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印度在食品衛生、治安以及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廣受外來遊客抱怨。但越來越多的高消費印度中產正受到酒店品牌、航空公司和旅遊國家們的青睞。

按照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旅遊研究主管卡羅琳·佈雷姆納的預測,到2030年,印度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每年在國際旅遊上的支出將高達1440億美元,而酒店、航空公司和各大城市正在花費數百萬美元吸引印度的中產階級出發。

上週,數百名全球旅遊專業人士齊聚德里,參加首屆Skift印度峯會,以期從包括Oberoi集團、OYO、Agoda和印度航空在內的主要旅遊品牌的首席執行官那獲得增長建議。Skift的活動策劃主管布萊恩•奎因(Brian Quinn)解釋說:“印度正在經歷一個高光時刻,印度的出境遊遊客將在未來幾年成爲全球最大的旅遊力量。”

十年前,你也可以用同樣的話來描述中國遊客。2014年,約有1.17億中國遊客出境遊,同比增長20%。但10年過去了,而全球旅遊機器的增長任務可能會轉移到亞洲東南部的印度。

印度人口超過14億,現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第五大經濟體。現在,印度出境遊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並因此引發了一系列令旅遊品牌垂涎的預測。

成爲僅次於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的第六大出境客源市場

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旅遊研究主管卡羅琳·佈雷姆(Caroline Bremner)表示:“(印度的出境遊市場)潛力非常巨大。”該公司預計,到2030年,印度出境遊人數將達到4700萬。“這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多。在遊客的消費方面,情況還會更好,將從2019年的350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840億美元。從根本上講,印度在出境客源市場方面的排名正在上升,預計到2030年將躍居全球第六大出境客源市場,僅次於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

安達信全球(Andersen Global)印度分公司Nangia Andersen也在2023年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從現在到2032年,印度出境遊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11.2%,這與歐睿國際對印度遊客數量的預測大致一致。如果這些預測得到證實,那麼另一個更瘋狂的預測可能就不那麼令人難以置信了:將於今年5月在迪拜舉行的行業會議阿拉伯旅遊市場(Arabian Travel Market)的組織者稱,到2030年,印度出境遊市場的價值將達到每年1440億美元。

麥肯錫最近的一份報告同樣看好印度旅遊業的長期前景。報告作者寫道:“印度的出境遊有可能從2022年的1300萬人次增長到2040年的8000多萬人次。如果印度遵循中國的出境遊軌跡(由於兩國的人口規模和人均收入增長軌跡相似,因此這是可能的),那麼到2040年,印度遊客每年的出遊人次將達到8000萬至9000萬。”

考慮到所有這些利好信息,旅遊品牌自然開始大力吸引印度遊客,並且通常都是利用名人的影響力:寶萊塢偶像沙魯克·汗(Shah Rukh Khan)爲迪拜做了宣傳,拍攝印地語電影的英國女演員卡特里娜·凱夫(Katrina Kaif)則對雅高集(Accor)表示了忠誠。演員蘭維爾·辛格(Ranveer Singh)出現在了阿布扎比的廣告中,而他的妻子迪皮卡·帕度柯妮(Deepika Padukone)則是卡塔爾航空的全球品牌大使。與此同時,奧運會標槍金牌得主和世界冠軍尼拉傑·喬普拉(Neeraj Chopra)也被邀請宣傳瑞士壯觀的高山風景。

然而,業內專家說,在印度的出境遊充分發揮潛力之前,進出印度的航班數量(這個數字由航線兩頭的兩國政府共同決定)必須大幅增加。FlightAware的數據顯示,與2019年相比,去年往返印度的城市對飛航線增加了約14%。目前,航空公司每週從印度飛往美國的定期客運航班只有18個,而這一數字在2019年是14個。

一些目的地已經調整了政策以提高運力。2022年底,加拿大取消了印度航班的數量上限,從每週最多35趟改爲"無上限",並允許印度航空公司進入本國的六個樞紐城市,包括多倫多、蒙特利爾、埃德蒙頓和溫哥華。與此同時,南非旅遊局與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一起,爲印度和非洲之間提供更快捷的中轉。就連不丹首相也強調了加強印度與這個佛教小王國之間航空往來的必要性。

各大航空公司也注意到了印度日益增長的重要性。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航空公司在2022年底與塔塔集團(Tata Group)簽署了一項協議,新加坡航空公司在這筆協議中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印度航空公司25%的股份。去年11月,新航首席執行官吳俊鵬(Goh Choon Phong)告訴福布斯亞洲,他計劃將印度打造成一個新的航空樞紐。“你可以看得出來印度的潛力有多大。印度市場在不斷增長,但服務嚴重不足。”

佈雷姆納:“印度絕對是經濟上的一盞明燈。”

酒店的首席執行官們也被令人眼花繚亂的經濟預測所吸引。法國酒店業巨頭雅高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薩姆巴斯蒂安•巴贊(Sébastien Bazin)在2月份的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告訴投資人:“全球人口的增長和想要出遊的家庭的增加讓我們倍感幸運。”說完,他還給大家上了一堂簡短的全球經濟學課,指出在過去10年間,全球新興中產階級人口激增了10億。他強調說:“其中一半來自印度。我們或許可以有把握地說,未來10年,旅遊需求的增長將不再是3%到5%,而可能是4%到6%。你很可能會看到3倍於供給的需求,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印度,因爲預計印度新興中產階級將增加5億人。”

“印度絕對是經濟上的一盞明燈。”佈雷姆納回應說。他還指出,印度目前有8%的經濟增長率。此外,增速也沒有顯示出放緩的跡象。

去年,有170萬印度遊客訪問了美國,使印度成爲美國繼加拿大、墨西哥和英國之後的第四大旅遊客源國。根據美國商務部下屬跟蹤旅遊業統計數據的機構——國家旅遊辦公(National Travel & Tourism Office, NTTO)最近六個月收集的數據,印度遊客在國際旅行時的平均消費額爲5252美元左右。相比之下,英國和巴西遊客的平均消費額分別爲2656美元和3344美元,而日本遊客的平均消費額爲3672美元。換句話說,兩名英國遊客的消費額才抵得上一名印度遊客。

專家表示,如果美國想在未來吸引更多的印度遊客,就需要讓他們進入美國的流程變得更便捷。亞洲最大的在線旅行社Agoda的首席執行官奧馬裏·摩根施特恩(Omri Morgenshtern)表示:“我堅信,減少阻力將帶來更多的旅行。各國可以通過增加直飛航班、引入免籤政策,或者在一個應用程序上完成住宿、航班和活動的預定來減少阻力。”

印度免籤?

目前,有62個國家允許印度遊客免籤訪問,比2016年,也就是Henley & Partners護照指數發佈的那一年多了10個。但是,美國既沒有給予印度遊客免簽入境待遇,也沒有讓他們獲得簽證的過程變得更快速和容易。

根據美國國務院網站的數據,雖然與疫情爆發前相比,如今美國批准的印度人簽證數量有所增加,但平均簽證等待時間仍需10個月左右。在赴美休閒旅行之前,印度公民必須等待簽證面談,而這一等待的過程在新德里的美國大使館可能需要197天,在孟買的美國領事館可能需要423天。相比之下,印度遊客申請加拿大簽證只需23天,申請英國簽證約需三週。

美國官員也坦然承認,簽證等待時間是個大問題。美國駐印度大使埃裏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上週二在Skift印度峯會上發表講話時告訴與會者,美國總統拜登特別要求他解決簽證的積壓問題。“我敢打賭,這是美國總統唯一一次對駐外大使說,‘請努力解決簽證問題。’”加塞蒂說。

Agoda首席執行官摩根施特恩則堅持認爲,免籤政策有良好的往期記錄,能爲各國的旅遊業帶來競爭優。例如阿塞拜疆在引入了能在提交申請的三個工作日內處理電子簽證的ASAN系統後,印度遊客對該國的旅遊興趣飆升,入境人數在兩年內增加了五倍。

摩根施特恩說:“去年年底,泰國和馬來西亞都對來自印度的遊客實行了免籤政策,這導致印度人對這兩個旅遊市場的搜索量立即增加。”他指出,儘管泰國已經是印度人搜索最多的旅遊目的地,但免籤政策出來之後,印度人對泰國的搜索量仍然增長了46%。“在免籤政策生效後的兩個月裏,曼谷取代迪拜成爲印度人預訂最多的旅行目的地。”不過,迪拜這個酋長國也並沒有就此認輸。今年2月,迪拜向入境的印度遊客推出了五年多次入境簽證。

印度成爲如此有吸引力的客源市場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年輕的人口。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一份報告的數據顯示,印度65歲及以上的人羣只佔其總人口的7%,而中國和美國的這一比例分別爲14%和18%。與此同時,25歲以下的人羣約佔印度總人口的40%以上。皮尤的報告指出:“事實上,這個年齡段(25歲以下)的印度人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在全球所有25歲以下的人口中,大約有五分之一住在印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國家的年齡中位數是28歲。而相比之下,美國和中國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爲38歲和39歲。”

“印度的民衆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數字技術非常精通。”佈雷姆納表示,並且還補充說,根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數據,2023年,超過75%的印度千禧一代和X一代進行了出國旅遊。

“與全球其他國家的遊客相比,印度遊客更關注生態旅遊和可持續發展。他們對各種體驗都持開放態度,無論是奢侈品還是生態冒險。”佈雷姆納繼續道。“當然了,他們的消費水平也很高。從亞洲到中東、歐洲和美國的旅遊目的地都在努力吸引他們的注意,我對此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本文譯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suzannerowankelleher/2024/03/23/indian-outbound-tourists-international-travel/?sh=3a6cc31722af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福布斯”(ID:forbes_china),作者:Forbes,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