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3月8日,“薩莉馬士基”(Sally Maersk)船舶滿載着來自澳大利亞的穀物首靠上海港口,自此開啓了馬士基在華髮展百年曆程。用馬士基集團北亞區首席代表彥辭的話說,“這確實是非凡的100年”。

“薩利馬士基是一艘蒸汽貨船,那時她載着4600噸糧食從澳大利亞到上海,在上海卸貨後前往秦皇島,裝載中國的出口煤炭。這非常有意義。在100年前,我們就已經實現全球化,我們從澳大利亞運來糧食,然後將中國的出口貨物運送到國外。僅僅只是四年後,即1928年,馬士基開啓了第一個班輪運輸服務,往返於中國和北美之間。”彥辭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馬士基和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淵緣。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馬士基主要通過中國香港服務中國對外貿易。馬士基在華的首個代表處於1984年8月15日在廣州設立, 1994年3月29日,馬士基在華的全資公司馬士基(中國)航運有限公司成立。

彥辭回顧道:“我於2000年加入馬士基工作,那時的中國還未成爲一個貿易大國, 其對外貿易額低於日本,中國的港口也還處於第二梯隊。但我們看到中國的巨大潛力,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中國對外貿易飛速發展。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爲出口大國, 集裝箱貨物出口量約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時至今日,馬士基在華業務從最初單一的海運擴展到供應鏈管理、內陸運輸、多式聯運、貨運空運、碼頭投資與管理以及遠洋貨輪和海運設備等集團採購業務。基於對上海港航線佈局、國際中轉集拼運行效率、口岸通關環境等各項因素的評估,馬士基決定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設立區域分撥中心。彥辭說:“中國對馬士基來說極爲重要, 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出口貨源地。如果我們在中國沒有相當規模的業務,就不能被稱作爲一家真正的全球公司。”彥辭認爲, 在中國開展業務並繼續發展壯大是非常必要的。

綠色轉型是馬士基當前一個重要發展戰略。爲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馬士基率先於2021年訂造全球首艘可以使用綠色甲醇航行的雙燃料集裝箱支線船舶;隨後在歐洲區域部署航線。此類型的大型遠洋集裝箱船舶也於今年初開始陸續投入運營。彥辭認爲,綠色航運轉型對馬士基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綠色甲醇燃料的應用,實際上也爲中國帶來很多機會,有助於中國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

馬士基和彥辭也很關心擴大進口和供應鏈穩定等議題。彥辭期待中國繼續擴大進口,讓出口和進口更加平衡發展。他提到,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及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將有助於這兩方面的發展。

馬士基參展了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其展臺位於供應鏈服務展區,圍繞綠色、數字化、海陸空全程供應鏈服務展開。“供應鏈問題很重要。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國際供應鏈出現中斷,造成很多組件未能及時運達。很多企業在思考是否需要構建更有韌性的供應鏈等問題。”在彥辭看來,中國供應鏈的作用不可或缺,通過鏈博會平臺,可以探討這些話題和推動供應鏈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很享受參與鏈博會的經歷,感謝中國貿促會的精心組織。”

採訪中記者發現,彥辭中文表達流利。據瞭解,彥辭1998年來華在中國人民大學進修漢語,隨後在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擔任商務官,並於2000年加入馬士基(中國)航運有限公司擔任市場經理。此後,他先後擔任馬士基航運大中華區公共事務總經理、北亞區公共事務總監及馬士基(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談及在華生活二十多年的感受,彥辭頗多感慨。“我剛來中國的時候,街上還有很多人騎自行車,交通也不擁堵。後來看到中國很多的發展變化,比如在數字服務方面發展非常迅速。最近大家都在談論外國人在華支付便利化的話題,如今我在中國也不使用現金,用微信就能完成一切支付。”彥辭微笑着說,“我喜歡中國,我對自己在華生活和工作的決定很滿意!”

相關文章