迎來供需格局優化。我們認爲,紅利資產爲主線之一,此外AI帶動下新一輪產業週期伊始,技術創新推動的AI行業有望持續活躍。

具體而言,針對紅利資產,結合股息率與基本面催化,煤炭、交運、化工、鋼鐵等高分紅傳統行業值得關注,此類傳統行業順應供給側偏緊的邏輯,且具有穩定的分紅率、較高的ROE與現金流。

針對AI,在爆款產品或應用誕生前,當前處在主題投資階段,關注線索在於盈利釋放,按照產業發展規律,通常上游率先爆發,算力龍頭以英偉達產業鏈和國產算力鏈爲代表的公司有望持續受益於AI創新;隨着AI爆款應用的出現,AI應用端也會持續出現投資機會。

袁蓓:結合經濟溫和復甦、企業盈利弱反彈的背景,權益資產短期依然缺乏共識方向,全年市場或將以保持分化的方式演繹,震盪上行行情爲主。

後續板塊上關注四個方面:一是科技進步,重視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泛TMT結構性機會及其間的大幅波動與快速輪動。

二是傳統補庫復甦邏輯,受開工率約束的傳統行業,特別是上游資源品與下游部分必選消費品可能存在比較持續的機會。

三是老齡化創造新需求背景下的機會,特別是醫藥行業,降價政策已經趨向合理化,需求持續穩健,尤其是中藥高質量發展、創新藥大單品落地、集採出清具備新催化的仿創藥等細分方向均具備投資價值。

四是低估值資產帶來可持續長期回報的機會,尤其看重未來分紅率提升帶來的板塊機會和板塊內分化機會。

翟相棟:我們認爲AI和創新藥仍然會是持續期很長的、全球性的產業趨勢,行業成長前景廣闊,技術迭代迅速,我們會持續高度關注這兩個產業的投資機會。此外,製造業出海、工業復甦和老齡化銀髮經濟,分別是需求旺盛、週期反轉和廣闊藍海市場的代表行業,這些領域我們認爲值得關注。

崔宸龍:AI的快速發展能夠不斷使市場的關注度聚焦在這一熱點,後續AI產業的發展進度將會決定行情的持續性。同時,新質生產力作爲今年兩會重點提出的新方向,預計會在未來成爲市場主要的投資方向,其中就包括了衛星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等諸多細分領域。

王帥: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等都是現在的熱點名詞,我相信科技領域的變革進步是新質生產力的部分內涵。後續我覺得從四方面關注科技板塊的機會:第一,從全球來看,AI帶來的技術迭代仍在快速發展中,其中的機會不容忽視;第二,國產化的推進,科技安全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需求擴充的重要方向;第三,科技行業部分細分領域伴隨成本下降、創新普及進一步實現滲透率提高;第四,歷經週期低谷後的成熟型、基石型產業的復甦。

目前市場風險偏好已有所改善

關注內外部不確定因素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風險偏好是否出現明顯改善?後續有哪些不確定性因素值得關注?     

張競:風險偏好在改善,但比較緩慢。當前,市場不缺乏機會,缺乏的依然是信心。我們相信隨着政策向基本面傳導,經濟與企業盈利逐步回暖,優質權益資產的價值也不會一直被忽視。

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地產問題,仍是壓制基本面的核心因素。近些年來,其實還是在房價下跌的過程中,企業盈利低於預期,導致市場持續下跌。隨着多措並舉的地產政策實質性落地,地產方面已有三、四月“小陽春”的跡象。

不確定性的因素多數情況下反而來自一致性預期的落空。比如去年年初大家對疫情後經濟修復有過高預期,而今年大家一致預期是美國加息週期結束等。今年美國如果開始降息,當然有利於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改善,外資流出的情況也可能發生逆轉。但也需要密切關注整個進程,避免大概率的預期出現小概率的落空。

袁蓓:節前市場快速調整後,風險釋放較爲充分,監管部門針對融券、量化投資、DMA等風險及時作出回應,有效穩定了市場信心,提升了市場風險偏好。初步測算目前DMA規模已經由3000億元-4000億元下降到2000億元-3000億元水平,整體較爲可控,後續關注DMA的消化節奏和對市場風格的影響。未來市場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宏觀經濟恢復的整體情況,特別是財政政策的推進、執行情況以及房地產行業的邊際變化。

莫海波:目前市場風險偏好已經有所改善。一方面,穩增長政策不斷髮力。降準降息、房地產限購放開、財政刺激加碼等措施已經逐步落地中,後續經濟復甦的跡象將更爲明顯;另一方面,市場在經歷前期大幅調整後,槓桿資金的風險已經基本出清,目前估值低、股價低,再下行的空間有限,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在升溫。

翟相棟:隨着A股各大指數年內漲幅回正,投資者信心較年初有了明顯的修復。但也要看到,部分概念題材股短期漲幅較大,而基本面的改善較慢,且遠期邏輯短期難有實質性兌現,需要警惕這部分股票的回撤風險。此外美國大選後可能會對某些公司和行業進一步施壓,需要警惕海外市場的政策風險。

港股後市企穩回升概率較大

中國基金報記者:2月以來,港股有所回暖,恒生科技指數上漲超17%,港股通科技指數漲近20%。政策催化下基本面持續復甦,對港股後市怎麼看?

張競:如果基本面持續復甦,港股後市仍有不少機會可以挖掘。港股和A股資產底層的驅動邏輯都是中國經濟帶來企業盈利的變化。但不同點在於,港股作爲離岸市場,受海外因素的影響會更大一些,比如美聯儲加息的衝擊下,資金的加速流出。並且,港股市場流動性相對不足,多類資金激烈博弈,短期很難形成一致定價。

我們傾向於在港股尋找一些相對稀缺、在全球市場仍然比較有競爭力的公司。包括一些有國際比較優勢,且估值比同類公司便宜很多的優質公司,這類港股上市公司的估值修復空間大。

莫海波:港股後市繼續企穩回升的概率相對較大。一方面,隨着穩增長的政策發力,經濟復甦的跡象將更爲明顯;另一方面,美聯儲在第二到第三季度貨幣政策轉向的概率較大,有利於緩解港股流動性壓力。此外,目前港股的估值處於歷史極低水平,配置的安全邊際較高。綜合來看,港股配置性價比較高,指數將呈現震盪上行的趨勢。

崔宸龍:港股市場的回調時間比A股更長,因此在經歷了長期回調之後,港股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處於相對非常低的狀態,港股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較好的長期投資機會。雖然短期來看恒生科技漲速較快,但從更長週期的角度來看,港股依然處於歷史底部,因此看好港股市場的復甦持續性。

袁蓓:港股市場主要受內地基本面和海外流動性影響。從海外流動性來看,首先日本結束了負利率政策,加息短期可能會導致一部分資金流出日本市場。其次,美聯儲會議表態偏鴿,市場對美國降息預期的交易有所回升,外資有望繼續流入港股市場。內地方面,隨着政策的持續發力,經濟溫和回升,近期港股部分公司年報不斷超預期也給港股行情的延續提供了內生動力。

翟相棟:相較A股,港股的估值更有性價比,且在互聯網、生物醫藥、消費等領域有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秀公司。隨着美國降息、國內經濟復甦的趨勢來臨,我們較爲看好恒生科技、恒生醫藥內的諸多頭部公司的投資機會。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